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标准的研究

2009-01-15畅应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3期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质量标准教学

畅应云

摘要 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标准的四性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反馈信息,提出一套适合当前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可供参考的标准,并指出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质量标准;多媒体课件;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3-0015-03

Study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Quality Standards//Chang Yingyun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our kinds of propertie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quality standards, combining the feedback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this paper provided a set of referenced standards suitable for current multimedia courseware teaching, and pointed out a number of issues that should be noted.

Key words quality standa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ITNIC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 China

1 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笔者通过分析北京印刷学院部分班级师生对多媒体教学意见的反馈结果,结合多媒体授课的学科特性,并参考其他院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的相关标准,就学院“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标准”的研究以及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以下见解。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质量标准

目前对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尚无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各学校各学科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求也往往不一样,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比较困难。但所有高校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标准大都包含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的相关内容,只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对这几个一级指标加以不同的诠释和分类概括,从而得出各自的质量标准体系[1]。笔者根据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印刷传媒类院校的特定环境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软硬件水平,对学院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标准的四性做出如下分析和建议,以作为学院多媒体课件制作、购买、应用和评估的参考性指标。

2.1 科学性创作多媒体课件,必须强调其科学性原则,这是课件的最基本属性之一。科学性原则是指课件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认知逻辑等方面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

1)选题的科学性。应当明确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多媒体课件题材的选取,一要注重选择那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内容,以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需要具体化、形象化,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的内容;二要注重选题的创新性,不能“新瓶装旧醋”。创新表现在多方面,例如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创作手法上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等,要避免使一个课件仅仅成为“黑板搬家”“书本搬家”的工具。

2)内容表达的科学性。课件的科学性原则要求其所表现的教学内容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这一点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要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来描述所涉及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内容,描述要科学、正确。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如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发音等,要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不能误导学生,不能让学生在理解上产生歧义;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要符合逻辑,不能为追求生动性和趣味性而违背科学原理,使课件庸俗化。

3)资料引用的准确性。在课件制作中,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知识面,通常会引用一些外部资料,作为引导和丰富学生探究知识的辅助信息,这时要注意:引用的外部资料要与主题内容有密切的关联性,要有的放矢,选材要“精”,决不能牵强附会、画蛇添足;资料来源要有权威性;资料要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要有开放性,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不能束缚学生思维。

4)认知逻辑的科学性。课件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符合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使所涉及的内容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逻辑能力一方面由年龄、知识经验、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课件中媒体材料的质量也是影响其认知逻辑能力的关键所在。例如,对于视觉材料而言,画面的逼真度与学习量是一个抛物曲线关系,即高度逼真和低度逼真并不利于学习,中等逼真度由于不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反而最佳[2]。对于画面构图,也应尽量将要表达的重点放在图中心。如果画面内容本身特性决定了重点部分恰好落在中心部位以外,则需要在着色、字幕或语言提示方面加以引导。

2.2 教育性所谓教育性原则是指课件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也就是说,一个课件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而设计,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制作。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配置以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方法、方式上,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就使课件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1)教学目标性。课件的内容、知识层次、组织结构和表述水平必须适合预定的教学对象,符合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符合教学设计的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这个目标的制定应当力求准确、适度,并服务于课程整体目标。同时要善于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2)结构合理性。课件的组织结构应当清晰合理,符合教学内容表述的需要,知识点的编列必须符合由简到繁的科学性原则,前置问题与后置问题安排恰当。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网络化的知识组织结构,因此,在课件中必须强调知识组织的优化程度。对于自学型课件,更要让学习者了解所学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坐标,以及相关知识内容的关联度,要做到有章可循,学而不乱。

