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准史学思想的特点

2009-01-14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特点

杜 鹃

摘要: 顾准史学思想的特点是选题切中时弊,忧国忧民;追根溯源,中西比较;理性如冰,冲破史官文化的束缚。顾准虽已离去,顾准的思考应该薪尽火传,中国需要很多顾准这样的思想者。

关键词: 顾准;史学思想;特点

中图分类号:K1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156—02

顾准不是专业的历史工作者,但却是当代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我敬重顾准老师的为人,就从他的史学思想入门,做他一个素未谋面的弟子。

顾准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成果以笔记、通信的形式保留下来。1982年,他的“希腊史笔记”以《希腊城邦制度》为名出版;1989年,他与弟弟陈敏之通信写下的思想笔记以《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为名发表;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顾准文集》《顾准日记》等。

《世界历史》1984年第3期发表2篇文章,介绍和评论《希腊城邦制度》,认为此书尽管只是未完成的读书笔记,但……仍可称为1949年以来古希腊政治经济制度史的第一部专著……1986年,何新盛赞他的书:“是当代中国史学中第一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新认识世界历史的著作。” [1] 吴敬琏在《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一文中说:作为思想家,顾准的内在特征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言人所未言[2] 。解洪兴和刘举在《顾准史学思想述略》中认为顾准的史学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3] 。

我以为顾准史学思想的特点是选题切中时弊,忧国忧民;追根溯源,中西比较;理性如冰,冲破史官文化的束缚。

一、选题切中时弊,忧国忧民

顾准主要研究希腊史,仅仅是兴趣使然吗?不。正如吴敬琏所言:“他写作《希腊城邦制度》,就完全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结果,而是为了回答‘娜拉出走以后怎样的问题(即‘革命成功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4]

中国在刀兵水火之中跌入近代,因落后而挨打,历经曲折,倍受磨难。多少仁人志士为自强求富,救国救民而披肝沥胆,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一生,才终于迎来革命胜利,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在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大环境中,中国几乎全盘照抄苏联,再加上历史的重负和现实的矛盾,整个国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使几乎所有中国人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顾准自身的历史宛如那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缩影: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初期,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等高官。但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以“思想恶劣,阻碍三反”的罪名被撤职;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超前的经济学观点被打成右派并开除出党;1965年,他再次被划为右派;其妻被迫与他协议离婚并于1968年自杀,子女们与他断绝关系。备受迫害的顾准于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

个人和国家民族荣辱与共,血肉相连,正是身处这种历史背景之中,作为那场灾难的受害者和牺牲品,作为一个革命者,特别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革命者,顾准对“娜拉走了以后怎样?”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勇敢的探索。这既是对自身苦难的解脱,也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既是顾准自身人生价值的体现,也正是顾准史学思想的起点。

一部《顾准文集》,几乎言必称希腊,其实所言并非希腊,而是中国的现实和未来:为什么播下了革命理想主义的种子却得到了林彪、四人帮法西斯主义的结果?东西方民族历史殊途是怎样开端、怎样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何以可能存在?东方专制主义如何才能被根除?正如顾准自己所言: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当前现实和规划未来方向的[5]。因此,我认为,顾准史学思想的特点首先是选题切中时弊,忧国忧民。在那个意识疯癫、是非颠倒、学术沦为工具,人人自危的氛围里,能有这样的胆识思考研究这样的问题,而且研究出那样的深度、广度与高度,却是只有顾准一个。顾准始终坚信中国的“神武景气”一定会到来,所以在临终前送吴敬琏四个字:“待机守时”,“继续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有一天要发生变化,那时,要能拿得出来东西报效国家。”[6]

二、追根溯源,中西比较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顾准把整个中国历史乃至整个西方历史都作为自己孜孜不倦的认识对象和研究对象。他于穷途厄运之中,雄心勃勃,打算用十年时间进行涵盖中外的庞大的历史研究。

西欧民主渊源于希腊民主,顾准就以笨人追根溯源的精神,从古代希腊开始研究民主产生的历程,从“什么是城邦”开始层层设问,步步深入,“是什么环境,通过什么方式使希腊的‘神授王权演变为城邦制度”;继而探索“城邦制度怎样发展演变,它对后代历史留下了什么影响?[7]”其研究真可说是于万丈深渊探骊得珠,从历史深处,掘出中国现实病症之源,而成一家之言,希望能推动中国的变革和发展。

没有比较无法对历史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只有站在人类文明的整体高度上,才能更清晰地发现问题,找到出路。顾准自言“我是一个‘倾心西方文明的人,我总有拿西方为标准来评论中国的倾向,所以老是说要读点西方史。”[8]

