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大学图书馆员职业资格的比较分析

2008-10-24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5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图书馆学馆长

顾 健

摘要美国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依职责实行严格的职业分类,馆员的任职资格必须有经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和相应岗位的工作经验。美国图书馆学教育重视应用而国內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其硕士学位人体上相当于我国的第二学历图书馆学本科。我国实行大学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应该重视学科知识和图书馆学知识的双重要求,避免片面追求高学历却忽视职业内涵。应通过对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和认证使图书馆学教育满足图书馆工作实践的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和评估、录用等制度确保图书馆的职业资格制度得以实行。同时应在全面统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图书馆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职业资格大学图书馆美国图书馆学教育

图书馆员的职业危机是当今图书馆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介绍国外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的情况,图书馆界对建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已达成共识。但图书馆职业资格考试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和做法,同一国家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也有很大的差异”。对图书馆员职业资格问题的认识需要一个多方位的和更深层次的进一步分析,另外必须警惕其可能的局部的负面影响。本文拟从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这一角度,通过中美比较的方法,从图书馆工作实际出发深挖大学图书馆馆员岗位的职业资格内涵,分析图书馆学教育的现状,对大学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提出针对性的分析和意见。

1馆员的定义

讨论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必须首先对馆员有一个基本界定。国内图书馆通称的“馆员”主要是职称头衔。如果仔细研读图书资料专业馆员资格条件或评审标准,应该说,从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要求、业绩成果要求、论文著作要求、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等对馆员都有非常明确的界定。尽管其中有可商榷之处,但如果严格按照其评审条件而非申报条件,按照其资格标准的内涵而非条件的形式符合,同行评定严肃认真,应该是可以避免目前学术论文含金量低和业务能力虚夸的问题,馆员的职业危机不至于严重。然而职称评定不是职业资格认证,不能解决谁可以进入谁不可以进入图书馆工作的门槛问题,目前情况下甚至不能决定馆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因为职称评定在实践操作中已演变成了人人都要走,并且大多可以设法走通的路,良莠不齐导致职称“并不完全体现馆员的真实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许多大学图书馆的职称和岗位已部分脱钩或完全脱钩。

目前国内关于职业资格认证的许多论文都将图书馆大概除勤杂工以外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看作馆员,或者含糊不清,然后针对馆内工作的不同性质和要求进而划分出“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这里,专业馆员的称谓容易和大学图书馆中的学科馆员相混淆,“学科馆员也称专业馆员”。更为核心的是,图书馆职业资格问题之所以会引发图书馆界的热烈讨论,其实质是“非专业馆员”这样的管理员所从事的那部分图书馆工作在业内外被普遍轻视,因为像上架、流通这样的事务性工作经过简单的培训后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专业性弱;再加上业内真正符合“专业馆员”条件的人员比例实际上非常小、服务意识也不强等,“专业馆员”工作的成效不显著,进而导致整个社会普遍对图书馆职业的不认同,引发图书馆业内人士的职业危机感。

根据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吴慰慈的定义,馆员“是收集、整理、组织、传播信息以及管理图书馆的专业人员”;根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的定义,馆员是“为读者(包括潜在的读者群)提供经过整理、分析、综合的信息和知识、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对大学图书馆员的定义是指其工作职责需要受过专业教育(图书馆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硕士学位或相当)的人员。可见,图书馆学教育界和图书馆业界,中国和美国都将馆员定义为专业人员。显然“非专业”的字眼根本不能和馆员并列。国内有必要首先将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分类,明确定义于不同的称谓。即使在馆员中进一步分类也应该以具体的岗位名称来命名,如参考咨询馆员、馆藏发展馆员、数字馆藏馆员、期刊馆员等,不宜在馆员这样的专业人员中再用专业和非专业来划分,以免歧义。

2工作人员的分类

美国大学图书馆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对工作人员分类。依据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的2006年的统计调查表,图书馆工作人员分为馆员(1ibrari-ans)、其他专业人员(other professional staff)、其他有薪工作人员(other paid staff)和学生助理工(student assistants)四类。其他专业人员的职责需要在相关领域如其他学科、计算机等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不列入馆员系列;而其他有薪人员是除学生助理工以外的普通职员,“对图书馆辅助工作人员而言,他们只需要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即可”。根据2004年对3653所大学图书馆的统计数据,馆员占27.6%,其他专业人员占6.7%,其他有薪人员占39.1%。学生助理工占26.6%。不同类的人员从事的工作是明确区分的,馆员可以拒绝从事上架、借还等其他有薪工作人员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不是馆员的工作职责,而其他人员要晋升为馆员必须要取得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