3)趣味性和启发性。课件应当带有一定的启发性,鼓励学习者主动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表述应当富含生动趣味性,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例如,网络课程中的TCP/IP协议比较抽象,将互联网利用TCP/IP协议传输数据模拟成工厂车间里对货物分装、打包、盖戳、传送、拆包、组装的流水线处理过程,画面直观,趣味性增加,可使学习者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4)教学交互性以及评价反馈性。对于助教型课件,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习题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信息。而针对助学型网络课件,则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实现交互与评价。教学课件应遵循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使其具有个别化教学和程序化教学的功能,即通过交互学习,及时给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从而实现不同智力水平和不同背景知识的学生学习路径的不同[3]。随着校园网络硬件环境的不断改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交流、提问、讨论已经变得相当容易,因此,网络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接近或达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的情境。对课件效果的反馈主要依靠自测题、课后思考题等来实现,根据学生在自我评估学习效果时的提示和反馈,来测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水平,教师以此取得对课件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

2.3 技术性技术性原则是指课件在其制作和编辑技巧上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打开顺畅、运行流畅、跳转灵活、不卡壳、不死机等,能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述清楚,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

1)素材质量。在多媒体课件中,媒体素材的收集、制作与应用是重要的一环。采集和制作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素材容量的大小、质量的好坏等。例如,语言听说类课程要求声音音质较高,如不关心文件大小,则可采用WAV格式的文件;相反,若由于受计算机硬件限制,文件不能太大,则可以存储为MP3或RM格式的文件,以高压缩比来减小文件尺寸,失真度也较小。对于现今课件中较为常用的视频、动画类素材,在准备过程中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画面的清晰度、播放的连贯性、播放插件的兼容性等。通过实际观察,教师在课件制作中遇到的视频类问题较多,而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尽量将视频文件转换为统一的AVI或WMV格式,以充分利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播放器播放。对于网络上的视频文件,可以将其放置在流媒体服务器上实现边下载边播放,以减少网络时延;对于尺寸比较大的图像文件,可以使用Photoshop、Fireworks等图像处理软件将图片切块,分散下载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2)稳定可靠性。课件运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即使出现意外中断,也应能立即返回或重新开始。课件应有较强的容错性,如当用户未按规定要求输入或误操作时,课件应具备良好的处理方法,如对指定键以外的其他键进行屏蔽,不理睬错误操作,并给予明确帮助等。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说,可靠性的提高,要靠开发后期反复进行的测试和检验来获得。测试除包括对课件本身功能及运行效果方面的测试以外,还包括对软硬件平台的兼容性测试。课件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跨平台运行,这就要求在制作课件时,尽量使用兼容性好、可移植性高的开发平台和技术手段。如编程语言可以使用Java语言,图像文件使用JPG或TIFF等通用格式,等等。

3)易操作性和可维护性。对于助学型课件,用户一般通过菜单或按钮来进行学习,菜单和按钮的功能划分是否清楚,操作步骤是否明确,使用是否简单方便,学生可控性及其迅速适应性是否较高,使用帮助和学习导航系统是否完备等,都是影响学生自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此外,对于制作或使用课件的师生,课件还要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修改性、可扩充性。网络课件实质上也是一种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软件,为此建议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以便于课件的维护、修改和新知识、新内容的及时扩充。

随着计算机硬件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媒体制作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强,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利用更多更先进的软件和技术手段,实现更为复杂的媒体表现形式。但应切记,归根结底,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教学才是最终目的,不能本末倒置,为技术而技术,更不应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对技术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上。

2.4 艺术性所谓艺术性原则是指课件的画面、声音等要素的表现要符合审美的规律,要在不违背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前提下,使内容的呈现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学习者以美的享受,使其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以说艺术性是一个课件的调味剂和催化剂。

1)背景画面的艺术表现。背景画面具有衬托主题、渲染气氛和形成基调等作用,应当简洁明了,风格统一。背景与主题内容间既要和谐,又要有一定的影调和色调对比关系,以突出主题,减轻眼睛的疲劳。

