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制度”辩

2008-08-30杨克瑞林金艳

大学教育科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管理权新制度经济学现代大学制度

杨克瑞 林金艳

[摘 要] “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了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然而,对其内涵的理 解却是众说纷纭。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当前“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现代” 精神,“现代大学制度”应当特指在大学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基础上的“现代制度”,以 区别于常规的大学制度变革问题。这样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有助于规范学术用语 、明确学术研究方向。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所有权;管理权;新制度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4-0048-03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努力,“现 代大学”成为了 当今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与之相关的就是关于“现代大学制度”问题的讨论。据 初步统计,仅就中国期刊数据网检索,1997年以来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论文近200篇 ,有关的学术著作也有多部,我国对其研究之兴趣可见一斑。然而,在这些热闹纷纭的表象 下,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再次思考,那就是到底何谓“现代大学制度”这一根本性 问题。

令人困惑的是,在有关“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中,由于新制度经济学影响之巨,人们 更爱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话语,对“制度”加以概念解释分析,随后又很快将其抛之脑 后,泛泛地对当前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评或者建构,返回到“制度”的现 实层面就事论事,而完全没有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精神,所谓的“现代大学制度”研 究,无非就是“当前大学改革”问题。这种“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方式,难免给人以“挂 羊头卖狗肉”之嫌疑,有意无意地混淆“视听”。因此,有必要统一“现代 大学制度”的内涵,以进一步推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一、“现代”的纷争

中国目前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现代化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追求,也是高等 教 育的发展目标。因此,现代化大学建设,就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不难理解 ,中国当前对现代大学问题研究之高度关注。

然而,当前学界对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例如,教育部副部长袁 贵仁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 行民主管理”[1];杨东平认为“现代大学最核心的价值和制度是‘大学自治、 ‘学术自 由和‘教授治校,如果考虑到教学模式,还可以加上‘通才教育”[2];张 应强等从 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真意义在于:通过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外部关 系,以保证大学的文化地位,从而使大学更好地履行其文化传承及文化创造的职责”[3];别敦荣认为“我们今天所要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 现实使命,在 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4];其他学 者也有许 多不同的论述,如孙伟等认为“所谓现代大学制度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 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5];李春轶等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指在政府的宏观 调控下, 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明确大学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的义务,全面把握 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应具有的权力和责任,籍以促进大学高度社会化并维护 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6]

其它有关“现代大学制度”的定义,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而又各自标新立异,各取所 需。到底何谓“现代大学制度”,这一基本的研究对象,也是基本的理论前提问题,反而成 为人言人殊,莫衷一是,成为了不应有的困惑,使人们陷入经院哲学的迷雾之中。

二、“制度”的分野

何谓制度?《辞海》中对制度的解释就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 规程。”就此日常的制度而言,可以说自其产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章立 制也就成为了各种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准则,各种制度汇编之类的研究,历史上不胜枚举。 例如,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曾有对“大学作为一种制度”的深刻论述,他提出,“大学是 在一个制度框架之内完成它的任务的……在这样一种制度里面,大学的理念变得具体而实在 ”,“在大学里面,即便是最好的制度都有可能退化或者被扭曲”。他还具体论述了大学制 度的必要性,“尽管大学的制度结构存在着上述这些或另外其他的缺点,但并不是说所有形 式的制度化都不需要了。倘若没有一种制度存在,单个学者的学术生命和学术工作就有付诸 东流的危险……所以我们要珍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而存在的大学”[7],等等。

对于制度进行系统地学术研究的,应该说正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制度的经典研究,这 也是制度研究的学术界碑,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瞩目。将制度研究形成一种思潮,是20世纪 之初美国经济学界所掀起的“制度”之风,由此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制度主义经济学学派, 这就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所开创的美国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其对于制度的分析,采用的 依然是一种社会制度批判立场,他认为经济学说研究的对象就应该是人类经济生活借以实现 的各种制度,“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 ”。此后的经济学家康芒斯乃至20世纪中叶的美国著名学者加尔布雷斯等人,也就制度问题 进行了影响深远的研究,由此而形成了一股侧重于社会制度批判的制度主义学术思潮。

当制度主义在美国崛起的同时,一些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沿着正规的经济学模式,分 析了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从而将其作为如同土地和资本同等重要的经济的内生变量加以分 析,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注:人们为了区分经济学中的新旧两种不同的制度思考,通常将凡勃伦开创的制度思潮 称为 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m),而将后来科斯所开启的思潮成为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 itutional Economics).]如科斯1960年发表的“社会 成本问题”一文, 通过交易成本的分析揭示了产权安排的这一制度的经济意义,奠定了产权问题的特定制度意 义。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诺斯1993年又对“制度”专门做出了较为宽泛的解释。他 认为,“制度是人们所发明设计的对人们相互交往的约束,它们由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行 为(行为规范、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为准则)和它们的实施机制所构成”[8]。实 际上,新 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在于财产权利关系(即产权)安排的制度性问题,因为这是决定人 们经济活动最核心的动力所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学派的发展在世界上声势浩大,甚至被 视为经济学中的“显学”,“制度”的话语力量,可谓虎借风威,倍受青睐。