他时时将中国与希腊作比较,如:“我国古代的小国林立,和希腊城邦究竟还有某些相同之点,可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另一个特点,亦即使得这些蕞尔小邦顽强坚持其独立的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制度,则是我国古代从来不知道得东西了。”[9] “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10] “我们的春秋时代……希腊史向民主主义变,我们向专制主义变……在此以前,从孔、老、墨、庄、荀、韩、一直都在为它的君临大地出海报,写颂诗,多方宣称这是利国利民的等等。也不必奇怪这种观念,希腊以外的整个世界(也许要把罗马、拉丁世界、迦太基、日耳曼蛮族除外)与中国都事同一律,没有出现过希腊世界那种古怪现象。” [11] 希腊城邦是海上文明。商品经济发达,航海贸易往来频繁,跨海迁移等,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那种血缘关系。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迁,导致了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上,都与古代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不同,并决定了东西方以后全然不同发展道路。顾准又将中国与西欧作比较,说“中国只有‘迎闯王,不纳粮,从来没有过‘不出代议士不纳税的口号,现在还是没有。”[12] 初读感觉突兀,现在还没有吗?细想……是的,真没有。这些比较,着墨无多,即已勾勒出从古至今,中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大致轮廓,令人扼腕,发人深省。

三、理性如冰,冲破史官文化的束缚

范文澜强调中国文化传统是“史官文化”,顾准认为,“所谓史官文化者,以政治权威为无上权威,使文化从属于政治权威,绝对不得涉及超过政治权威的宇宙与其他问题的这种文化之谓也。”建国后,历史学仍在史官文化的束缚下照搬教条,对领袖的理论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顾准坚决反对文化服务于政治权威,他在研究历史时,只听从理性的指引,独立思考,从不迷信和盲从。不管是多大的权威,只要是有悖于真理,他都理直气壮地加以反对;不管在感情上多么难以割舍,只要不真不实,他都义无反顾地加以舍弃。

在那个时代, 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得那样认真,思考得那样深[13]。顾准认为“马克思本身也受了极大的时代限制。马克思的古代史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因为20世纪末本世纪初,史学上出现了一个考古学时代,把古代史的面貌彻底更新了。” [14] 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身来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相对真理,也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对东方的中国人来说,它同样是舶来品。我们中国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赢得了人民的胜利;但是赢得胜利以后,也遇到了麻烦,这就是……为什么播下的是革命理主义的种子,得到的却是林彪、“四人帮”法西斯专政的结果 [15] ?

他那如冰的理性不仅剖析权威,对自己也毫不留情。对于革命理想,顾准说,“我自己也是这样相信过来的,今天当人们以烈士的名义,把革命的理想转变成保守的专制主义的时候,我坚决走上彻底的经验主义、多元主义的立场,要为反对这种专制主义而奋斗到底!”关于希腊,顾准说“写《希腊城邦制度》本来是有感于希腊在那种小邦林立,相互竞争中,个人创造性发挥到顶点,创造出灿烂的希腊文明……所以要写,是想歌颂它。可是写着写着,对于林立的小邦相互之间的自相残杀,甚至不惜勾引希腊文明历来的大敌波斯……对这种不顾大体实在受不了,不知道该歌颂不,有点迷惘了。”并使《希腊城邦制度》的写作一度卡壳。《希腊城邦制度》最终没能完成,顾准的思想已化做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永远在提出新问题”。“所以,没有什么终极目的,有的,只是进步。” [16]

今天,中国改革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表面的繁荣之下蕴藏的危机也深刻复杂。我们学习顾准史学思想的特点,追寻他当年的心路历程,体察他遭逢大难的心境,认识历史研究的价值,或可增加些理性和智慧,借以避免可以避免的挫折,远离可以远离的悲剧。中国的现代化任重道远,要实现健康和平的社会转型,仍需要大智慧。顾准虽已离去,顾准的思考应该薪尽火传,中国需要很多顾准这样的思想者。

参考文献:

[1]何新.古代社会史的重新认识——从近年出版的两部史著看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危机[J].读书,1986,(11).

[2][4]吴敬琏.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Z].作者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八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纪念顾准诞辰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全文.

[3]解洪兴,刘举.顾准史学思想述略[J].史学月刊,2009,(6).

[5][7][8][9][10][11][12][13][14][16]顾准文集[M].北京: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7-256.

[6]罗银胜.思想者顾准[J].民主与科学,2005,(1).

[15]陈敏之.人类历史轨迹的探索——读《顾准文集》[J].探索与争鸣,1996,(6).(责任编辑/ 陈鹤)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