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图书馆文化,提升图书馆软实力

2008-10-24戴龙基关志英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管理

戴龙基 关志英

摘要从文化概念的起源、文化概念的内涵入手,以北大文化、企业文化为例,透过美国的实力政策新论中的“软实力”视角,分析了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指出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提出了在新时期如何构筑我们自己的图书馆文化,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

关键词软实力图书馆文化管理文化

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管理社会应依法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靠什么维持社会秩序?答曰:靠社会道德。那么管理一个图书馆需要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有失效的时候,靠什么来管理图书馆?答曰:靠图书馆文化!社会法律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图书馆管理是与图书馆文化相对应的。因此,对图书馆的管理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注重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是和谐图书馆的精神基石。在新时代如何构筑我们自己的图书馆文化,从而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这是值得当前图书馆界重视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文化概念的起源、文化概念的内涵人手,以北大文化、企业文化为例,探讨了“图书馆文化”的内涵,提出并回答了在新时期如何构筑图书馆文化的问题,总结了构建图书馆管理文化应抓好的几个关键环节,为图书馆管理文化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1试论文化的内涵

西汉刘向曾言“圣人之治天一,先文德而后武务。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是与“武力”相对的教化,是统治天下的两种手段,说明治天下要文武兼备。《易·贲卦》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以看得出“文化”一词在古代的含义,当指文治教化、礼乐典章。

在西方,最早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自此以后,不少西方学者纷纷给文化下过定义,以致形成了上千种关于文化的定义。

中外关于文化的概念的差异是很大的。冯友兰在论述中外文化差异时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中国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哲学认识论基础,其特征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宗教与伦理的结合,讲究的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首先使宗教(原始的)政治化,然后使政治伦理化。

从西方的文化概念来分析,虽然看似包罗万象,但专家认为,大致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含义:即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知能力,以及从形式上看是物质的东西,但透过物质形式能反映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的一切精神的物化产品。此外,“文化”还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前面讲到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文化的基本含义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发乎情,止于礼”。而用“文化”迻译“culture”,始于日本学者,这时候的文化交流,已掩盖了两者语意上的区别。如钱穆所言,中国的“文化”偏重于精神方面,多少认同了“culture”中的有关耕种、养殖、驯化等含义,将文化置于一定的生活方式之上。

也有人认为中西文化其实都是宗教、伦理、政治相统一的文化,只是前者统一于伦理,后者统一于宗教。从渊源上讲,中国文化是一种巫史传统的文化(李泽厚),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道、法、释等为补充。而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希伯莱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体现为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宗教精神的统一。

在著名的工具书《辞海》中,文化一词的定义为: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机构。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物质发展而发展,文化对社会的物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辞海》的定义强调了文化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文化”有比较复杂的含义,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而,研究文化现象是管理者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2文化的作用

关于文化作用的最经典的论述莫过于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谈到社会发展领域中“文化的作用”时的论述,他认为文化是“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亨廷顿特别推崇另一位学者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观点:“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这些经典的论述有利于我们慢慢品味文化的作用。

这是讲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一个单位,对一个群体的作用就更明显了。下面试从北大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分析来说明这一问题。

2.1北大文化

百年北大,已经是世界知名大学,享有很高的声誉,自然有其独特的文化精华,见证了北大的百年历史。北大前党委书记任彦申同志总结了这一点,借用于此,算是印证北大文化作用的一例。

2.1.1北大是常为新的。

曾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说: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既然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在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曾执教北大的鲁迅说:北大自有其值得骄傲的校格。“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2.1.2大度包容,走自己的路。

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说:北大屡经风雨,至今仍巍然独存,绝非偶然之事,有两大原因:一是大度包容,二是思想自由。我们有了这两种特点,因此而产生两种缺点。能容则择宽而纪律弛,思想自由则个性发达而群治弛。

曾执教北大的周作人说:我觉得北大是有独特的价值的。这是什么呢?我一时也说不很清楚,只可以说他走着他自己的路,他不做人家所做的而做人家所不做的事。北大的学风仿佛有点迂阔似的,有些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气概,肯冒点险却并不想获益。

2.1.3崇尚自由与独立。

现任北大教授陈平原说:自从新文化运动名扬四海,世人多以“民主”与“科学”嘉许北大。可在我看来,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北大人,更看重的是“独立”与“自由”。时人多以北大与清华作比较,后者的整齐划一、井井有条,恰好与前者的长短随意、不衫不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北大人的“散

