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机制探索
2008-10-24慎金花龙甜恬
慎金花 龙甜恬
摘要简要介绍区域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机制的相关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上海地区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机制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区域性文献共享服务机制
科技文献资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从早期的纸质传递到电子传递,直至今日网络资源共享,科技文献资源的数量呈指数增长,但其用户使用率却出现增长相对平缓的态势。科技文献资源使用率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科技进步和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区域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机制综述
所谓区域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机制,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在原有科技文献资源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区范围文献资源的重点、范围、类型、时间和数量分布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建设,并建立某种合作机制,实现各类科技文献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的跨系统和跨行业的合作,使分散、无序的文献资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扩大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以充分保障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对科技文献的需求。
区域性文献资源共享是全国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问题。实现区域范围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构建适应区域经济进程的信息服务机制对于区域统筹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1)区域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可以降低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成本,提高科技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2)区域科技信息共享可以进一步促进本地区的“产学研”合作。
(3)区域性科技文献共享可以提高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上海地区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共享的发展状况
2.1各文献机构参与的全国性系统内部共建共享
由于我国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条块结合的特色,相应的科技文献机构所面临的共建共享的任务和机遇也有着同样的特点。有关研究表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大致有4种,即区域性系统内共建共享、全国性系统内共建共享、区域性跨系统共建共享、全国性跨系统共建共享。根据共建共享程度的难易,需要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实现,如图2.1。任一共建共享模式的变化都将导致更高一级模式的更改,因而在构建的每一阶段都应该有条理的逐步进行,不要忽视任何环节。
由于系统内的共建共享较容易实现,国内较早出现并比较成功的都是系统内的共建共享项目。上海地区各家科技文献服务机构也同样参与了各自系统内的共建共享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高校图书馆参与CALIS和CAD-LIS共建共享体系;科学院图书馆系统参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建设与服务。
由于各机构之间文献资源的类型相近、品种互补、用户特点相似,系统内的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较好的条件和基础,再加上同一系统内各机构往往都有一个中央级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全国性的协调机构,目前我国的全国性系统内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卓有成效的。但是这样的系统内部科技文献共享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科技进步结合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科技文献资源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2.2上海市地区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上海地区文献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发端较早,如果最初的联合编目、外文期刊订购协调等尚属初级阶段的共享,那么1994年开始成立的上海市文献资源协作网则是一个初具雏形的地区性跨行业合作共享组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海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已经有了成型的地区性结构和行业性模型,开展了诸如联合编目、联合采购、通用阅览证、联合知识导航、联合培训、联合研究等业务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活动,使本地区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此期间,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成员单位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增加了上海宝钢、上汽集团等中国明星企业的图书情报部门,并涵盖了行业重点情报机构。
虽然该协作网由地方政府的官员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但协作网的规划和实施主要由上海图书馆牵头,各家图书情报机构本着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则,参与协作网的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工作的发展,严格地说,这个汇集本地区各系统主要文献服务机构的网络更像一个民间的松散的合作联盟,协作网对各成员单位的资源建设、业务管理和服务内容甚至服务收费都不设强制性的标准和要求。由于各家机构都要考虑服务与收益的平衡问题,在向社会开放资源、提供服务等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科学院所图书馆以及企业图书情报机构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另外,该协作网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成员单位的读者,直接为社会公众提供的科技文献服务数量还不是很大。
2.3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文献保障服务系统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行动纲要》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随着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上海的科研院校、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及公众都可以共享该平台资源。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科技创新,涵盖企业创业和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包括大型仪器设施共用服务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科技文献保障服务系统等10大系统。
和前述两类协作系统不同,如图2,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文献保障系统目标直接指向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科技文献服务。这一目标是相对于原有的服务对象——科研人员、教育系统是一种跳跃性的转变,同时将科技文献资源的全民推广提到了议程上。
科技文献保障服务系统联合沪上科研、高校和企业等各家情报机构和图书馆,成立加盟单位联盟,向科研院所、企业、高校以及社会各机构的科研人员提供上海本地科技文献资源目录、科技文献资源联合目录、学科信息导航、文献传递等服务。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由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负责规划,本着政府扶持与市场导向结合的原则,为调动文献服务机构的积极性,提高科研人员对科技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对于平台规划中的文献服务,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与资助,而对于一些真正符合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增值信息服务,平台采取项目的方式给予资助。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由专门的事业性机构“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但归上海市科委主管,具有明显的政府背景,且拥有较有效力的行政权限和较充裕的资金支持,这些有利条件对于推动文献资源的共享具有较好的效果,科研院所和高校图书情报机构的资源和服务开始真正面向企业开放,并形成了一套快速而有效的服务系统。
它的有效运行将进一步提高现有科技文献资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科技文献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持和服务作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平台和服务机构对企业用户的需求了解得并不全面,在服务项目的设计和服务品牌的推广过程中还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用户的
需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3共享机制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上海地区的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的几种共享模式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并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共享工作为本地区科技文献资源的进一步共享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科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历程还很艰巨而漫长,还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现有模式中影响共建共享效果的一些重要因素,探求加快共建共享进程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下一步的目标和设想。
3.1固守传统观念
传统的门户之见严重影响到跨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由于所属系统不同,文献资源建设的资金来源也不同,一些机构固守“谁投入,为谁服务”的想法,比如一些高校图书馆认为高校的图书经费来源于学校资金投入,主要的服务对象应是本校的师生,为社会机构和个人服务不是自己的份内事,殊不知目前多数大学的主要运行经费还是来源于国家公共财政,而公共财政投入就理应为所有纳税人服务。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很多机构仍然抱有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思想,因此需要在业内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资源建设理念,积极开展各机构间的协作,提高各机构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形成各具特色的收藏品种,构建符合区域性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同时建立互利互惠、广泛高效的共享平台。
3.2忽视用户需求
任何一个共建共享服务系统都应是因需求而产生和催发的,尽管在某些起步阶段,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有意识地引导并启发用户对科技文献资源的需求,但是,共建共享系统的设计应紧紧围绕着用户需求这一主线而展开。
通常图书情报服务部门都更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用户的需求,他们往往从业务流程和服务经验出发,为读者设计和提供一些他们所熟悉的服务,并且这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往往都是一些共性化的需求,而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企业科研人员的需求,这些传统的图书情报服务关注得较少,但事实上,用户最希望从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得到的往往就是一些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顶层设计者在设计系统目标和规划系统蓝图时,应充分考虑对目标用户的需求的调查和研究。
3.3各方利益不均
科技文献共建共享系统中的参与各方分属于不同的系统,担负着为本系统本单位用户提供服务的日常工作,这些机构参与地区性共建共享,为本地区系统外用户提供服务,必然增加这些机构的服务工作量和负担,因此要正确处理好这些机构的服务与收益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保证共建共享工作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已有的科技文献共享系统在这一问题上尚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不利于调动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因此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符合各方利益的收益分配机制。
3.4相关制度落后
首先是技术标准。科技文献共建共享系统的建设是在不同的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在一些需要协同作业的服务项目中,各成员单位应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便数据交流和共享,节约系统开发和运行的成本。
其次是服务规范。作为一个整体面向公众的共建共享服务系统,有必要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有统一的用户接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用户每次利用服务的时间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提升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4结语
和我国其他省市一样,上海地区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机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资源建设协调到服务整合协作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几种较为有效的运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益。当然,区域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机制是跨系统的、涉及各类文献服务机构的合作,需要有关参与各方共同努力、摒弃传统的条块分割思想,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符合各方利益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质量,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文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