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009-01-14卢凯
卢 凯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文明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实践,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三个代表”;政治文明;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03—0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在党的文献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且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003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为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的政治文明,是政治文明发展史上更高阶段和最新类型,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政治文明重在建设,遵照十六大提出的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规划,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全面建设。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实践,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治文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在历史长期演进中产生并形成的文化形态,体现着人民主权、法治、尊重和保障个人自由与权利等社会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马克思主义把政治文明看作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概念,并赋予它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多重内涵。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并总是以宪政文化和法治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宪政文化推动法治社会的成长,是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规律。也就是说,宪政文化是政治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和目标,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应该说,这已经在现代的意义上,为中国规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政”框架和内核。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把宪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不但要在思想政治领域继续肃清人治的残余影响,逐步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和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地位和权威,而且要进一步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切实把重大决策与立法结合起来;不但要依法科学配置国家权力,使之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高效运行,而且要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与制约机制,不但要形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法制保障和促进机制,而且要形成切实保障人权的法治机制和尊重人权的政治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文明。其本质是社会的进步状态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和国家要始终坚持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寻求解决社会矛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佳方式,逐步宽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以及构建政权良性运作的最佳制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几乎所有有利于社会制度建设及其成果,都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政治权威合格性的重要特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治权威合法性的重要特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政治上就是要发展民主政治、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通过党的执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使政治资源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进行合理配置,保证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的全面实现,特别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原则和评判标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的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即一切以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首要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否成功,就要看他是否符合“三个代表”具体要求。符合“三个代表”具体要求的政治文明,才是代表人民意志、体现人民利益要求,被人民所拥护的政治文明。这种政治文明能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民主权利,能调动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推动社会各面的发展,使民富国强,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其他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内容和突出特色。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搞好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并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的发展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和体现政治文明的发展。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首先意味着保障和实现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民主权利。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们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这些政治制度。
五、全面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
胡锦涛同志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行长期努力。政治文明建设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推进。我们要建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用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主义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健全民主程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符合人民利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根据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形成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光伟.三个文明建设:下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721-731.(责任编辑/ 李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