漫”,与其说是对规章制度的蔑视,不如说是出于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天性。

在北大的校史、校刊和各种回忆录中,也有对北大传统的种种表述,其中《北京大学概况》中把北大的特点概括为:(1)独立精神;(2)有特别见解;(3)做事有坚强之毅力;(4)服从真理;(5)气量宽宏。这也是对北大文化的一个注释。

在北大百年校庆之际,人们对北大的传统又有一次广泛的讨论,其中共识度最高的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尽管中国所有的大学都有着爱国进步的精神,但像北大这样始终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充满着勇往直前的牺牲主义精神的,任彦申同志说“确实是罕见的”。

北大图书馆邹新明曾对北大给予这样的评价:北京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在百余年的历史当中,每当关系到社会发展、思想转化或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会听到北京大学的声音,这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汇集众多名师的百家争鸣,以独立自由的风气引领学术思想的繁荣发展。沙滩红楼曾经是新思想文化的传播重镇,未名博雅已成为新时代学子的精神家园。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讲座、辈出的大师、优秀的学子、收藏宏富的图书馆、自然秀丽的校园风景,构成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校园文化。

从北大最可以看出一种文化的作用。这是一种幽灵,魂牵梦绕在燕园之中、未名湖畔,不论是在平静的时日,还是风起云涌的年代,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2.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的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将削弱企业组织的功能。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教授研究证明: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文化特征的公司。

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指显形的文化,主要指企业的设施、工具、机器、材料、技术、设计、产品、包装和商标等。精神文化是隐形的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传统等。

(2)群体意识。认为企业文化是员工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特别是员工的共有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风貌等。

(3)企业文化的内涵: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方面。

也有人将企业文化按其结构和具体表现形式归纳为四个层次:精神文化(核心)层、行为文化层、物质文化(产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企业文化的具体功能可以分为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品牌功能等,从而达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中国传统的公司文化也不失中国特点,强调上合于仁德,下利于民生,重视诚信,重视质量。例如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就以对联的形式表现独特的企业文化: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横批: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公司的生存竞争远比一般文化单位来得激烈,因而也远比一般文化单位更重视对公司文化的研究和总结。将企业文化归纳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种很具体的、可以实际操作的一种总结,这本身就体现了公司文化的一种特点。

2.3美国的实力政策新论

“软实力”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第一,它的文化,即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第二,它的政治价值观,特别是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第三,它的外交政策,但这些外交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权威。

“软实力”这个概念已经被世界普遍认同,它的内涵基本和我们讨论的文化的内涵是一致的。学者们普遍认为,文化概念是“软实力”的最主要的内容。只不过约瑟夫。奈是针对一个国家来讨论文化问题,我们是针对一个图书馆来讨论文化的。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1月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称“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并于200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他肯定了软实力是重要国力的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也包括了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实质上是强调了图书馆建设和增强我国软实力之间的关系。

3图书馆文化

3.1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在实现图书馆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图书馆的内部全体管理人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图书馆哲学、行为规范、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它是以围绕着图书馆人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目的是发挥图书馆人的最大积极性、自觉性和开创能力,其核心是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价值观。

程焕文先生指出:“中国图书馆事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外,我们不能忽视有关的历史人物。我们说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开创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术,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必须探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动力使前辈们献身于图书馆事业,并取得巨大的成绩的呢?今天这种内在动力究竟是否存在?还有没有作用?

它是否仍是今天图书馆界同仁所应具备的起码的内在动力呢?笔者认为这种内在动力是有的,它就是图书馆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历史上起过作用,而且在今天仍是每个图书馆同仁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精神。”

他将图书馆精神概括为“爱国、爱馆、爱人、爱书”以及“服务与智慧”。以后他又将这种精神称为“文华精神”,列为中山大学图书馆之馆训。

程焕文先生对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馆训“服务与智慧”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智慧与服务乃知行合一之完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分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创新、自强不息是智慧之要义,忠诚事业、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牺牲奉献是服务之旨趣。智慧是知识技能之结晶,服务是人生价值的升华。智慧因服务而无穷无尽,服务以智慧而光彩照人。”

