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华东师大数学系的老师
2008-07-31章志敏
1953-1957年,我有幸在华东师大数学系学习,度过了四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1953年华东师大还处在建校初期,在大一时,我们上课的教室是一排排临时的草房,很多男同学进出教室不是从门中进入的,而是从窗框中跳进跳出的.当时上午有五节课,三节课后,生活班长从食堂领回馒头,每人一个加餐后,再上两节课.虽然当时物质条件不够完善,但是在数学系荟萃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系主任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高足孙泽赢,副主任是从巴黎大学学成回国的钱端壮,他们都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二级教授.其它还有一批海外学成归来的博士,如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雷垣、曹锡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魏宗舒,德国柏林大学的程其襄等等.正是“莫道师范学问浅,华东师大有真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数学界正在全面学习苏联,微积分教学的趋向是严密化、形式化和逻辑化,以运用ε-δ语言为时尚.这些对刚接触微积分的大一学生来说,无异是读“天书”.有幸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吴逸民教授.吴师早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长期从事数学分析课的教学和科研.每次上课时,都是从西装口袋里拿出一份发黄的讲稿.吴师给我们上课有三年之久(大一、二的数学分析和大三的复变函数),也许他只认识一个学生,因为如果有提问,一定是坐在第一排的上海女生汪真真.吴师擅长用生动的语言,揭示深奥的数学原理,在教法上细致入微,在技法上探颐索隐.正是“粲花妙语倾堂醉,后生晚辈羡风流.”
曹锡华教授先后给我们讲授了高等代数、初等代数复习与研究、初等数论、数的概念等课程.曹师擅长于群的表示理论,在李代数理论研究方面多有建树.曹师年长我们十多岁,但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上课时是我们的老师,操场上是我们的球友,有一次打篮球右臂受伤,很长时间吊着绷带,用左手板书坚持上课.曹师将对学生的感情化为执著的追求: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教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
上初等几何复习与研究、几何基础课的老师是钱端壮教授.钱师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论文“论Dini and levi—civita映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在数学界有很好的评价.钱师国字脸、慈眉善目,讲话一口京腔.他有超人的记忆,见一面后就能记住你的姓名.钱师认为教是被动的,学是主动的,教学不应强调知识的传输,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记得“几何基础”考试时,有一题让大家搜索枯肠,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一旦联系到射影几何中的“对偶定理”,顿时问题迎刃而解了,这使我们充分体验了“思”的快乐.
讲射影几何课的老师是孙泽赢教授,孙师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对几何学研究有很多贡献.但他很注意数学的普及,他编写的《数学方法趣引》,曾引导了一批青年走上数学成才之路.
陆家羲1935年生于上海的一个贫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当学徒,1949年给哈尔滨电机厂工作,1957年从孙师《数学方法趣引》中了解了斯坦纳(Steiner)和柯克曼(Kirkman)两大世界难题,从此对这些问题的求索,再也没有从他生活中分离过.他工作从东北到内蒙,但始终废寝忘食,潜心思考,艰难地跋涉在数学崎岖山路上,把一次次失败连接起来,作为继续攀登的梯子,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喜悦.1984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授予他自治区科技进步特别奖,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辅导老师中,王慧怡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师身材娇小,才思敏锐.她负责我们班的射影几何习题课和答疑.在习题课上提出的问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思维,对教材的分析也入木三分.虽然王师和我们是同龄人,但是大家都很敬佩她的学识.
李锐夫教授时任副教务长,曾给我们做过一次学术报告.李师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1945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在著名数学家李特伍德教授指导下,从事复变函数的研究.李师平日西装革履,一派英国绅士风度,但他很讲中国人的气节,去英国访问时,曾抵制在签证处按手印.李师对中学数学教材建设也有贡献.解放初期,我国大多数采用国外的中学教材,如三S几何、范氏大代数等.李师编写的三角学,在当时也有相当影响.我有幸第一次参加选举时,是选李师为上海市人大代表.
程其襄教授在华东师大数学系的学生中被传为“圣人”,虽然程师是柏林大学的博士,但是人为随和,没有一点架子.给研究生班上课,讲稿写在香烟盒的背面,上课时用手擦黑板.我在大三复变函数考试时,是由程师主持的口试,第一次考了一个“及格”,我心中不服,冒昧地提出重考,没想到程师同意了我的请求,叫我准备后重考,成绩是“优秀”.这件事让我以后记住“多善待自己的学生,丝毫不要挫伤一个年青人的学习积极性.”
一个学校除了具有良好的教师队伍,还应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和较高水平的课程,给学生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并且能为优秀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宽松的研究氛围和个性化发展的空间.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莘莘学子跃跃欲试,各种研究会、报告会如雨后春笋.我们年级的张肇炽积极组织学生科学报告会,袁玉玲等同学组织翻译苏联《中学数学》杂志上的文献.老师也因势利导,如曹锡华老师发现管梅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专门和他组成两个人的讨论班,攻读邦德里雅金的《连续群》.后来管梅谷也不负所望,1960午他根据欧拉关于奇偶点的理论,写出了“奇偶点图上作业法”,发表在《数学学报》上,国外文献称之为“中国邮递员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称赞管是“山东第一条好汉!”
四年老师的教诲,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一生的教学生涯颂恩师之书,传恩师之道,进德修业以恩师为楷模.2007年10月,我们同学毕业五十年聚会,大家忆及恩师的教诲,思念之情久久挥之不去.如今恩师多已驾鹤西去,最年青的王慧怡老师也已年过古稀客居国外.但是在我们美好的记忆中,恩师们仍是那样的鲜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数学做出的杰出贡献,像丰碑一样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 章志敏,195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分配来曲阜师范学院工作,曾任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本刊首届编委会主任.
长期从事数理统计与决策分析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际运筹学进展二等奖.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87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证书和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