2)文本的艺术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素材中,文本所占分量是最重的,它对课件的艺术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本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文字内容、字体、字号和色彩等方面。文字内容要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各级标题字号的选择要有区别;不同字体蕴含着不同的内涵,如黑体给人以醒目严肃的感觉,宋体、楷体给人以端庄刚直的感觉,仿宋、行书给人以清秀自由的感觉,等等,按照所呈现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字体,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可给人以和谐一致的舒畅感;文字的字号大小应当适中,太小使得观众看起来非常吃力,太大则显得文字夸张,缺乏生机;文字色彩一定要与背景色彩有明显的对比,使得文本突出而醒目,同时两者的色相又要和谐,相互衬托、相互融合。对文本添加闪烁、运动等特技效果能起到一定的“强调”作用,但一定要把握度,不可滥用,否则随处闪烁、跳跃的文字,不仅起不到强调的作用,反而成为干扰、影响学习的因素。

3)图形、图像的艺术表现。图形、图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现场感强、容易记忆、便于理解和发挥想象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多媒体课件中。而图形、图像本身的美观程度,在整个画面中的构图,与背景的和谐统一,等等,又决定着整个课件的艺术水平。图形、图像的画面应具有美学特性,构图要符合人的视觉规律,影调、色调丰富而有层次,图片之间还要讲究和谐统一,避免大的跳跃和突变。此外,还应注意图形、图像与文字、音乐等其他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如果搭配合理,相得益彰,则会产生更佳的艺术效果。

4)声音的艺术表现。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解说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准确无误;音乐是用来深化主题,烘托气氛,转换时空的,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选择较慢、较为舒缓的音乐,过渡性内容选择较为轻快的音乐,背景音乐要随解说的有无,控制音量的强弱;音响效果是听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与具体的画面配合传递信息,不仅能增强画面形象感与真实感,扩大与加深画面的表现力,还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创造好的教学情境。

与技术性类似,艺术性同样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课件的艺术性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更加突出。但也不能走极端,不能为过分追求艺术美而忽略教学性、科学性的要求。要确保画面上出现的每一个媒体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忌华而不实、花里胡哨,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

3 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北京印刷学院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见反馈的抽样调查统计,学院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占课堂教学总数的95%以上,课件教学效果的师生总满意率也在70%以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得到全院师生的广泛认同和欢迎。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和技术革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多媒体课件说到底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有的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摆正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一味强调多媒体课件的快节奏、大容量、直观性强等特点,而忽视它只是起“辅助性”的作用,不能正确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这都极大地限制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发挥,甚至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3.1 追求形式化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的关系永远是内容和形式、目标和手段的关系,目标和内容永远居于核心的位置,形式和手段居于从属地位[4]。但有些教师、有些做法却本末倒置。如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将过多研发精力花费在对技术手段的追捧和对艺术的尽善尽美上,而忽略对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教学设计的创新,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2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认识不足一些人简单地认为,跳出“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就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学改革。其实,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只起到“黑板搬家”的作用,甚至有偷懒的嫌疑。将文字、图像、视频统统填进课件,但又不能使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为教学主题服务,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多媒体授课,更要注重各种媒体教学手段之间以及与传统板书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这样的课程才会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3.3 缺乏交互性相当一部分课件类似于听报告会,内容一页一页地按顺序“播发”给学生,而不理会学生是否能及时跟进,是否能真正理解,本就缺乏互动的课堂由于课件的存在使师生之间显得更为冷漠。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将所要讲授的内容简易清晰地传授给学生。正像人际沟通一样,只有建立在语言交流基础上的沟通,才能使学生在听课的同时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完成课程的教学目的。

3.4 重课件轻备课有了多媒体设备之后,部分教师甚至干脆不再书面备课,更有甚者,用一次做好的课件应付好多年。课件是为了突出重点、难点而浓缩的精华,不可能将所有与课程相关的外延知识、背景材料全都呈现在课件里,教学过程中的情景设计,节奏把握也都只有那些认真备过课的教师才会运用自如。所以说,备课仍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不可或缺的过程。因此,更不能让“一件”定终身,需要不断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及课程发展的需要,通过认真备课的过程来更新课件,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学生和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孔兰,沈祥春.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标准及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建议[J].科技信息,2008(18):527-528

[2]张有录.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王伟,楚蓓.多媒体课件中各种要素的美学特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6):67-68

猜你喜欢

多媒体课件质量标准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的反思性研究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