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的新旧知识联系
2009-01-27刘艳
刘 艳
【摘要】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的探索提出利用联想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知识点的迁移、读与悟相结合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迁移 “履历表” 结合
自主阅读是实现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学习个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自主阅读,即建立在自主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确立阅读目标、自我监控阅读过程并自我进行阅读评价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课堂中的自主阅读既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与时俱进,又要避免阅读过程中的随波逐流。笔者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自主阅读中如何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层体悟,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联想,建立知识联系
新知识同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较易于接受吸收新知识。学生从多方面联系已有的知识,思考课文的重点、难点,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新旧知识的接触点越多,对课文的理解也越深。当学生从他们储存的词汇里寻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某一思路时,往往能激发起他们更加积极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思考,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时,他们就会认识到积累知识的重要,就会积极地记忆和储存知识,从而提高自学的积极性。
二、迁移知识,领会文章主旨
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阅读文章的特点,对所学知识点做恰如其分的迁移,使新知识学习与自己的已有经验相结合,从而实现知识点的迁移。如教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一课时,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给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形式学习小说的基本语言知识,体会文章的主旨大意,达到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层次把握。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代表作,也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寥寥数页中,将封建社会中的冷淡淋漓尽致的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作者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同时也揭示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漠。文章妙处多,但难点也多,从学生的角度看,本文的学习目标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生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透过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2)通过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围绕作品主题作深入阅读。
(3)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描绘封建社会人情冷漠的句子,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生阅读目标的实现,最终通过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这一环节实现。“履历表”的出示,极大地激起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学生有疑难便相互讨论,教师只需起引导和总结作用,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履历表”虽然是案例中学生自主阅读的一个外部因素,但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自主阅读中,教师的作用并非可有可无,自主阅读也绝不摒弃教师的引导,恰如其分的教学设计、适时的引导,都会使学生的阅读活动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层次,而非课堂中表面的热闹。
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把握以激发动机为前提。试想,如果案例中学生只是在教师引导下,刻意地去寻找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描写手法、字词句运用等,阅读活动将变的琐碎而乏味,势必削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也是以自己的背景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回顾鲁迅其他的文学作品文风,也有助于《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学习。
三、读与悟结合
自主阅读由一系列的步骤构成,但学生的感情与品味语言交织起来,仍是必要的条件。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只是感知语言而不注入感情,那么语言便会因缺少灵气而成了干瘪的文字躯壳。在《斑羚飞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初读文章后,笔者提出一个填空题:文章描写了一个“的斑羚”?学生答道:“勇敢、聪明、团结、宁死不屈、有组织性的……”答案很丰富。体现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的一个填空题,虽未全面体现文章的情节,但把握住了全文的要旨。学生也可根据课后“思考·练习”进行自学、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等多种形式進行相互交流,边读边议,达到自悟。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片叶子》中,老画家以生命的热情创造了艺术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艺术的杰作激活了年轻画家的生命;生命创造了艺术,艺术丰富了生命。生命对生命的关爱体现了一种人性之美。而这一切正是通过“最后一片叶子”透露给读者的。在这一积累、感悟、品味、欣赏、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得到充实,语言素养也变的丰富。
★作者简介:刘艳,山东省桓台县马桥镇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