由此看来,“制度”一语成为了新旧制度经济学中的表面相似之处,学界自然也存在 着广义与狭义的两种含义,即旧制度主义经济学在广义上使用,是泛泛的社会制度批判,而 新制度经济学则在狭义上使用,特指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基于产权安排 而发生的经济效益意义。

三、规范“现代大学制度”

现在看来,关于“现代大学制度”使用混乱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当前日常的大学制度, 亦即制度主义视野的“制度”问题,理解为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当然,我们并不否 认,对当前日常的大学制度问题进行研究,也是一种“制度”的分析范式,然而,经济学已 将新旧不同的“制度”研究范式有了清晰的区分,如果我们教育学中对此不加区别地使用, 只能引起问题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科的学术水平。这里问题的关键正在于,什 么样的“制度”研究,方为“现代”的范式,能够组合为“现代大学制度”呢?

显然,不是任何类型的大学制度改革,都是一种所谓“现代”的,“现代”也并非就是 意味着“今天”的,不能简单地将“今天、当下”的都视为一种“现代”的。这是因为,大 学制度改革的问题,是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历史上来看, 大学制度一直都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

如果我们将“现代”放在今天社会整体学术背景标准下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它并非 是任人剪裁的“弹性”话语,而是较为严谨的学术话语,绝不同于“今天”的时间概念。当 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变革,可以称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解参照。

与中国公立大学的改革类似,国企改革也面临着艰巨的制度变革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依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我国中央企业由国资委委托管理,其在法人治理结 构上主要有两种情况:大多数是按企业法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没有董 事会;另一种是按照公司法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有董事会,但是董事都是内部人。这两种 体制都是将庞大的国有资产完全维系在“一个人”的素质和状态上,在复杂多变的现代市场 面前,“一个人”说了算的管理体制肯定不是民主、科学的[9]

不难理解,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前提,就是要建立一种体制, 这种体制的核心就是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制度,由董事会担当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 受托责任,实现对企业的个性化经营和管理,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实质所在。也就是 说,通过建立规范的央企董事会,把以前主要按《企业法》注册的中央企业,改造为按《公 司法》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然后建立由国资委委派的外部董事和内部董事组成的董事会, 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而2006 年1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中的有关条款,正为央企走向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 依据。

如此看来,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特指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治理模式。那么,在我 国公立大学处于绝对地位的高等教育背景下,现代大学制度也应当具有特定的含义,这就应 当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治理模式。这种基于产权改革基础上的大学制度研究,也 正符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与追求效益改革的基本方向相一致,整体上达到了“现 代”的改革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建议,在公立高校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这一根本性原则下的大学制度研究 ,方可称之为“现代大学制度”。如果不是在这种根本原则上的大学制度变革,只是一般性 的大学改革问题,最好不再轻易使用“现代大学制度”这种较为“宏大”的话语,以便能够 澄清学术话语,统一学术研究方向,避免不必要的学术误解。

[参考文献]

[1]袁贵仁.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高教改革和发展[J]. 国家高级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00,(2):23.

[2]杨东平. 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演变和创新[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5):5.

[3]张应强,高桂娟. 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2,( 6):28-33.

[4]别敦荣.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J]. 江苏高教,2004,(3):1-3.

[5]孙伟,叶玮光. 对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05,(3 ):15.

[6]季春轶,王伟.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初探[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12 ):128.

[7][德]亚斯贝尔斯. 大学之理念[M]. 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 7.114-115.

[8]程恩富,胡乐明. 新制度经济学[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9.

[9]李雁争. 董事会建设:国企改革重中之重[OE/BL]. http://finance.QQ.com. 20 07-03-06.

(责任编辑 黄建新)

On “Mod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s”

YANG Ke-rui, LIN Jin-y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China)Abstract: Its a hot issue about “mod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s” in Chines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its meaning is hard to understan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the meaning of “modern” in “mod 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s”, “mod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s” means “modern

institutions” basing on separating property rights from administration rights.

Only being clear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s” ,

can we standardize the academic languages and define the academic orientation.

Key words:mod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 property right; adminis tration right;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猜你喜欢

管理权新制度经济学现代大学制度
高等教育收费之本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制度环境研究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基于probit模型的择校问题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土地开发权与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分析
我的班级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