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应该相互借鉴
2009-01-08刘永和
刘永和
[摘 要]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因而基础教育也不尽相同。从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中,分析各自利弊,不但要看到美国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不可妄自菲薄或盲目排斥,更不可东施效颦,而要中西结合,为我所用。教育管理要将分权和集中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将宽松和严谨有机结合,班级建制将大班和小班相结合,教师教育中要将师范教育和师范后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 中美;基础教育;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12-0031-04
我喜欢我国的基础教育,但不知何时我又有点迷茫。
从小学到中学,我喜爱学习,喜爱学校,那里有很多伙伴,有新鲜的知识,有严格的管理,有和蔼的老师。于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我选择了师范院校,而且是唯一的选择,一排四个志愿皆填师范。走上教育岗位以后,我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却又实实在在,乐在其中。但是,有一天有一位美国学者说“中国中学生正在过着苦难的生活”,后来逐步接触西方的“人本思想”、“个性教育”、“做中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我又开始反思我国的基础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的意义和价值。东西方教育的碰撞,中美教育的沟通,出现了向西方学习,向美国学习的“一边倒”倾向。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究竟怎么样?应该向何处去?这是一个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严峻的问题。
2008年12月,我奉命率25位江苏省南京市骨干教师前往美国进行学习和考察。出发之前要求每一位教师“文献研究”美国教育,进行教育比较,确定自己此行的研究专题。学习和考察的过程中,虚心学习、认真调查、深入思考、积极对话、进行比较,为专题研究准备好材料和观点。回国以后,就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骨干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我们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在两种不同的制度下、文化中形成的不同追求、不同样式的教育,而中美教育各有利弊,各有千秋,应该开展平等对话,相互学习和借鉴。
一、教育管理,要分权,也要集中
有人说,中国是中央集权体制的教育,而美国是州政府教育自治。在教育集权与教育自治的选择与实践中,我们看到各有利弊。
中国和日本、俄罗斯、法国等一样,是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教育集权体制的国家之一。国家设有专门而又权威的教育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地方也设有相应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层落实;基层学校负责执行,一线贯通。集权制教育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如果决策正确,制度有效,那么教育管理将会有序高效。但是,其弊端在于地方行政上传下达,往往不思改进;基层学校被动执行,常常不思创新。如素质教育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课程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实验;信息技术也是中央发文,层层执行。偌大的国家,众多的层次,条件不同,基础各异,一个政策大家都能满意,一项举措大家都能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如果能够一定程度上赋权予地方,赋权予学校与教师,既能调动地方与学校的积极性,又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这样的教育管理才能有效保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美国是联邦制政府制定教育法律法规,虽也有教育部,但目前只是主要负责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基本不会干涉各州教育;或者只能利用经费拨付加以引导和限制。而50个州的教育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教育的行政权在州政府,政府成立教育委员会进行管理;几乎每一个州都有各自不同的教育,教育部无需统一,也无法统一。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美国50个州就有50种不尽相同的教育,因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自主创新,各具特色,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美国的各自为政的教育管理是松散的,也是虚弱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缺乏国家教育行政的支持,传播不快,效果有限。而且,美国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教育质量悬殊,又因为各州教育课程标准不一,难以进行统一的测试。正如美国联邦教育部前副部长苏珊·斯科拉法尼所说:“我们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系统,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标准由各州决定。有的州订的教育标准非常低,比如密西西比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州的全州统一考试设计得非常简单,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报告说85%的学生学业成绩达到优秀,然而当该州学生参加全国统一测验时,只有15%的学生成绩优秀。”① 教育质量难以考查,教育问题难以确定,教育均衡难以发展,是美国教育目前最棘手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系统”。
集权,政令畅通,便于发挥教育评价的杠杆作用;分权,自主创新,容易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应该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地、适当地赋权于地方、学校、教师,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焕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力。美国应该在教育“州治”的基础上,逐步地、适当地加大联邦政府统筹与管理的力度。
二、课堂教学,要宽松,也要严谨
中国的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井井有条,而美国课堂的主要特征是生动活泼,也是各不相同,各有优势的。
中国的课堂教学总体上是严谨的。温故与知新相衔接,导入与总结呼应,提问与对话配合,讲解与练习相辅相成,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构成有序高效的中国式课堂。中国的课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教会学生,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中国的课堂表现在教学目标确定与检测的严谨,师生关系主导与主体的严谨,教学环节起承转合的严谨,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的严谨,等等。严谨意味着高效,严谨也是一种作风。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众多,资源不足,教师偏少,经费紧张的国情基础上的。但是,参照西方教育特别是美国教育,我们也发现,中国的课堂严谨有余,生动不足。一是课堂气氛易于沉闷,压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二是学生特长难以培养,容易产生千篇一律,容易出现千人一面;三是水平悬殊难以照顾,出现“一部分学生陪着另一部分学生读书”的现象。
美国的课堂教学总体上是活泼的。我们听了富乐敦大学鲍博教授的“美国的课堂与课程”的讲座,了解了美国课堂的生动活泼,教师把游戏、手势、幽默等引入课堂,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参观了美国加州的戴尔初中,看了8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教室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学习和生活用品基本齐全;学生比较自由,座位没有固定的朝向,坐姿没有统一的要求,发言没有举手的规定,师生没有“师道尊严”式的界线,甚至写字的姿势也是五花八门。学生在教室里是学习,也是生活;学生在课堂上是学生,也是主人。但是,美国的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特别是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方面。一是教师教学如行云流水,不太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二是学生学习缺乏规则,随意性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三是课堂活泼课外松散,有悖文武张弛之道。我们听课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听课教师和学生助教身上,而教师基本上不加干涉。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越过了这个“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的课堂教学严谨本应该是一个优势,但是,过于严谨就成为呆板,而呆板则有损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美国的课堂活泼本该是一个优势,但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活泼就是一种放任,而放任则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现在,中国和美国的课堂教学与管理已经有了一些相互学习,但是,距离真正的相互借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