图书馆文化把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价值观作为

核心和基石,强调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工作价值的认同,热爱图书馆的工作,并愿意在图书馆内部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实现了从强调制度管理、目标管理到强调文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过渡。这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变化。

3.2如何为图书馆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近十余年来,图书馆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其实并没有发生改变。而这种使命的最终实现还是要靠人来完成,一个图书馆的成熟度、水平高低最终也是要通过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表现来显现。每一位馆员对工作的热爱程度、业务的专深程度,再加上在图书馆环境中形成的固有人际关系,对工作、对读者的看法,这些构成了大家行为中的无形原则和行动指导,进而也形成一个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以图书馆馆长为主要力量的领导群体对图书馆文化的关注和认识程度是一个图书馆形成一种优秀图书馆文化的关键。馆长必须要根据图书馆多方面的因素,坚持长期的、有计划的、不懈的努力,来逐步形成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文化影响力。

3.3图书馆管理文化分析

图书馆管理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图书馆管理活动过程中一系列文化观念的总和。尽管图书馆文化与企业文化不同,但其对各自组织的重要性是相同的。

图书馆管理文化对图书馆的业务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根本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图书馆员的凝聚力和激励力;增强图书馆的导向力和纽带力;增强图书馆管理的能力;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管理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不断扩大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范围,从而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增强图书馆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图书馆管理文化的分析,来说明如何为图书馆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1)管理者的人格品质和管理思想是图书馆文化的起点。

馆长作为一馆之长,其思想和行为对图书馆的风气的形成影响很大,因此对馆长和其他管理者都提出了一个“修己安人”(《论语》)的问题。“修己”的功夫包括了“格物、诚意、正心及修身”。也就是我们说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等重要的自律格言。“修己”的目的在求“安人”,领导者作为榜样为大家效仿,大家才能以积极的行为来参与群体的活动,才能提高管理的效果。“安人”的行为包括了小至三五个人的团结,大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涵义。这个原则为管理之第一原则,也是图书馆文化的起点。

(2)追求合理、平衡是图书馆文化的方法论。

管理的根本精神在于追求矛盾的平衡。平衡的真正含义是管理之道的“合理”。所有人、事、地、物、时的管理,无不力求合理。即一切评估的标准都在“合理”之中。这里可以借用古人追求的“中庸”。中庸和平衡不是强调不偏不倚,不是否定矛盾与斗争,恰恰相反,这是在维持一种图书馆最佳运行状态,就是一种合理的平衡。所以说管理的根本精神在追求合理,也就是中道。

(3)和谐关系是我们追求的人际关系。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的政治局面,这样一个局面是需要领导采取多种措施来支撑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众人都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他们自己的位置,适合他们的能力,知晓自己的职责,这种“最佳选择”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造就和谐的环境,并最终达成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这里除了领导者的知人善任和完善的制度条件外,还需要工作人员自己对本人能力、工作岗位职责、环境等都有客观的分析,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品德等方面的良好素质。

(4)“无为而治”是管理文化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就是人们企盼的“自动化管理”。组织成员自动自发、尽发潜能,当然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了。人人自由,而人人又能循规蹈矩,才是真正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胡适先生对“无为而治”有过极其经典的论述:“最高领袖的任务是自居于无知,而以众人之所知为知;自处于无能,而以众人之能为能;自安于无为,而以众人之所为为为。凡察察(自以为是)以为明,琐琐(细小的事情)以为能,都不是做最高领袖之道。”

这里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只是众多的管理思想之一,但管理思想的明确和坚决,是一个单位实现最佳管理效果的先决条件。

3.4构建图书馆文化软实力的几个要素

文化需要培养,构建图书馆文化也不例外,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文治教化”之目的。下面我们就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试通过这些馆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来说明表现图书馆文化内涵的几个要素。