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般按学历和职称统计,目前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根据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肖希明所做的调查,中国110家各类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1182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0%,而在现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中,有图书馆学教育背景的占22%;2002-2006年新增本科及以上工作人员2239人,其中具有图书馆学背景的仅占15.8%。可见接受过图书馆学教育的比例均远低于美国大学图书馆的情况,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根据教育部高校图工委高职南专工作组的统计,198所高职高专图书馆有职工4554人,学历上看硕博士占4%,本科占51%,专科占29%;187所高职高专图书馆有职工4315人,职称上看正高级职称占0.254%,副高级职称占14%,中级职称占33%,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47.25%,而2004年美国同类图书馆中馆员占30.3%,其他专业人员占7.5%,其他有薪人员占38.9%,学生助理工占23.2%,美国馆员的对应比例为39.5%[=30.3%÷(1-23.2%)],我国高于美国大学图书馆。但我国高职高专图书馆的“高投入、低产出、低满意度,说明我国的高职高专图书馆总体上不但弱,而且是非常弱”,这种弱无疑是和馆员紧密相关的,和职称学历不能完全体现真实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关。因此,大学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的情况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笼统的学历和职称所能体现的。事实上,图书馆界有“老弱病残收容所”、“任何人都可以到图书馆工作”、在高校中

有“不能上课的人才到图书馆工作”、“博士后家属”等多种流行说法。客观地说,尽管图书馆职业地位不高,但对于低学历者来说,由于工作环境和收入相对于其他许多学历要求低的工作岗位来说要好得多,而另一方面,近几年由于高校毕业生相对较多、就业形势严峻,因此高学历的人才也退而求次地要涌向大学图书馆。想进入图书馆的人很多,但法规上对图书馆工作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要求,或者说要求太松,除了极少数情况外,无论是入馆还是在馆定岗,结果只能是“理想的岗位往往不是工作人员自己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术所得到的,而是早已被某些社会关系所决定了”。

要克服弊端,我国的大学图书馆应借鉴美国的工作人员分类方法,确定馆员的职业资格要求并保证实行,同时保持馆内各类人员的合理比例,阻断职员和馆员之间通过年限论文等的自然过渡,实现既保证工作的质量又切实保护合格在岗人员的权益。

3馆员的职业资格要求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批准成立的“馆员职位描述工作组”所推荐的2008年将由美国学院和大学职业协会人力资源委员会(CUPA-HR)发布的19个大学图书馆员职位都要求有图书馆学硕士,除了文献保护师外,学位都要求是经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不同的岗位无一例外地都要求工作经验;不同的岗位还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这表明即使同样具有馆员资格,也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可以随意申请的。在美国,馆员通常在不同的大学图书馆从事相同的工作岗位,而非我国在一个大学图书馆内可能从事不同的岗位工作,两种方式的专业化程度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教育部2002年2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六章第三十条,“鼓励图书馆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和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实际上,尽管我们不断提及图书馆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尽管现在进入图书馆工作的人员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其他学科知识和图书馆学知识总是被分割开的,拥有图书馆学背景知识的通常没有其他学科专业知识,这是被国内大学图书馆界长期忽视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对于大学图书馆员,图书馆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缺一不可。在大学图书馆,由于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研究某一专门学科的读者,特别是在一些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部分读者的研究非常高深,非一般通识能理解,因此,馆员拥有与其相当的专业学科背景是必须的,不了解所提供的信息的专业知识是无法做好信息服务的。总体上说,只有学科背景的相比而言要强于只有图书馆学背景的,这是因为图书馆学知识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但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理工类学科的知识在图书馆岗位上学习是很困难的。但是必须看到,在图书馆实践中学习图书馆学知识存在理论性弱、效率低、经历不必要的挫折等问题,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个体差异很大。目前尽管有很多学历层次很高的人奔向图书馆岗位,但他们主要是非图书馆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图书馆常引以骄傲并津津乐道,但是“多数人奔的是‘饭碗,与专业兴趣、事业发展无关,有的甚至连图书馆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因此未来的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必须建立在图书馆学知识基础上,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不能因为学历层次很高就可以放弃或降低对图书馆学知识和在图书馆实践经验的要求。

