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九曲

2009-01-08

陕北 2009年5期
关键词:柱头秧歌小城

张 井

“转九曲”,又叫“转灯”,是在陕北流传的古老的习俗。到正月十五下午,人们敲锣打鼓,喜开九曲门,浑厚的锣鼓,敲击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希望,敲出了黄土地的气势,人们用高粱秆栽成一个四方形的图阵,最早是“四曲”后来发展成九曲的,上面再放上用泥做的油灯。“九曲”像个城廓又似一个迷宫,其回廓没有重复路径。有人把九曲称为“九曲黄河阵”。夜幕降临,360盏油灯同时点亮,锣鼓唢呐齐奏,秧歌队打头进入九曲连环阵。俗话说:“转九曲,消灾驱病,人活九十九”。因此,转九曲男女老少,人人不误。

转九曲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当地人把转九曲叫“走九曲”、“闹老教”,是一种祭礼老子的活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地方已经演变成一种大众化娱乐活动,和秧歌舞、社火一起演出。

转九曲要选一个较宽敞的平地,将367根高粱秆(柱头)等距离栽成四方形阵图,将柱头与柱头按一定规则用高粱秆连接起来。一排栏栅与另一排栏栅之间留出弯弯曲曲的路,走过去再返回来,各有九道曲折。每返回一次就向中心前进一次。在柱头上安放由各家各户捐做的367盏油灯,中间柱头安放7盏,叫七星灯。油灯一般是将白萝卜中间挖空,注满麻籽油,加棉花捻子点燃。九曲像一个很大的城廓。九曲回廊,设有重复路径,逐个看,大城廓内又分9个小城廊,而小城廓的门径、走向各不相同,有人便把九曲称为“九曲黄河阵”。实际上九曲是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变阵形式,一个大的太极图,当中包括9个小太极图。

“转九曲”民间也称“转灯”,它城城连环、城城相套;复杂多变,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属于一种民间风俗性祭奠活动。人们为的是求神灵保佑,在一年内驱逐邪魔,消灾免难,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安宁健康,幸福美好。

此种传统风俗与宗教信仰是分不开的,据传:《封神榜》中三仙岛的三位娘娘(云霄、琼霄、碧霄)为报杀兄之仇在西岐布下一座战阵,叫做“九曲阵”。自立了玉帝、三官庙(天官、地官、人官)和古佛殿后,为纪念三位娘娘替兄报仇丧命而改为“九曲灯”。此风俗从此在民间盛行起来,并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久盛不衰,现在人们把它列入民间文化艺术的行列。

转灯一般在正月十五元宵之夜进行,部分村庄也有固定日子,如正月初七、初八等。也有不少村庄在正月闹起秧歌后,或来外村秧歌进行慰问之时,随便进行,没有固定的日期。

灯场一般设在平整、宽敞、避风、路平又离村子较近的地方。栽灯场时一般用高粱杆剪成长一米左右,横、竖各倒栽十九行,共三百六十一把,象征全年的天数。杆间相距一米,在把顶上坐上泥,然后按上用面捏成或者用洋芋、萝卜挖成的“灯碗”,倒上清油,放上棉花捻子(有时也用蜡烛),罩上五色纸灯罩。栽好以后,也正好形成一个四方城城图,城内设有九个小城,九个小城以金、木、水、火、土、日、月、罗、计都九个星宿,也象征九道门。

灯场的进、出门挽松柏枝、插红旗、粘吊子、贴对联、挂红灯。东、西、南、北、中贴五方贴。真是大城套小城,小城连大城。灯场栽好未点燃,便有一对对刚结婚或者结婚多年至今还没有小子(男孩)的夫妇们提前来转此灯(也叫转黑灯),据传说转了此灯能生小子。

另外还要在灯场一侧用一块席子围成房子形的模样,里边放上桌子,桌子上放上一只盛满米的插香斗,把所有的神位写在纸牌上,插于中,两边放上香、黄裱、酒盅、祭品等,这就是转灯时请来各路神仙就位的地方,俗称“神台”(也叫“神堂”)。

而在灯场的另一侧,还要放上一张四方的高桌,高桌上放上炕桌,炕桌上扣上斗,斗上扣上升子,升子上扣上半升,半升上扣上合升,然后在每层的四角都放上面灯,这便是所谓的灯山,供各路神仙观赏。

