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探究与合作创新
2009-01-28孙静周凤
孙 静 周 凤
摘要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他们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对在教学中如何做好合作学习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进行一些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 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合作创新;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5-0039-02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 合作学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1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1.2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 课堂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更进一步,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1.3 合作学习的基本设想及理论依据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个基本特征。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实质是对现实的造反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创造性则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人人参与,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做到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自己个性受到尊重,自己是教学中的主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培养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
2 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
2.1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此,笔者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例如:渗透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策略,试图构建“问题情境——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讨论——解释应用——拓展提高”的基本教学模式。
2.2 合理分组,实现学生个别差异的互补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1)同桌合作:由自然班级中异质搭配的同桌2人组成。这种合作方式,学生的交往范围较小,所占时间不长,易操作。如同桌互相合作寻找公式、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检查作业等,也可用于对难度不是很大的问题的讨论解决。
2)邻近合作:邻近合作是一种校外的学习形式,主要是由邻居或家长关系密切的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一般2~4人为宜。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选择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担任学习组长,或选择较负责任的家庭作为学习的地点。如让邻近的同学合作调查所生活的村庄(街道、社区)的人们10年前、50年前的生活是怎样的,今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把调查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到班上交流。这样既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怎样发展的,也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小组合作:“小组”一般是由邻座4至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这是最常用的分组方式。一个教学班可分为4至6组。这种编组形式,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合作学习应在教师整体教学思路的指导下,与全班的学习进程同步。这种形式尤其适合于初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在小组合作之后,可以展开组际之间的学习竞争,以求得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3 进行阶段性合作,优化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是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好以后,学生怎么样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合作呢?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主题,其次是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再次是对合作效果作评价。
第一阶段:确定学习目标。1)读书思考——学生个体学习,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尝试性的学习,为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作准备。2)质疑求异——学生在读书思考中,一般出现2种学习情况:一是把理解的知识进行内化、整合;一是对不理解的知识质疑并提出。合作学习对后一种学习情况给予更大的关注,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3)确定目标——小学生读书质疑是自主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提炼学习主题,列出学习菜单(学习方案),制定学习的主要目标。
第二阶段:组内合作学习。学生在主持人的组织下,根据教师的要求或者借助学习菜单,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可以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随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三阶段:组际交流反馈。1)研究相同主题的学习小组之间,由联络员组成“信息中转站”。联络点把各小组的学习结果带到信息中转站交流,做好记录,再回到原组报告。小组汇总意见后进行修正,再由汇报员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2)研究不同主题的学习小组,在听其他小组汇报时,可以质疑,可以求教,也可以与不同主题的小组自由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所有主题的学习任务。
各小组向全体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和其他各组同学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共同切磋,共同分享讨论研究的成果,共同纠正错误,优化思想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这一过程,教师注意不要轻易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第四阶段:学习效果评价。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4方面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并做好记录,填写在各小组的学习卡里,也可以用喜讯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或向家长报喜,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