4馆长的职业资格要求

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馆员职位描述工作组”的描述,19个大学图书馆的馆长都具备图书馆学或相当的硕士学位,这些学位是经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的,还要有至少5年以上在大学图书馆从事行政或管理工作的经历。据美国Hagerstown社区学院的馆长James Feagin介绍,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具有图书馆学背景的大学图书馆馆长还是十分少见的,馆长尽管多是教师身份,但通常既不教学也不从事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要求馆长具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如今几乎找不到没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的大学图书馆馆长,通常他们还具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学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我国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馆长的要求只是高级职称,没有规定是否是图书专业技术系列职称,也没有对是否接受图书馆学教育作任何规定。依据江苏省高校图工委网站上各高校馆长的职称数据,61%的图书馆正馆长拥有的是非图书专业职称,在高层次的高校中比例更高。2002年对86位211大学图书馆正馆长的统计表明,有图书馆学情报学背景的仅为17.44%。他们在担任图书馆馆长之前通常没有在图书馆工作的经历,担任馆长期间或者主要精力仍在其专业领域或其他方面,很少顾及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或者较投入图书馆工作,但由于其业务知识所限。这样的投入不一定有良好的产出却反而束缚业务副馆长的专业工作。事实上,担任馆长的教授可能是但不一定是校内的名教授,或者说和其他院系的名教授相比不具有太大的优势,为图书馆争取经费的优势很有限,更多情况下,与其说是荣誉职务,不如说馆长职务通常是一种行政待遇,进而是一种享受福利待遇的方法,而且基于利益均得,在图书馆工作的同时,绝大部分的教授馆长仍不会放弃其原来的教学或研究工作,同时,权力本身的特性决定了馆长一般不会只是挂名而已。当然,应该看到其中的部分馆长经过若干年在实践中的认真学习探索,在图书馆管理、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甚至很大,但个别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

我国普遍的非图书馆学背景的教授担任大学图书馆馆长的现象,从体制上讲大致比美国落后40年。令人嗟叹的是,早在1935年,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为让图书馆建立在“新的组织和新的效率之上,简单说,就是要‘美国化它”(胡适语),让时任图书馆馆长的历史学教授离任(尽管他也很有成绩),而任命具有图书馆学教育背景的严文郁执掌,“使当时的北大图书馆成为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5中美图书馆学教育的差异

以上论述多次提及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这一在美国作为馆员进人大学图书馆工作的门槛要求,这是我国图书馆所缺失的,是我们要借鉴的。尽管中美图书馆学教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都面临相同危机、名称改革和课程改革,但如果基于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所处阶段来理解美国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是有很大偏差的。

5.1教育层次

据美国图书馆情报学教育协会(ALISE)2004年版统计报表,2003年美国共招收图书馆情报学学生26521人,各类硕士及硕士后占71.4%,其中ALA认可的硕士有63.6%,另外学士占总体的11.0%,博士为3.5%。综合1996-2003年度的情况看,招生总人数增加了120.7%,ALA认证的硕士学位占招生人数的比例在60%-69%之间摆动,而博士的比例在3.3%-4.0%之间摆动,学士招生人数增

长最多,近4倍,比例在5.0%-13.6%之间,而1996年的比例最低,当时的情况可谓冲高略回落。美国的图书馆学教育主要为硕士层次的,美国的图书馆情报学教育发展较快,但各部分的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国2006年招收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756人,硕士338人,博士生28人。和美国相比,我国绝对数量都太少,而且我国本科生所占的比例较大。从变化趋势来看,2002-2006年间,图书馆学本科招生人数变化不大,但硕士研究生从2002年的178人增长到338人,可谓直线上升。有的学者认为图书馆学本科教育陷入困境,在滑坡,也有学者认为以往的结论是基于少数情况,根据目前全面统计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招生人数稳定而认为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是稳定的,甚至略有增长。但如果放在同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来看,2002年我国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320.50万人,硕士生16.43万人,博士生3.83万人;2006年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546.05万人,硕士生34.2万人,博士生5.6万人;在高等教育招生高比例增长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相对萎缩是不容质疑的,硕士教育也不过基本保持同步。进一步地考虑同时期110家图书馆中新增本科以上人员中受过图书馆学教育的比例不过才15.8%,而美国馆员接受过图书馆学教育的比例接近100%,可以说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没能和图书馆事业同步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图书馆学硕士、博士教育在比例上追上美国应该是指日可待的。在美国,尽管馆员必须拥有硕士学位已实施了几十年,图书馆学教育博士层次所占的比例却一直在低值窄幅徘徊,并没有大发展,美国教育部的大学图书馆调查对博士数量也没有统计。相比之下,国内大学图书馆界非常关注学历的层次。教育部高校图工委2007年首次公布了大学图书馆中的博士人数,2005年排名前45所大学图书馆共有博士64人,226所大学有硕士1054人,但工作人员总数却没有公布。因此我们要警惕只注重学历的层次形式而忽视学历的实质内容。

