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邓石如
2009-01-14关莹
关 莹
摘要:清代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邓石如为清代碑学巨臂,是清代一位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书法家,四体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在书法和篆刻领域取得了前人罕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书家、篆刻家影响深远。
关键词:邓石如;清代;碑学
中图分类号:J292.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09) 32-0137-01
一、生平简介
邓石如,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派创始人。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古浣子等。
邓石如出生寒门,一生布衣,以鬻书刻印为生。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以采樵、卖饼饵糊口,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开始自学刻印和书法,后经人介绍到南京梅家学习,临摹古代石刻拓本上百遍,手写《说文解字》二十本,经过系统临习后,其书艺有了脱胎换骨的提高。离开梅家,邓石如遍游各处名胜,临摹大量的古人碑碣,终于形成“篆隶真行草”各体皆备、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后经梅谬举荐,结识户部尚书曹文埴。以“我自成我书”自称的“浓墨宰相”刘墉见到邓石如的字,拍案惊呼:“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对其作品大为赞赏,并为之宣传。之后,邓石如经曹文埴介绍到毕沅幕中。三年后辞归,毕沅为其买宅置田,颐养天年。
二、书法与篆刻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巨臂,他在篆、隶、楷及篆刻领域均有较高成就。尤其擅长篆、隶书,人称其“隶从篆入,篆从隶出”,后人又云其“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艺舟双辑》将其篆隶列入神品。康有为称其“于书法中如佛家之大鉴,儒家之紫阳”。[1]邓石如一扫当时书坛恪守古法的僵化局面,开辟了篆书、隶书、篆刻的新纪元。
1.篆书。秦始皇时期,所立众多秦刻石,其平衡对称的小篆书法被认为是篆书正宗,李斯被尊为篆书之祖。唐朝的李阳冰、明朝的李东阳、清代的王澍等都是李斯的延续,他们的篆书以精细瘦硬为特点,力求齐整均衡,有的甚至烧掉笔尖,以呈现这种效果,发展成“玉筋体”。邓石如篆书以秦刻石为基础,又广泛涉猎《石鼓文》以及汉篆碑额、瓦当等雄强、奇肆的篆法,加以汉隶笔意,笔墨情趣在线条中获得丰富的表现,形成了奔放遒劲而不失古朴的新面目。邓石如用柔软的羊毫写篆,篆书的线条柔和、丰润而富于变化,一扫传统“玉筋体”精细瘦硬的风格,而以雄强、古茂、浑朴的姿态呈现,震惊当时书坛。邓石如晚年作品渐趋奔放,字形愈显狭长,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康有为评价说:“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2]。
2.隶书。隶书,孕育于战国,产生于秦朝,发展于汉朝。[3]世人皆以汉隶为宗。清代隶书则是汉隶的复兴。邓石如远宗汉隶,并未一味模仿,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立的意义,是继汉隶之后的又一高峰。邓石如隶书,得《曹全》之秀逸、《衡方》之淳厚、《夏承》之奇古、《石门》之纵肆,广收博引。加之以篆法入隶,圆润遒劲,毫刚而墨柔,体方而神圆。篆情隶意皆得体现,神采飞动,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邓石如隶书价值在于,能够透过刀刻墨拓的掩盖、日久风化的侵蚀,探求汉隶的精神所在。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包世臣将他的隶书列为“神品”,认为已达到“平和简静,遒丽天成”的境界。
3.楷书。邓石如楷书体现出不入樊篱、自出机杼的强烈个性。其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溯本源,取法六朝碑版,点画饱满,多用方笔,结字力求平正,古茂浑朴,笔画使转蕴涵隶意,区别于传统楷书的运笔规律。邓石如楷书则是一笔之内力量贯穿始终,一字之中轻重分布均匀,其特点与北朝墓志造像书法十分相似,无丝毫唐楷之气。邓石如楷书超然脱俗,表现出其勇于探索的艺术精神。
4.篆刻。随着金石学的勃兴、碑派审美思想的出现,清代的篆刻成为篆刻史上又一次高峰。邓石如将书法融入到篆刻中,参入汉碑额篆,既追求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世人评为:“其书由印入,印由书出”。邓石如的朱文印创作形成其独有的风格,讲究呼应挪让、穿插承接,又字字分开、相对独立。邓石如的白文印主要有两种类型:小篆白文印和隶书笔意的白文印。隶笔白文印是借助其高超的隶书笔意。邓石如白文印的创作使其篆刻审美观得以很好的体现,也使他书法上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邓石如为派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对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等晚期篆刻家的影响更为深刻。邓石如在篆刻上的创新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把篆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艺术影响
邓石如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成就来源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贫寒的出身、客游的经历、朋友的资助,这都使邓石如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也决定了邓石如人生艺术的品位。更重要的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师法百家,刻苦钻研的实践创新精神,“以书入印”,将书法、篆刻融会贯通,使他取得了前人罕见的艺术成就,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见《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3]王冬龄.清代隶书要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责任编辑/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