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历史与社会新课导入的对策研究

2009-01-25王力强王慧君陈雪梅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新课导入优化对策

王力强 王慧君 陈雪梅 盛 悦

摘 要: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师运用新课导入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为弥补这些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新课导入的对策,对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新课导入;优化对策

新课导入是指教师在开始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前,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般在课堂的前3~5分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合适的导入,如同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如同优美的旋律,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如同桥梁,沟通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诱发探求欲望,从而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

一、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导入目标不明,缺乏针对性

新课导入应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沟通师生情感等作用。历史与社会教师由于不理解导入的意义、目的,结果在设计导入上为导入而导入,只知道导入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知道导入的本质内涵如何,只做表面文章,把握不住精神实质,使导入成为形式上的“走过场”,起不到导入应起的作用。导入的目的不明确除了指对导入的一般目的,还指对导入的具体目的不明确。也就是说,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模糊,因而不知道设计的导入为什么目标服务,通过导入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2.导入内容不当,脱离实际性

一是所选取的内容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阅历经验、理解能力,结果教师可能信心十足,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上课伊始兴趣受到打击,情绪大受波动,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二是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脱离正课主题,甚至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如果引入与内容脱节,不管语言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导入方式单调,打击积极性

据笔者调查,调查对象中有45.9%的学生认为老师新课导入方式比较单调,不丰富。在列举的常见的十种导入方式中,教师曾采用过的导入方式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讲故事、寓言或典故,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复习前一课内容,而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复习前一课内容这两种导入方式在学生所喜欢的导入方式中被排在末尾,也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方式。单调枯燥的导入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打击,自然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导入时长不当,影响有效性

在导入时间的掌控上,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引入时间过长,教师信口开河,夸夸其谈,该教的没有好好教,不该教的讲了一大套,结果喧宾夺主;二是不设导入,上课铃一响教师就说“今天我们来上……”,没作铺垫就直接进入新课教学,使教学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趣,影响教学效果。

二、优化历史与社会新课导入的对策

1.导入要有的放矢

导入要发挥成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导入的目的。课堂导入既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又要使学生和教师以较好的状态及时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教师在设计导课时一定不能脱离这个目的,更不能与之矛盾或冲突。忽视了这一点,导课设计得再精彩别致、引人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七年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导入:“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民居?再来猜一猜俗语(陕西四大怪)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两幅图片、一个谜语,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两个问题,导出了本课教学主题: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其这种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2.导入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

(1)直观形象

枯燥乏味的教学材料往往不受学生欢迎与喜爱,直观形象的导入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引起兴趣。胡春洞说:“课堂导入如何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形象、直观、突出,对学生就会有吸引力。”因此,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可运用演示、图片、视频等,化抽象为具体,变笼统为翔实。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或学生经历过的的事,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如桌凳、书本、电视机等设计导入,易引起学生兴趣,引发他们思考,产生共鸣。

以学生的旅游经历和经验作为话题导入。例如,八年级《综合探究三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的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能说说在旅游后给您印象最深的景点有哪些吗?”

以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国内外大事作为话题导入。例如,《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的导入:“师:昨夜的新闻或者近期的国际大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去过那个地方吗?学生:看电视、上网、报纸、收听广播等。师:可见,任何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能很快传遍全球,影响到世界各地。世界是一个整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齐读课前提示)”

3.导入方式要灵活多变

在运用导入技能的时候,切忌一种格调,一种方式,搞得呆板僵滞,死气沉沉,千篇一律,形成固定套路,而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随时变化,多姿多彩,样式翻新,鲜活有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紧密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根据实情与需求,灵活运用导入方式,在形式上多下些功夫,多进行些创造,多搞些变革。

在不同班级上课,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需求,班级的类型与特点,教学条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班级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大都认真勤奋,专心听讲,理解能力又强,教学七年级《永远面对的选择》,可用叙述或温故知新方法导入;如果班级学生喜欢新鲜刺激,有较强的好奇心,又喜欢讨论,可用具体事例导入。

在同一班级上历史与社会课,在某一教学周期内,教师所采用的导入方式应有所变化,如今天用故事导入,后天采用歌曲音乐,再过二三天运用提问导入,多变的导入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有时,根据突发事件、偶然事件作灵活变动。如,教学八年级《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原先准备以复习导入,但当我提早到班级里时,听到许多同学在议论上节电脑课中的话题:电脑病毒,于是灵机一动以“木马病毒”导入:首先让学生谈谈“木马病毒”有哪些危害,然后提问:你知道这个名称怎么来的吗?古希腊神话故事《特洛伊战争》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4.导入语言要简约

导入的语言要突出简明性,这是导入的概括性所必需的,也是必备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编写导语时,在内容上要高度概括,高度提炼,精而又精;而在语言上则要简洁洗练,短小精悍,以一当十,不要拖泥带水,芜杂拖沓,碎语连篇,言不及义。这样,导入才能做到简而丰,约而明,言简意赅,明晰透彻,给学生以明快感和利落感。正如语言大师莎士比亚所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导语的简明性,表面看是个形式问题,实质上它是由思想内容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导语时要思维清晰,善于概括提炼,利于表达。例如,八年级《新的大一统》的导入:“秦始皇在他自称皇帝的时候,曾经幻想他和他子孙的统治能够延续千秋万代,他的梦想实现了吗?”《新航路的开辟》的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人是怎样认为的?后来又怎样从行动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上述两例虽都只一句话,却一下子将学生带进寻求问题答案的课堂情境中。

又如,《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的导入:“出示审判国王查理一世和处死查理一世场面的图片。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位被处死的国王是谁?身为国王的他为什么会命丧断头台?当时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从而进入新课。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Adolf Diesterweg)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如此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新课导入优化对策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