严冬,警惕腔梗来袭
2009-02-03李学敏
李学敏
日前,有不少老年朋友来信诉说自己被诊断患有脑腔隙性梗死(简称腔梗),感到非常惊恐,认为自己中风了,也有的人虽身患此病却不以为然,医生开的药也不用,生活一切照旧,没想到在较短的时间内腔梗再次发生,也非常苦恼。腔梗究竟是一种什么病?要紧吗?也许很多读者有类似的经历,迫切想知道这种病该如何治疗吧!本期我们就来谈谈“腔梗”这个话题。
病虽不重,却是重要警示
听到“梗死”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会非常担心。脑腔隙性梗死是一种什么病?它跟脑梗死有什么关系?张教授是这样解释的:腔梗首先是一种脑梗死的临床亚型,多发生在大脑深部和脑干中线的一些部位,由于供应这些部位血液的动脉多是脑动脉的末梢,分支细小(直径400~500微米),供血范围有限,单一小支的闭塞只引起很小范围的脑组织坏死,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形成小(直径一般小于1.5厘米)的腔隙,是表现为各种腔隙综合征的一种脑梗死。在我国,腔梗非常多见,约占脑梗死的20%以上,这一比例比西方人高。
其实,一般情况下腔梗只是一种轻型临床病变,患者大多恢复良好。但是,患者却要对这种病引起重视,因为,腔梗常常是高血压脑动脉严重硬化的一个标志,是更大、更多次卒中的前兆。
腔梗何以发生
导致腔梗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没有较好控制,引起脑深部穿动脉管腔狭窄阻塞而发生梗塞。第二大病因是微栓子,当机体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有破溃脱落时,就会发生这种微小栓子。第三大因素是糖尿病,它可以引起小血管损害。
腔梗的症状依发生的部位而不同。腔梗可能发生大脑深部的静止区,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的肢体麻木和瘫痪,也可以是在运动区和感觉区的传导路径中,则会有言语不清晰、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但因一般病变范围很窄,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小,比如单纯表现为无力,或只表现出麻木,或仅有很局部肢体的瘫痪。有时只是因为高血压或者偶尔有头晕等不适,去做CT检查以排除脑部问题才意外被发现患腔梗的。但若腔梗发生在脑中的关键部位——如内囊,哪怕是很小的病灶,也足以导致瘫痪等类似大中风的临床症状。
危 害
由于“腔梗”早期临床症状轻,很多老年人得了腔梗后并不在意,这显然是不对的。张教授解释道,身体的血管就像是一棵树,腔梗就发生在“树梢”上,尽管病灶很小,却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因为患者体内普遍的小血管——所有的“树梢”都出问题了,脑部有腔梗,极可能在其他部位也发生了梗塞。由于高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腔梗的复发性很强,当在不同部位反复多次发生大量腔梗后,形成腔隙状态,脑组织缺血缺氧,就会出现如意识障碍(痴呆),甚至瘫痪等大中风的症状。另外,如果对微栓子不加以控制,它们就会在体内随意堵塞小血管,引起严重的问题。还有,反复腔梗的人由于脑部小血管的血管壁被破坏得比较严重,也会发生微小动脉瘤,加之高血压的因素一直存在,这些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发生脑出血了,这就是严重的问题。
警惕蛛丝马迹
腔梗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张教授再一次强调了这个观点。如果患者的高血压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虽然没有明确的症状,或仅出现头痛、头晕,肢体短暂的麻木、无力,哪怕很轻,也一定要去检查,多数情况下都可能发现腔梗病灶的影像学改变。经济情况允许的患者,可以做核磁共振(MRI)检查,目前这是腔梗最好的诊断方法。常规的CT检查结果不一定准确,因为急性期(24小时内)的腔梗,CT扫描均为阴性,直径小于10毫米的病灶在发病后1周亦难以用CT查出,后颅窝处的病灶根本就无法看到。血管造影不能看到小血管的病变,故不用于腔梗的诊断。如果查出腔梗病灶,就一定要进行干预了,以防止发生痴呆、卒中等更严重的疾病。
(张苏明主任每周二下午、周三上午有专家门诊)
专家简介
张苏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三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编辑、武汉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完成过多项重大课题。在神经肌肉变性疾病及脑血管疾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