5.2教育性质及课程设计

“中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显然是不同的。”“中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在性质上兼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我国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硕士教育,都有大量的各学科通用的公共课程,尤其在本科层次,“大量增设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课程,压缩图书馆学类课程,甚至连文献分类、编目都挤掉”。我国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教学与研究高层次人才”,“美国的图书馆情报学硕士教育均为专业教育,定位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应用型人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明显不同于美国,我国的研究生适合图书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而非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换句话说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不是培养馆员的,而是培养教授和研究员的。

美国的图书馆情报学硕士教育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其他学科的本科生,学制一年。入学要求为必须拥有经过认证的学士学位、提交大学成绩单、GRE成绩以及有美国特色的二封推荐信,没有对图书馆学知识的要求,入学要求主要看是否满足硕士教育的基本素质要求。课程是实现教育计划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从课程设置来看没有公共课程,均为专业课程,硕士课程的内容和层次是面向没有学过图书馆学的其他学科的大学毕业生的。从结构上讲,“必修课的比例远小于选修课,必修课程的数量少,而选修课的数量极大,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专业方向从选修课中选择,便于学生成为某一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这些课程强调实用,是为解决图书馆工作中的问题而设立的,不是原理、抽象的理论,超过78.2%的院校将实践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大部分院校对毕业论文没有要求”。

国内的图书馆学硕士教育也招收大学毕业生,必须参加的考试普遍为政治、英语和二门图书馆学专业课。招收的学生如果是图书馆学学士,就不具有美国硕士那样的复合性人才的内涵。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注重从其他学科学士中招收学生,目前已达60%,今后可能还会增加。方向固然正确,但却突现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如果图书馆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那么没有接受过图书馆学教育的其他学科的本科毕业生是如何通过图书馆学的硕士入学的专业考试而如此高比例地进入研究生教育层次的?这要么说明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无足轻重,要么说明硕士招生存在问题,或两种情况并存。我国的图书馆学硕士教育一般要三年,是在延续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不可缺的。“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最小的为1:4.33,最大的为1:1.47。关于硕士生的课程,没有定制,根据各自的情况开设。”,“理论性的课程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通常研究能力都比较强,而适应信息工作实际的能力较差”,“图书馆学教育脱离图书馆工作实际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教学方法急需从单向灌输式向双向互动式转变”。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图书馆需要的吗?图书馆在招聘的时候,“图情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看起来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在应聘时,图情专业确实没有优势。比如招聘中要测试外语时,需要读和译一段生物学文章,对此当然生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强些。而对于图情专业的毕业生,招聘者会提编目、检索方面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大多答不出,因为他们基本没有编目实践”。根据肖希明的调查,在110家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中,从事流通这一普通职员的不需要专业训练工作的比例高达50%,这些都充分说明目前的图书馆学教育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样脱离图书馆实践的图书馆学教育是图书馆无法接受的,脱离学科知识的图书馆学教育实际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5.3师资

国内38所大学图书馆学老师的学历情况是:博士占29%,硕士占41%,本科占29%。365名教师的学科背景中,图书馆学一级学科的比例还比较大。美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大学教师持有的最高学历以博士学位为主,1994-1995年度。拥有博士学位的全职教师的比例为92%,其中58%拥有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其余的拥有图书馆学以外学科的博士学位。图书馆学教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各个学科的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提供,显然需要非常宽广的专门知识。要培养专业加图书馆学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教师的复合型很重要,需要有各种学科背景的教师。

美国图书馆学各院系的专职教师相对来说都很少,但都聘请了许多有关领域或部门中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而且有的院系的兼职教师人数大大超过了专职教师,有利于将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和实践相联系。我国的大部分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有些毕业于目前所工作的院校,近亲繁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当然只能脱离实际讲理论,难以突破现有的框架。“从事研究的人不

