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关发展观的主要思想
2009-01-14徐罗卿
徐罗卿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关发展观的主要思想。这些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它们是既一脉相承又存在着与时俱进的发展关系,我们只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才能准确地把握它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发展观;理论来源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01—02
任何一种新的理论,都有自己的思想来源。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有关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理论渊源关系,在实践中努力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一、毛泽东有关发展观的主要思想
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很注重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些观点都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1.强调军事与政治协调发展的观点。毛泽东有关发展观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29年12月他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在这个决议里,他坚决反对单纯的军事观点,反对“认为军事和政治二者是对立的”的观点,反对忽略宣传的重要性,反对只顾打仗不愿做组织群众工作的观点。认为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协调发展的[1]。这里已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萌芽思想。
2.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统一性。毛泽东在1940年1月写成的《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一整套新民主主义建国大纲,包括经济发展纲领、政治发展纲领、文化发展纲领,这在一定意义上可称之为新民主主义时代的科学发展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特别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和全面协调性。新民主主义建国大纲,是三维一体的发展目标:即实现经济革命、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建设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经济上繁荣昌盛、政治上独立自由的新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变得愚昧落后的旧中国,变为一个文明先进的新中国。
3.各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建国后,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既是突破传统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与思想源头,又是突破斯大林发展模式、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起点和思想源头。《论十大关系》的前5条讲的是经济内容,提出了经济发展中的五大统筹与协调关系,第6至第9条,讲的是政治内容,提出了政治发展中的四大统筹与协调关系,最后一条,指出统筹与协调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及统筹与协调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广泛吸取世界文明成果的关系问题。《论十大关系》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寻找一条中国式的发展模式,它不仅蕴涵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起点,而且孕育着科学发展观的探索起点。所以,邓小平所说:“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2]
4.人民内部和谐发展的观点。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他特别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尤其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形成他在同年7月讲的“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3]这是一种非常和谐融洽的人民关系。另外,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一贯强调的统一战线工作,其目的也是要在人民内部造成一种团结与和谐的关系。
二、邓小平有关发展观的主要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相当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1.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有统筹兼顾的思想。他尤其强调要正确处理以下十几个大关系: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沿海与内地发展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改革开放与打击各种犯罪的关系,改革开放同加强党的建设的关系,民主与法制的关系,这十几个大关系均都与科学发展观存在理论渊关系,或者说这些统筹兼顾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思想。
2.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名言,这个论断抓住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包含着深刻的内涵。首先,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拥护社会主义。其次,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关键问题。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一再强调:“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就落在后面了。要研究一下,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4]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再次强调: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不抓住机会,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只会使我们丧失发展的主动权。邓小平不仅强调我国要加快发展,而且提出了“我们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的持续发展观。
3.邓小平也注意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他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最早提出中国人口控制问题,1978年又首倡制定一部森林法,他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生代。”他强调:义务植树“这件事,要坚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为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和奖励制度。”[4] 此外,他还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肝胆相照荣辱与同”的合作方针,提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的“一球两制”关系以及“一国两制”关系,这些都是和谐发展的思想。可以说邓小平理论中已经孕育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雏形。
三、江泽民有关发展观的主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孕育过程中,同时也孕育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1.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的“5·31”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5] 。这一重要论述,从党执政兴国的高度强调了发展的重大意义,是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深化和拓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我们党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表明在党所面临的各种繁重的任务当中,发展处于首要和核心的地位,从而突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联系。
2.强调“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江泽民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环境保护很重要,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6] 这一论述表明了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
3.当然,江泽民有关发展观的论述,集中体现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的重要讲话中,这篇讲话发表时题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这里一共讲了十二大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十二个关系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他“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都来研究这些重大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提高领导水平,找出解决办法,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向前进。”[6] 这些关系的中心问题实质上就是科学发展问题,这表明科学发展观问题已经成为贯穿其中的重要课题。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三大成果中,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始终的重要思想线索之一,尤其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最直接理论基础和来源,我们只有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才能毫不动摇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5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人民日报:第1版,2002-06-01.
[6]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