转九曲起场后,首先去谒庙(祭庙)。谒庙,由本村的会长或年老者提着灯笼,拿着黄香、黄裱及面卷、白面圪塔、捞饭等祭品在前引路,随后跟着由伞头领头,在锣鼓家什伴奏下的秧歌队到本村的庙院前祭神。谒庙完毕,秧歌队来到灯场后,伞头便用唱秧歌的形式,在神堂前安神,请先生念祭文及背灯山围风,然后转灯开始。在整个灯场灯光闪烁,焰火通天,鞭炮齐鸣时,伞头领头秧歌队在锣鼓家什的伴奏下唱一首进门秧歌。然后以求来年消灾免难,四季平安,心想事成的男女老少,手拿黄香拖儿带女依次进城,共同游转。转罢灯,出灯场后,伞头又要用唱秧歌的形式,来到神堂前进行送神。随后人们开始偷灯。偷灯在默许的情况下进行,每人偷一两只,回家放在财神灶君前或者门楣上,让没有能来转灯的人也共享快乐,永久平安。民间有偷灯是偷福之说。也说偷了绿灯生女子,偷了红灯生小子……这样红火热闹的转灯就此结束。弯弯曲曲的黄河,一泻千余里,河水养育着岸边的儿女,同时也给沿途留下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流传于黄河中上游一带的民间灶火——转九曲,即“九曲黄河阵”,既是一项道教活动仪式,也是黄河留给人们的一种游艺及娱乐活动形式。其场面壮观、吸人,因而世代相袭,经久不衰。

相传在殷纣时期,三仙岛的三位仙女——云霄、碧霄、琼霄,为了给兄长赵公明报仇雪恨,费尽心思,用母亲河布下“九曲黄河阵”,乱拿阐教门徒,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闻知门徒被困,便下凡解救,破了“三霄”的黄河阵,致“三霄”阵破身亡。后世道教徒为了纪念教祖的丰功伟绩,用灯盏相连象征黄河,精心设计了所谓的 “九曲黄河阵”图,每每举行道教活动时,成群结队的人们沿曲曲折折的阵道转来转去,祈祷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九曲,民间也称“九曲连环阵”或 “九曲迷惑阵”。整个阵呈正方形,横排19行,竖排19排,阵内361个座标点,东、西、南、北、中共分为九个曲阵。每曲中又有曲头,据说一个曲头就是一个死胡同,即进阵门只要按特定的路线前进,可顺利出门,反之会误入歧途。阵中东西走向的曲叫“平曲”,南北走向的曲叫“立曲”。有的阵图是进门先转四周后转中宫,有的阵则直取中宫后转四周,有的阵平曲多于立曲,又有的阵则立曲多于平曲。曲阵的平与立、多与少及顺序走向在于设阵人的精心摆布、变化。但是,九曲中九大星君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九大星君分别为金、木、水、火、土、太阴、太阳、罗、计都等,一一按东西南北中位置布设。“金”的位置在正东方, “木”的位置在正西方,“火”的位置在正南方,“水”的位置在正北方,“太阴”的位置在西北角,“太阳”的位置在东北角,“罗”的位置在东南角,“计都”的位置在东西角,“土”的位置在正中央。整个阵容星罗棋布,壁垒森严,大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势。

民间道教活动中的转九曲,用361根竹杆或高粱杆(连同阵门共371根)围成阵,杆高3尺许,杆距为5尺,前后杆之间用绳子串连,行成曲直通道。每杆设有灯盏,灯盏底部由硬纸片做成,用铁钉固定于杆上端,纸片上放一灯瓜瓜,有磁烧的,也有用洋芋之类挖的,灯瓜瓜内放灯芯和大麻油。371盏灯皆由色纸围筒罩着,夜幕下显得五光十色,万紫千红。后来有了电,九曲中的灯自然由五颜六色的彩色灯泡取代。

转九曲起源于军事,运用于祀神,后来逐步发展为民间游艺娱乐活动。陕北转九曲一般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期间举行。上灯时分,人们将九曲灯点着,转九曲的人流由一老道领头,并有唢呐、秧歌队开道,从阵门浩浩荡荡进入,蜿蜿蜒蜒,曲折向前。每曲中有星君牌位,并设有专门看曲人,当人流进入曲头时,看曲人要点香、烧纸、放炮,并有道人诵经,以示战捷。

参加转九曲的人往往很多。有很多是求财的、求官的、求吉祥的、求平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迷信观念逐渐淡化,现在加入转九曲的人也并非求这求那,大多图的是红火热闹。新时代的黄河儿女秉烛夜游,他们图的是今宵红火,明天更辉煌!■

猜你喜欢

柱头秧歌小城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探究河北地秧歌发展受阻的外界因素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制备天麻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标本的组织筛选
不同花期甜瓜品种柱头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不同温度对苹果柱头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阿尔卑斯山中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