接触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来源于实践,对这些研究者来说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这大概也可借用来描述图书馆学教育的现状。

6任职资格的学历层次和图书馆学教育改革

通过对美国馆员的职业资格要求和美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深入分析,馆员的任职资格内涵可以初步总结为学科复合型、职业应用型、研究性学识和不可缺的实践经验。通过对中美图书馆学教育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图书馆学硕士和我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两个硕士学位之间实际上是不能划等号的。除应用型和学术型的差别外,从学科角度、学制长短和课程的层次上讲,美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教育大体相当于我国的图书馆学加其他学科的双学士教育,我国的图书馆学硕士教育大体上相当于美国的博士教育,而我国的博士教育,按理来说应该是把美国远远地抛在后面,但实际上是,我国图书馆学的理论一直是在进口,连硕士教育的课程都是不确定的,“图书馆学本科生读研后,所学知识重复率太高,或者说图书馆学专业没有可以供人学习7-10年的知识体系”。因此,目前情况下,我国确定馆员的职业资格实在没有必要要求具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有本科学历已经足够了。如果简单地生搬硬套美国的学历要求,也许对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增加了很大的高层次的需求,但无疑只是追求了高学历和图书馆学对口的表面形式,离大学图书馆对馆员的素质要求还差得很远,单纯提高图书馆学教育的层次不可能解决实践应用问题,反而会加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导致在一个更高平台上的不合理。不对图书馆学教育进行改革,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谈提高图书馆学的学历层次对图书馆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从我国现有教育格局出发,逐步发展,是图书馆学教育和职业资格认定的理性选择。目前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当学历+图书馆学的第二本科学历作为大学图书馆职业资格的学历要求,同时在现有的框架下实行课程改革,花相对较小的代价,将图书馆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将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图书馆学教育的职业性,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今后,随着图书馆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研究生入学和教育能反映出对研究性学识的考量、反映图书馆工作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馆员职业资格的图书馆学学历层次推进到硕士。要注意到,馆员拥有与读者相当的专业学科背景不意味着馆员必须有和读者一样的专业水平甚至更高的专业水平。由于馆员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侧重的是信息采集处理,一般来说,学科知识的深度要求可以低于服务对象的水平,如果不是专门为某人定向服务,知识面的宽度倒是更为重要的。在美国,至今仍有部分学科馆员在从事不同学科背景的工作,也有馆员拥有数个学科背景。因此这个其他学科的相当学历应根据图书馆所在大学的层次和实际需要来确定,可能是专科、本科或硕士、博士。对于高职图书馆,工程硕士、学术研究型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反而不能吻合技能型教学的需要。

这个设想实现的难度很大,一是社会重视学历的现象日趋严重,已形成学历越高越好乃至必须很高的定向思维模式;二是大学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使得各个工作岗位的学历层次都在水涨船高,客观为高学历就低岗创造了条件;三是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大多在重点高校,这些学校的高校教师有着比第二学历学士教育更高的职业追求。事实上,这些学校的高分考入的学生也有着比图书馆职业更高的职业追求,目前图书馆学毕业生去图书馆的比例少于50%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目前双学士教育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敷衍了事,应付考试,而专心学习第二专业,甚至去报考第二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有的毕业生去应聘图书馆工作而‘一问三不知就不足为怪了。”

7图书馆学教育的认证

无论哪一个层次的教育,如果对教育质量问题见惯不怪实在是非常危险。这些毕业生是如何毕业的?他们的学历文凭的价值在哪里?教师的职业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正如图书馆事业迅猛发展掩盖不了符合标准的馆员的匮乏,文凭的层次升高也掩盖不了图书馆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高学历来绕过、回避现实问题不能拯救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教育,只会在未来某个时候产生更大的危机和不信任。现在图书馆由于职业危机而向教育寻求支撑,那么当不讲质量的图书馆学教育演变成和职称评定一样失去公信力的话,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只有回归到和图书馆学教育脱钩的原点。

