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应对思路
2009-01-28黄以宝
黄以宝
摘要 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注重统一教学,忽略层次教学”“注重演示教学,忽略情境创设”“注重技能操作,忽略思考训练”“注重教材内容,忽略拓展知识”等4个教学问题,并建议相应的应对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问题;应对思路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5-0044-02
Discussion about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 and Replying Methods//Huang Yibao
Abstract By means of analyzing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 this article advances the following four teaching problems: “focus on united teaching, neglect Multi-level teaching”“focus on demonstration teaching, neglect environment creation”“ focus on skill practice, neglect thinking training” and “focus on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neglect developed knowledge”. Proposing purposeful reply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of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
Key words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teaching problem;replying methods
Authors address Gaozhou Normal Subcollege of Maoming University, Gaozhou, Guangzhou 525200
1 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征
1.1 教学内容的特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处理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信息。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这些内容的特征为知识点多、涵盖面广、操作性强、知识点之间有比较多的联系。
1.2 教学对象的特征由于生源地区的生活水平不同,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计算机掌握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大致有3种情况:1)计算机基础非常好;2)接触并学习一些计算机基础的内容;3)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1]。
2 教学问题及应对思路
2.1 注重统一教学,忽略层次教学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普遍还是采用在同一个班和用同一本教材进行的统一教学。基于教学对象的特征分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着明显的层次差异,这种教学模式就暴露出缺陷: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既要做到给大部分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又应该做到给有基础的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这就要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实行分班的层次教学。在低年级学习公共内容时,对学生实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测试,根据情况把学生编入上中下3个层次教学类别,再兼顾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需求,以此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例如教学Word文档时,对数学专业要讲授数学公式的编辑,对中文专业要讲授拼音的编辑等。同时,高年级偏重不同的专业需求和个人兴趣时,再开设选修的应用类课程,例如,为美术专业学生开设CorelDraw图像设计,为音乐专业开设Cakewalk歌曲编辑。
2.2 注重演示教学,忽略情境创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投影仪或Hello Teacher等终端计算机控制软件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收获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产生相应的问题,就是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思路:先由教师演示,再由学生操作。这种教学思路固然有利于学生掌握当前的演示例子,却往往导致学生无法处理类似的甚至同一原理的问题。因为学生在演示教学中形成一种依赖,他们始终是处于“跟着教师走”的被动的模仿学习,缺乏主动的创造[3]。
如何让学生从这种“只会模仿,不会创造”的困境中走出来呢?1)教学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出,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作用,而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要从教育者的角色转到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要从被动的“要我学”转换到主动的“我要学”。2)教学方式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例如在讲授Word的图片应用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家乡的单张,激发学习的兴趣,也打开他们风格不一的想象空间;并且在带着任务的制作过程中就会遇到如何缩放图片、图文混排等问题,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来解决问题,那么教学目标得已完成,还让学生在“同一问题,不同思路”中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2.3 注重技能操作,忽略思考训练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所以现在教学方式多采用“精讲多练”,即教师少讲课和学生多操作。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思考的训练,让学生“多动手”,却忘记“多动脑”。在“多练”的环节中,不管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学生通常依葫芦画瓢地把教师演示的过程或依据实验指导书的介绍自行操作一遍或多遍,换一个内容的应用或加入一点新的问题,则无从下手。这就是把教学当作一种计算机应用培训模式,一味地传授操作步骤,学生只是进行着机械的操作或纯粹的记忆,不能触类旁通。
如何让学生在学会例子的同时也学会知识点?实践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相应知识点的任务,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完成。要使学生减少对教师演示例子和实验指导书的步骤依赖,更注重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不只是为了完成某个效果。如此,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可能不一样,但运用的却是同一知识点,以此激发自我思考的能力,更名副其实地掌握学习内容。例如讲授PowerPoint软件的超链接时,教师把超链接的理论和基本操作讲授后,要避免再使用课本或演示的例子来布置练习和作业,以免学生依靠记忆或依赖教材去机械地模仿步骤。
2.4 注重教材内容,忽略拓展知识教材通常是经过系统地调研而编写的,其不仅是知识的讲授,也包含丰富的思想和方法。但教材是针对比较广泛的地区或比较大的学生群体而编写的,里面的内容往往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冲突。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不同的学校或专业可能用同一本教材,如果过于依赖教材,就容易形成教学“一刀切”和知识面太窄的局面,毕竟教学脱离了教学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特征分析里,教师认识到计算机的涵盖面很广且互有关联,同时实现同一功能的软件种类繁多。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必须让学生掌握更广的计算机的知识面。所以在讲授教材知识时,应该更多地拓展与专业相符或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此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把计算机与专业要求联系起来,或者是让有能力的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更广泛的知识。例如在英语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中软件的内容时,介绍一些金山词霸、金山快译等软件的使用知识,或者在讲网络时,介绍在线翻译等知识。如此,把知识从专业的深度上和相关的广度上拓展出去,让学生计算机的知识面更广、更实用。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多、范围广,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校面临的长期性的课题。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总结中,教师需要继续探讨,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学模式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施铮.新时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
[2]纪丽莉.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9-22
[3]王志大,谢丹妮.关于在文科生中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探讨[J].硅谷,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