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结构歧义共性探究

2009-01-20乔艳丽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5期

乔艳丽

[摘要]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语言具有共性。结构歧义是指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结构歧义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本文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部分分析方法对英汉结构歧义句所反映的共性进行探讨,从而为证实语言共性的存在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支持。

[关键词]结构歧义;空语类;量化词;语言共性

[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5-0078-02

一、引言

虽然世界上的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个性,且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在差异的背后有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即语言具有共性。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是只用孤立的词语进行交际,而是主要依赖句法规则把孤立的词语认知结构建立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当对句子的结构作不同的句法分析时,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称为结构歧义。结构歧义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鉴于此,本文拟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部分分析方法对英汉结构歧义句所反映的共性进行探讨,以期为证实语言共性的存在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支持。

二、英汉结构歧义共性

Chomsky认为,结构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其语言线性序列(linearity)形式的一维性与结构关系的多层次性(hierarchy)之间的矛盾[1],即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结构歧义句,其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语类PRO引起的结构歧义

在生成语法中,空语类按生成的方式可以分为基础生成和移位生成。前者生成的语类主要包括时态小句主语“pro”和不定式小句主语“PRO”两种,它们的分布和指称约束各有特点,分别由约束原则和控制原则两个子系统处理[1]。英语中不乏句(1)这样的例子:

(1)The fish is ready to eat.

句(1)既可理解为“(人们)已经准备好要吃鱼了”,也可理解为“鱼可以吃东西了”。这样的句型(Sub. + Be + Adj. to V)之所以会产生歧义,是因为它允许两种结构分析,其中的一种包含一个隐性的成分,而另一种则不包含这种成分。按生成语法的分析,句(1)的两个D-结构可表示为:

a. ____________is ready PRO to eat the fish.

b. ____________is ready the fish to eat.

从D-结构可见,句a中“fish”为宾语,而b中“fish”做主语;宾主结构位置的差异导致了其解释的不同。汉语中类似的句子也广泛存在,例如结构歧义句:

(2)张叔叔在做手术。可有以下两种D-结构:

a. ____________PRO在(给)张叔叔做手术。

b. 张叔叔在(给)____________做手术。

按照题元理论,a的主句主语是一个空位,“张叔叔”处在内嵌小句“某人在给张叔叔”中宾语的位置,由动词“给”赋予其受事的题元角色,并在S-结构中移到主句主语位置,而句子的主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空主语“PRO”,它的题元角色是施事。相反,b中的“张叔叔”是内嵌小句的主语,其题元角色是施事,在S-结构中,“张叔叔”因格理论而移到主句主语的位置,从而形成了“张叔叔在给别人做手术”的解释。

由空语类PRO引起的受事和施事题元角色的错位在英汉语言中还有很多例子,限于篇幅,笔者不再赘述,而这些例子的存在正说明英汉两语言在结构歧义方面存在共性。

2.量化词提升(quantifier raising)引起的逻辑结构歧义

逻辑结构歧义是英汉语言结构歧义句的另一共性特点。量化词由于在移位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辖域而引起歧义[1]。生成语法的许多学者采用量化NP在逻辑式中(隐性)移位的方式来解释逻辑结构歧义。先看英语中的例子:

(3)Everyone likes someone.

“everyone”和“someone”是可具有不同辖域的量化词。若“everyone”占宽域,“someone”占窄域,句(3)的结构表征为:

a.[IP everyone i [IP someone j [IP t i likes t j ]]]

意即“每个人都喜欢某个不同的人”。而当“everyone”占窄域,“someone”占宽域时句子的结构表征变为:

b. [IP someone j [IP everyone i [IP t i likes t j ]]]

意思也就成了“所有的人都喜欢某个相同的人”。

无独有偶,汉语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4)每个学生都让一个老师批评了。

由于全称量化词“每个”和存在量化词“一个”具有相对的辖域,当“每个”占窄域,“一个”占宽域时,句子可理解为“批评学生的可能是不同的老师”;当“每个”和“一个”的辖域与之相反时,句子则解释为 “每个学生都被同一个老师批评了”。

由此而见,量化词提升引起的逻辑结构歧义句的存在为英汉两语言存有的共性提供了又一有利证据。

3.否定辖域或否定中心不明而引起的结构歧义

英语句子常采用“助动词+not”构成否定;汉语则多用“不”或“没有”。这种否定句既可以否定句中的某个成分,也可以否定全句[2]。因而,“否定辖域”和“否定中心”便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前者是否定判断的主项,后者则是否定意义的承受者。对否定范围或否定中心的不同理解常常会导致歧义的产生。这样的例子在英语中大量存在。例如:

(5)He didnt write all the afternoon.

句(5)中,若将“write”作为否定中心项,“not”的否定辖域就仅限于“write”,意为“他下午并非都在写作”;如果否定中心转移到短语“all the afternoon”上,否定辖域也随之移至句末,意思变为“他并非整个下午都在写作”。在此,状语成分还可延扩为一个句子。

(6)Jane didnt see Bob because he was ill.

否定词“not” 辖域若只限于“see”,句(6)的主从句之间仍为肯定关系[2],意为“Jane没有去看Bob,是因为他病了”。若否定辖域延扩到“because”从句,我们将会得到相反的解释,“Jane不是因为Bob病了才来看他的”。

汉语中因否定辖域或否定中心不明而引起的结构歧义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7)我没有一次看完。

若对句(7)中产生歧义的部分进行层次分析,可得:

a. [(没有) (一次)] (看完)

b. (没有) [(一次) (看完)]

从(7)a可得知,否定辖域将否定中心确定为“一次”,意即“我每一次都没有看完”,(7)b的否定辖域则以“看完”为否定中心,意味着“我是分几次才看完的”。此类句子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了英汉两语言存有共性。

4.修饰关系不明而引起的结构歧义

一般来说,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存在用定心结构来表示修饰关系的现象。然而,当一个中心语有一个以上的修饰项时,难以判断的修饰关系便会给确定修饰对象带来难度,从而使句子产生歧义。英汉语言中此类例子很多,因篇幅有限,此处笔者将其并列列举。

(8)old womans dress& 漂亮的女生的妈妈

(9)my girls bicycle& 三个学校的老师

(10)the king of Englands Empire& 盲人按摩院

(11)long hair and beard& 旧的报纸和杂志。

(12)hot evening drink& 黑皮沙发

(13)shooting of the hunters & 咬死猎人的狗

以修饰关系特殊的句(13)为例,英语用“doing + of + N(NP)”结构来表达与汉语“V+的+N(NP)(短语)”相同的概念,但由于N(NP)既可是V的施事,也可是V的受事,因此判断其修饰关系便会有一定的难度。具体来说,“hunters”若为“shooting”的施事,句子解释为“猎人的射杀行为”,若为“shooting”的受事,则为“射杀的猎人行为”。与此相似,“咬死猎人的狗”既可指“猎人被狗咬死了”,也可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三、小结

表达符号与表达形式有限而表达内容无限,使得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歧义。结构歧义,作为歧义的一种,是指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结构歧义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本文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部分分析方法对英汉结构歧义句所反映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证实语言共性的存在。

[参考文献]

[1]程工.从对歧义句的分析看20世纪的句法学[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3):1-3.

[2]李爱华,陈桦.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