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制度系统研究

2009-01-20李玉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工学校园文化校长

香港科技大学现任校长、国际著名应用物理学大家朱经武先生曾经说过:“一流的大学就是要用一流的教师教出一流的学生,再让一流的学生造就一流的社会。”虽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成为一流的学校,但朱经武校长的这句话仍然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即教书育人、服务社会。高职院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系统作保障,对学校进行有效的治理。

校园制度文化的内涵

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认为“文化是一个规则,一个游戏规则,一个非正式的行为规范,是一种行为方式,它又是一种潜移默化、心照不宣,人人都明白,又谁都讲不清楚的东西。”而这种非正式行为规范的形成,必须要先以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为基础。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定制度的规范下,才能逐渐对这一团体产生认同,进而融入团体中,形成团体的文化氛围。因此,制度文化对于一个团体文化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是如此。《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4月29日刊登的专访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博士的一篇名为《中国能不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的编者按中就曾经写过:“人类有史以来,不同文明的起落,国家之间的竞争,多少世纪里主要表现为军事的和经济的实力较量。而自20世纪后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日益表现为对人才资源的竞争,这种竞争的一个核心方面,是大学制度的竞争。”这足以说明大学校园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而高职院校多是刚刚转制或建校,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想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就更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强制性规范校园主体的各种行为方式,再慢慢将这种强制内化为自觉的意识,变有形为无形。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是指“进行各种文化活动时,校园主体之间形成的活动准则,主要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模式,以及现实的行为规范等。”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这些制度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人事聘任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奖金分配制度等等。根据其适用的校园文化主体的不同,在学院总章程的统领下,也可分为师资建设和管理制度、行政人员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无论是哪一种划分,制度系统最主要的就是要周全有效。哪里缺乏周全有效的制度,哪里就不能长期维持公平的竞争。没有制度即“他律”,秩序是难以维持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制度系统的构建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系统的构建必须在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并紧紧围绕实现办学理念这一主线。由于高职院校同其他类型的大学一样都是非盈利性机构,在目前社会大环境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如何确保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在面对外界众多诱惑的情况下能够安心教学,潜心钻研业务,用心培养学生,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系统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聘请并留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必须要建立形成一套周全有效的制度文化系统。

(一)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系统构建的原则

打破传统的制度安排,遵循新的办学理念,创建一种富有特色的制度结构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下属专科学院转制而来,受其原有办学形式的文化、制度影响颇深。转制后,教学办公地点未变、学校管理者未变、教职员工未变,变得是教学对象和教育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惯性及惰性的影响,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其思想仍然受原来制度文化的制约,整个校园文化氛围常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若想实现转制后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必须跳出原来的制度框架,打破传统的制度安排,创建一种富有特色的制度结构,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系统,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掌握先机,处于有利地位。

变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为教学主导的管理模式中国现在的教育机构,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其人事制度几乎完全是以官为本位的一种体制。普通的教职员工,无论职称高低、资历深浅,基本上没有任何制度性的保障来使其参与到决策过程。虽然有的学校会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内还设有各种委员会,但职工代表大会几年才开一次,各种委员会中多数委员拥有行政职务,普通教职工所占比例极少,能起到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而在学校中,教师直接工作在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更了解学生,对各专业、行业的前沿知识也最清楚,更了解社会的需要。而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正需要这样的人去具体实施。所以,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系统建设,必须以教学为主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形成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对象的制度文化系统。

制度建设既要体现新的机会,又要体现新的制约只有制度中的制约与激励成分并存,才能真正起到制度应有的作用。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也阐述了同样的道理:“从个人角度来讲,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一个制度来讲,你能够把一个人的开创性研究这种潜在的能量压榨出来,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激励制度。年轻的时候如果制度不压榨你的潜能,对不起,到了一定的年纪,你也就差不多了,这个大学也就差不多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就差不多了。”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同样需要制约与激励并存,压力与保障并存,这样才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留住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所一流的高职院校。

