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育摭谈
2009-01-27王忠林
【摘 要】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时代要求出发,立足于语文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能力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和学会生存的目的。而语文是作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对于学生的将来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鉴于这些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尤为重要。
一、弘扬民族文化是加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体现了越来越重视古诗的教育思路。古诗文是浩浩几千载的文化精髓,它有着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完美的形象、奇妙的手法和高深的立意,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兴亡的强烈爱国精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友人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启迪学生去领略、品赏、吟诵文本,就能感受先贤坚贞的民族气节;就能从新颖独特、韵味无穷的语言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写出既符合时代特点,又不失古文风格的佳作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整体效益。
二、营造情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它直接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营造师生情感:(1)建立情感。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教导态度可以转化为学生情感的体验,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反应又反过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善。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末;(2)激发情感。教材中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想象均含有情感因素,教师除了自身感受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因此,教师教学需从情感入手,才能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
三、掌握知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知识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学生只有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创新思维,举一反三,去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增长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从而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比如阅读一般现代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形成丰厚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训练。把训练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基础,把训练创新能力作为目标,把训练其他相关能力作为扩展。只有在反复的训练和多次的实践中,学生才能“心鹜八极,神游万仞”。
四、引发兴趣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兴趣是指导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心理条件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积极思考探究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不断努力、积极创新的基础。兴趣的培养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创新教学氛围是引发兴趣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愉快的表情、洒脱的举止去感染每个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引发兴趣的条件。恰当准确、条理有序的语言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之一,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的发展。教师的语言若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在内容方面:要有教育意义,能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在表达方面:要求准确流畅,言简意赅,富于启发性、幽默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丰富准确的词汇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五、激活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从语文教学现况来看,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因此,教师要创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由此及彼的联系,探讨并获取新知识。为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用设置悬念、以趣促学、发挥想象、交换角度等手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培养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目的
能力是直接影响效率,顺利完成活动的必需条件。它和知识技能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它制約我们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另一方面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的,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能促进能力的提高。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以知识为手段,以螺旋式的运动完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以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潜在的创新意识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最后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
21世纪中国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在这大好的教育氛围下,我们语文教学只有深层次地发展下去,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作者简介:王忠林,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官埠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