(1)让历史告诉未来。

北京大学百年沧桑,而图书馆更是举足轻重,成为北大校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戏说北大为“一塔湖图”(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北大人心中的位置。回顾北大图书馆的发展史,自然会联想到从初期的马神庙的四公主梳妆楼到景山后街的老北大旧址,再到今天伫立于燕园的五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图书馆。回顾北大图书馆的历史,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许多伟人为之留下的历史性思索和清晰的足迹,梁启超、鲁迅、蔡元培、蒋梦麟、胡适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提起北大图书馆的藏书,自然就会想到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李盛铎与马廉等人。这种对历史的缅怀必然产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向往和深思,产生历史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憧憬,是培养图书馆文化的一个很好元素。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北大图书馆百年之中出现了很多优秀人物,比如李大钊、毛泽东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李大钊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在图书馆研究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最先在中国引进了西方的科学图书馆管理方法——杜威十进分类法,倡导读者至上的服务观念,开辟了开架借阅的方式,使北大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都为之一新,成为全国图书馆之楷模。还有袁同礼、马衡、向达等人,他们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同时对北大图书馆之发展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我们在整理这些伟人的事迹的时候,常常能看到他们的智慧和情操、勤奋和努力、艰辛和无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我们前辈的形象尚能不断激励今人,也是祭慰先人的最好方式。北大图书馆为蔡元培、蒋梦麟等九位历史杰出人物铸浮雕像,陈列于图书馆南门入口处,并配以文字,介绍这些著名人物对北大图书馆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对激励后辈学人具有极大意义。

(3)优美环境,陶冶性格与情操。

清华大学环境优美,很多早期建筑颇具欧美风格。坐落在校园中心位置的图书馆,是1919年和1931年两次连建而成。虽为两次建成,但新馆和老馆在衔接上联成一体,浑然天成,不留痕迹。1991

年又进行了第三次扩建。在风格上仍与原馆保持一致,被专家评价为建筑史上的又一大杰作。图书馆内部环境优雅,玻璃书库、软木地板、圆形靠背椅,宽敞明亮的大阅览室,让工作在其中的工作人员在不知不觉间得到美的熏陶。图书馆优美的内外部环境成为酝酿丰厚校园文化的熔炉,对于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4)爱岗敬业,于平凡中见伟大。

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莫不是爱岗敬业的典范。不论是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还是张秉贵那样的售货员,他们的成功都是他们无限敬业的结果。所以,敬业精神实际上是认知升华为行为的一种体现,是认知促进了人的行为,使之成为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组织和单位发展的基础。图书馆的工作中,既有开创性很强的工作,也有很多相对简单而重复性的工作,不论哪种性质的工作,都需要从业者认真、细致和热情的工作态度,鼓励和倡导敬业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5)馆训、馆徽、口号:图书馆文化的结晶。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徽的设计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融馆藏特色与信息服务于一炉,凸现馆训“智慧与服务”之理念,构成独特优美的图形。北大图书馆的馆徽则是将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置于一本翻开的图书之中,图案简洁明快,图书馆为学校之心脏的含义也跃然纸上。

(6)珍贵的馆藏:文化的积淀。

北大图书馆收藏着很多重要的珍品,被专家们誉为“珍品荟萃”。珍品中不乏宋元善本、宋拓本、西文善本、名家手稿等,也有当代名人的赠书和字画等,这些珍品既是百余年来多少代图书馆人辛勤收集的结果,也体现了中外文化在在图书馆的沉淀。展示这些珍品,宣传这些珍品,实际上也是在宣传一种文化,宣传一种思想。对于陶冶我们工作人员的精神境界是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的。

(7)领导及干部作风:图书馆文化的灵魂。

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谈到,在此就不赘述。

(8)工作人员的认同感、自豪感:图书馆文化的基础。

图书馆文化的关键是要得到工作人员的认同,并能自觉地身体力行,这才是一种活着的文化,否则就是一种形式上的文化,一种停留在纸上的文化。

4结论

著名的台湾管理学家曾仕强认为:管理物,可以完全学习西方,管理人,不可以完全学习西方,要考虑中国的传统观念。我们认为,这里说的考虑中国传统观念就是要考虑一种文化观念,是对人的思想和意识的关注,是在倡导一种文化观念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正如毛泽东强调的“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在一个图书馆内,如果没有一种比较明确的、占主导地位的、强势的行为观念来引导大家,就必然有其他行为观念来支配人们的行为,就会出现行为上的“异化”现象。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认为图书馆存在着两个实力的话,一个是以馆舍、文献、技术等为硬实力的代表,一个是以人们的意识、观念、文化为软实力的代表的话,那么硬实力的管理可以多向西方学习,但软实力的建立则要从我们自己的文化人手,从身边人手,来建立我们自己的图书馆文化。

猜你喜欢

图书馆文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图书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
管理的另一半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