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09-01-12刘晓芳

科教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课堂数学课堂

刘晓芳

摘要前苏联教育学博士赞可夫说过,“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来看,即培养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课堂 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 在推进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践精神呢,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与探究,并且取得了一点成效。

1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只能固步自封,因此教师要充分的保护学生的想象,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的画法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个较为复杂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再给出一些基本的规则图形,由学生分小组动手摆出原来的几何体,接着,再给出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某两个视图,由学生猜想原几何体,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几何体的三视图与原来图形间的关系,同时,也在猜想的过程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尽情的去想象。再联系到生活实践中汽车,各种零件等都可以通过它们的三视图来反映原几何体,增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由此,一个令我们深思的问题即是要正确处理“教”与“导”的关系,我们要紧紧抓住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条线,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中,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目标。所谓自主探究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并可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例如在学习概率和数列等知识时,可针对社会上比较热门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把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置彩票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分期付款问题,出租车计价器收费问题等研究性课题,由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分组后可以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进行个人自学,设置问卷调查,小组交流,班级谈论以及教师的指导,成果展示,将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变被动的学为主动探索,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并在学生小组交流以及班级谈论中增大了信息量,并充分展示了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长,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3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行成于思,毁于随”,学生对所学的某些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产生了质疑, 他们的思维才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质疑,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开发,我们要一改往日教学中老师就是权威的观点,在教学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再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探索。例如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堂课都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全班同学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针对自己不是很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由全班的同学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谈论,讨论后由各个学习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如果在这段时间没有完成我们的谈论议题,还可以利用课后在我们的教学平台中进行讨论交流,很多情况下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既帮助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其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此,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才能得以成功,理解与信任在师生交流中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一句肯定的表扬,一个信任的眼神,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教师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教师应尽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更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并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中多感官得到刺激,从而产生活跃的思维。总之,教师要摆正自身的位置,不应单纯地教授知识,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数学学科思维性强,应用性强的优势,精心备课,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

猜你喜欢

教学课堂数学课堂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中职体育课堂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用课堂留白创新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