制度实施过程中强化情感管理制度制定的再周全,若不能有效实施,那也是废纸一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制度文化作为一种“法文化”的特性,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每一个人;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情感阻断是管理的大忌。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缺乏人性化,冷冰冰、僵化、教条地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会使人产生消极的对抗情绪,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强化情绪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心理相容和心灵沟通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起到激励而不是阻抗的作用。这样才能让教职员工或学生愿意接受各项制度,并执行之,随之逐渐内化为自身意识,自觉实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各项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学结合”服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新思维和新的合作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是一种课堂教学同企业实践、顶岗工作分段或有序交替、学用相长的课程类型、结构、制度。其功能是具体引导高职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让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学校与企业两种育人资源和学习环境中得以强化提高。在这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为工学结合服务,以保障在新的模式下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包括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双证书”制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素质教育制度和“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制度的研究。

(二)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系统构建涉及的主要方面

加强校长的领导力,实现校长治校现在公立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但无论是公立、私立还是公私合办的院校,校长的权力往往受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种种限制和制约。而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特色的形成。因此,在制度建设中对于校长治校问题要有明确的规定:(1)明确校长的权力范围。用制度对校长的权力予以保障,这样校长才能有施展的空间,将其管理理念和战略思想顺利贯彻实施。(2)高职院校的管理必须职业化,不能业余化。这就要求校长必须职业化,不能既搞研究、教学,又管行政,校长的唯一工作是如何把这个学校管好。(3)延长校长的任期时间,最少十年。一个校长要从熟悉情况到实施战略,再到收到成效,没有十年很难。所以,校长作为一种职业,其唯一的目标就是如何把学校办好。

师资建设和管理制度办好一所大学,关键在于如何进人、如何留人、如何走人。对于进人、留人、走人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师资建设和管理制度。(1)关于进人制度。因为出色的教师才能吸引来出色的学生和大量的资源。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引进人员时必须把好第一关。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师引进上除了要注重学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学生的技术在企业用得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的就业率就会提高,学校的声誉就会提高,声誉提高,招生就会好,招来的学生素质就会越来越好,其技术掌握程度也会越来越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学校才会发展,校园文化也会不断提升。(2)关于留人制度。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难,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更难。“留人”指两方面:一方面,要保证人才的“才”,即留住人才的领先优势。在引入人才后要依据各项激励制度,不断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其继续深入钻研,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要留住人才的心,通过各种保障制度使人才安心留在高职院校工作,也就是要激励与压力并存。(3)第关于走人制度。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必然结果。高职院校要打破原有的教师聘任终身制,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对于不符合学院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不能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不能走在知识和行业技术前列的教师要坚决予以辞退。也就是说,除了现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实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外,高职院校还须建立一套自己的关于教师评审、鉴定的制度,促使其不断发展。

可选择的学习制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学习的课程或技能可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特长进行选择;关于学习的时间,学生可结合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进行规划。这些情况的实现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如学分制、选课制度、辅修制度、弹性学制等等。

其他各种辅助性制度一所院校校长、教师、学生都齐全了,要想保证学校能够正常运转,除以上列举的主要制度以外,还需要制定很多辅助性制度,以确保学校能够正常有序运行。这些辅助性制度包括各岗位工作职责、各类人员行为规范、各种奖惩制度等等,主要起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规范教学、规范学生,激励教师、激励学生,促进校园文化形成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系统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制度文化建设要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和灵魂工程,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载体,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机制建设,三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少任何一方面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都会受到阻碍,影响其发展进程。

制度必须与人协调,与现有校园环境相适应说到底,制度就是用来管理人的,若与人不协调,与人所组成的校园环境不相适应,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高职院校无论是刚刚转制的,还是刚刚成立的,教职工整体素质如何,整个校园的氛围如何,都会对各项制度的制定产生影响。制度与人协调,其激励和制约作用就会恰到好处,容易被人接受,真正起到作用。

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急于求成,盲目引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文化积淀的过程。任何一种制度系统的建立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高职院校发展、校园文化提升、教职工文化素质提高,制度系统也要随时调整、完善,以适应新的对象、新的环境,切不可急于求成,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一步到位,这样反而会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王伟,黄伟.校园文化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2.

[3]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孔宪铎.我的科大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马连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6]刘献军,陈敏.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7]曾华,张海峰,刘越,程江.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制度保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

[8]雷永久.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与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5).

[9]毕鸣.高职院校制度缺陷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J].职教论坛,2005,(4).

[10]沈佩琼,刘学昶.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通讯,2007, (2).

作者简介:

李玉梅(1978—),女,天津市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教务处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工学校园文化校长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