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2008-08-12于吉松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差异笔者

于吉松

在多年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每节课都有一部分学生站在操场边上旁观.这些学生冬天撵阳光、夏天赶树荫,看着其他同学在场上你争我夺、汗流满面却从不参与其中,只是在一旁有说有笑.这些学生把课堂上带有强制性的练习当作是一种煎熬,更不用说参加课外活动和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了.他们往往体育基础较差,很难强迫他们上场与其他同学一争高下.

有许多学生在课下也努力地尝试想把体育练好,但到了场上还是技逊一筹,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后就动摇了、放弃了,渐渐地他们成了体育课的学困生.在看了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以及赏识教育的有关知识,笔者感到这些孩子有了新的希望.《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永远坚信孩子能行,也就是学会赏识.赏识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学生在无形生命中的要求,使他们得到肯定和欣赏,干起来有劲,最终达到学习效率的提高.

为了大大减少体育课堂上的旁观者,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在体育教学中推广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感受及具体做法:

一、承认差异,更新观念

人从一生下来就是有差异的,刚出生时有体重的差异、哭声大小的差异等,但是没有哪位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说话产生过哪怕一丁点儿的怀疑,因为家长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每个家长都坚信自己的孩子会开口说话.但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激烈的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无法容忍学生的差异,对于屡屡不能跟上教学步骤的学生渐渐地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在我们心目中好、中、差学生便死死地定了位.正是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下,我们往往把学生成绩不好归咎于学生学习态度、身体协调性不好,体质弱、懒等等,却很少从自己的主客观方面找原因.比如教学方法是否妥当,责任心是否尽到等等.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想到学生是一定能学好练好的呢?在赏识教育的影响下,在教学中逐步调整对学生的态度,彻底放弃那种“学生有差异,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练好体育”的错误观念,让学生重新鼓起参与体育锻炼的勇气.

二、激发兴趣,挖掘潜力

周弘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满足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需求,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就感,就会种下自信的种子,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每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说不定体育较差的学生将来也能成为运动场上的活跃分子.这就需要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用积极温暖人心的话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让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上了大学后回来和笔者聊起了他在大学里如何踢足球,如何受到同学的羡慕,一脸的成就感.可是他在初中时,是典型的小胖哥,每次踢球都是同学、老师硬拉上场充人头.谁也没想到上了大学后他会成为“球星”.如果当初踢球大家都不叫他,他后来又会怎样呢?

三、赏识的教育,肯定的批评

赏识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大胆地批评,但是要在肯定的前提下进行批评,要在平等的前提下批评.对于肯定的平等的批评,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的.比如:在教授篮球行进间投篮时,一名学生的手总是不能举到最高点.若教师说:“你的弹跳很好,但还有可能被对方封盖,因为你的手没有完全举起来.如果你能把手再举高些就更好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此时教师这样说:“把手举到最高,我都说了N次,你怎么还是改不了.真笨!”效果不言而喻.

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遵循道理,立下规矩,依照去做,持之以恒,这是关键的关键,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

批评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做错了某一件事,就说风凉话、一棍子打死,把整个人都否定了.例如:“就你这德性还想练好球”、“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看你笨的”、“你也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趁早回家吧”……这样的批评,就像戳向气球的针,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赏识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很棒的,失败了没有关系,我相信你能行.”这样,学生会对你充满感激,他的心也会和你更贴近.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我们要从发现和寻找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人手,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就极力表扬,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乐趣.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差异笔者
相似与差异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小小“运动员”
性能相差达32%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