在这里单纯地指责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如今图书馆学离图书馆越来越远的根本原因是图书馆本身对图书馆学教育的漠视,也由于图书馆职业的吸引力不如其他某些职业,图书馆学教育为了生存,为了在其他职业领域找到市场,课程设置偏离图书馆学核心课程是必然的。应该看到,图书馆学教育界都已意识到这一名不符实的尴尬,正积极地提升图书馆教育的职业性,而图书馆界由于职业危机也开始依赖于图书馆学教育,因此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是荣辱与共的,未来需要图书馆界和图书馆学教育界的紧密合作。所以在图书馆需要图书馆学教育来对图书馆职业进行认证的同时,图书馆学教育也需要图书馆来参与认证。确保图书馆学教育的方向和质量,不能单靠教育界的自觉自悟。当然单个的图书馆是无法担当此任的,图书馆协会的作用非常重大,协会应能充分反映图书馆的实际要求。

8实施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的要点

图书馆要体现职业性就必须实行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依赖图书馆学教育保证馆员的专业水平,也意味着图书馆对图书馆学教育作出一诺千金的承诺——只录用接受过经认证的图书馆学教育的毕业生作为馆员。这个承诺必须完全履行才能保证图书馆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保护具有馆员资格的人的权益,进而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关键所在。

当前情况下,各个大学具有用人自主权,由于没有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同时由于缺乏录用程序和制度的保证,图书馆馆员的录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学的主管领导的意志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无法确保图书馆录用合格的人才,无法保证在众多具有资格的人才中公平择优录用。保证图书馆只录用接受过认证的图书馆学教育的毕业生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国图书馆学会推动图书馆法建设的重大意义也就体现在这里。对于大学图书馆,积极推动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的分类,明确接受过经认证的图书馆学教育是馆长和馆员必备的职业资格条件,明确规定录用原则和程序制度是未来的一项重大任务。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不过是纸上谈兵。在美国,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04年制订有“通过招聘委员会挑选和聘用馆员的模式说明”,图书馆设立专门的招聘委员会,其成员为与该职位有关的各部门代表,招聘广告上有明确的职责的描述、资格

要求、工资及其他福利等,通过适当的地区或全国性媒体公开发布,不得违反工作机会均等的相关法律。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委员会提交应聘人员录用排名报告给馆长,由馆长最后决定。其特点在于,招聘委员会成员不是由领导和行政人员组成,而是由和这个岗位密切相关的校内各方面人员代表组成,如果岗位是面向读者的就要包括读者代表,委员会的录用提名权和馆长的最终审批权形成制约,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贯彻执行才是职业资格有效的关键之处。因此,必须对大学图书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客观评价。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图书馆的评估只关注图书馆的藏书量,对藏书质量等许多需要馆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对馆员的资格和数量没有任何的评估。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使得大学图书馆录用人员随意性特别大的现象一再得到延续。科学的评估、确定科学的职业资格认证,都应该建立在对事实状况的统计调查基础上。目前缺乏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情况的全面、详细的统计数据,现有的数据不足以进一步分析讨论,提出职业资格认证的具体方案。因此国内大学图书馆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相关统计调查,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步骤,全方位地推进大学图书馆的健康发展,避免拔苗助长式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馆员资格只是作为一个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具有图书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的工作道路的起步。因此,继续教育、职称评定制度、科学考核等等,还是需要大学图书馆严肃考虑和认真对待的。否则,高级职称从事简单事务劳动可以用职称不能反映实际水平作为理由的话,又如何证明那些没有取得相应职称的人能够胜任馆员的工作呢?岂不成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遵循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也只能依赖一个基于情理的逻辑,而不是基于权力关系的逻辑。

9不同层次的大学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不同

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的数据,2004年馆员在博士类大学中,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26.7%,在硕士类大学中占28.5%,在学士类大学中占29.9%,在副学士(专科)学院中占30.3%,由此可见,学历层次越低的大学的图书馆中馆员的比例越高。这说明办学层次低的学校的图书馆更依赖于图书馆专业人员——馆员。根据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正馆长的职称数据统计,也可以明显看出办学层次越低的学校的馆长的职称更多地是图书馆系列的。

办学层次低的大学图书馆更加依赖于馆员,不意味着这些馆员的学历层次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要高于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的馆员。美国小型公共图书馆对馆长的资格要求较低就说明了对馆员的要求实际上是取决于所服务的对象。办学层次较低的大学的读者相对来说教育层次略低,并不需要最顶尖的馆员相匹配,否则是不合理的。办学层次低的大学图书馆更加依赖于馆员,其实质是由于这类学校的每千名学生的工作人员数要远低于较高层次的大学图书馆,由于工作人员的相对不足,更加依赖馆员的专业化工作来确保相应的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图书馆学馆长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农民“馆长”李铜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