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靠得近点,再靠近点!”

2008-04-09欧东栗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2期
关键词:达尔文工作者文本

欧东栗

说明文大多语言平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行文严密近乎刻板,以至灵动不足,读之乏味,尤其是那些科技译文,让学生感觉生疏难懂,惟恐避之不及,更不用说深入探究了。我们完全理解学生的阅读初体验,但是,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些说明文。其实,文本的审美体验有不同的形态:小说起伏迭荡的情节,含蓄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的人物塑造是一种美;诗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深邃朦胧的意境,匠心独运的修辞表现手法是一种美;散文真挚优美的情感和精巧完整的构思是一种美;而这些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心血的说明文也是一种美,它以求实的科学性和严密的条理性、准确性体现了朴实无华的理性之美和令人仰慕的人格之美。它们不仅向我们提供了各个领域的重要信息,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子,如自然天地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人情人性之美等,这些文质兼美的文本都是作者精心营就的力作,都是他们真情实意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靠得近点,再靠近点”,感悟文本中奔腾的感情波澜,体会文字背后温暖的性情。若能这样,哪怕是繁难的经典文本,我们也能挖掘出其中作者精妙的思想和感人的人情人性,而不是一大堆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

在《〈物种起源〉绪论》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品读语言,走近大师”的环节,让学生搜寻文本的一、二、九三段,从中找出能反映达尔文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非凡品质的语句。

起初学生对这几段文字不以为然,未深入触及达尔文的伟岸形象。当我们通过研习后,发现了其中闪光动人的语句,开始对这位大师肃然起敬了。如作者说自己在英国海军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时,“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其中“深深地”和“打动”两词,似乎让人联想到年轻的达尔文对自然界现象和未知之谜像纯真的孩子面对奇妙的星空一样充满好奇和痴迷,而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正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又如,背景资料显示达尔文初次随英国军舰出国考查物种起源现象的时间是在1831年,而他出版这本《物种起源》著作的时间为1859年,而且是迫于健康问题,“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的,其间经历了近29年。联想到当时,达尔文可没有像今天那些科技工作者一样,得到铁甲战舰、全球定位系统和充裕的生活必需品的保障,而是在极其艰难复杂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的,尽管其工作任务是为英国统治者开辟海外殖民地而服务,但是作为一个平凡的科技工作者,他不怕困难、矢志不渝的工作态度是多么难能可贵!还有,他在绪论中表示自己是应人之邀“不得不”“提前”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多么谦逊的品质!他超越名利诱惑的科研态度和对自己苦心孤诣的研究成果坚信不渝的认真劲,怎不令人钦佩?当学生提及第二段中达尔文与其好友华莱斯相似的研究领域时,我引了一段历史上广泛流传的关于达尔文与华莱斯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故事,更让学生从侧面了解了达尔文赤子般美丽的情怀。类似这样感人的语句几乎洒落在文本的每个角落,从这三段中我们已经窥见了达尔文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师所展现的非凡品质,尽管他的理论至今仍有人批判,但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他已经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这次研习,我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品味关键语言,感悟微言大义,从而不断走近大师的灵魂。学生从起初的不以为然,开始渐渐为之动容,受到一次刻骨铭心的人生情感教育,这样的情感教育方式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有效。周围不少老师对这个文本厌恶至极,但通过深入挖掘品味,我觉得教材编者将此文选为高二学年的第一课实在是匠心独运,意义非凡。很多时候当我们埋怨编者时,是否应先反躬自省:你真的理解它了吗?

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学生无不被文本中诸多生动优美的古诗文引语所吸引,这些生动美丽的语言如一粒粒璀璨的珍珠连缀于这篇严谨细致的文本中。为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这些引语的表达效果和文本的经典性,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这些古诗文引语,使学生从中深刻领会到作者为向读者深入浅出地讲解荔枝,曾做过多么充足的“功课”,而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文理兼容、融会古今的知识结构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苏教版编者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来编写本专题,这“人”既是他人,更是自我,我们应从每个文本中读出自我的人生责任和追求。反观当今教育,要培养像贾祖璋这样的现代科普工作者是何等的难,难怪当今国内科普作品都不尽如人意。

当我们探讨完俞孔坚先生的《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后,我和学生们都对这批杰出的设计者们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对生态平衡的关注以及对底层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并为我们如何在全球化和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寻求诗意地栖居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的努力而回味无穷。谁说目录前打梅花的课文不重要,可以弃之不理?当我们真正走进文本,贴近作者的心灵时,我们的内心会受到多么真切的共鸣与震撼!这些选文的人文价值实在不可轻视!

类似这样“有味道”的地方在这个专题的每个文本中几乎俯拾即是。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当我们深入文本,探察其中的丰厚底蕴时,我们会一次次被这些迷人的文字世界和由此涉及的宇宙人生所感动,或击节赞赏,或茅塞顿开,或黯然神伤,沉醉其中乃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课堂教学若缺乏这样激动人心的思维挑战与思想乐趣,还有什么意思呢?“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要发掘文本的深厚底蕴,首先老师要反反复复地熟读深思文本,细致了解作者的人生遭遇、思想风格和写作背景,这样才能去深刻剖析作品,发现作品的匠心独运之处,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铺垫,深入地研习交流,在适当的情境中感悟理解文本的内涵,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通联:浙江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达尔文工作者文本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达尔文与进化论
奇遇达尔文之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