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

2008-01-22刘新华

总裁 2008年8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建设思路特点

刘新华

摘要: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建设,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部地区的必由之路;是湖北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契机;是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具有根本性、时代性、系统性、社会性、公共性的特点。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1+8”现代城市群,以集约化发展思路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一建设,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为着力点,尽快把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核心做大做强。

关键词:两型社会;意义;特点;建设思路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这是继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的又一新试验区。但从“两型社会”的意义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特点及其应采取的战略思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又好又快地把武汉城市圈做大做强,这些问题关系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成功与否,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初步的思考。

1“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1)经济发展方式“三大转变”的内核是在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要求。

(2)“两型社会”的建设也是发展中地区的必由之路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指导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实现经济赶超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逐步显现了其局限性。如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轻经济结构的质量和效益等。落后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并不必然转化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还容易跌入静态比较利益陷阱。只有将比较优势动态化,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国际竞争中更具能动性更活跃的因素。

(3)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湖北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契机

作为国家级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启动,使武汉城市圈在全国和全球的地位大幅度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会快速放大、因而其经济极化能力将大大增强,全国和全球的科技、投资、人才、教育、投资会比以往更多更快地进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项目上,促进产业建设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而这个重大转型又能更进一步推动武汉城市圈环境的优化,更有利于大量引进和自主创造先进技术,对有优势的产业进行大规模开发。

2“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特点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不同于既往的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根本性。对于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内核是建立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两型产业”的发展,这是决定着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从技术层面上构成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源。

时代性。是指立足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两型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系统性。是“两型社会”建设表现在经济上是一个大系统,各个产业和各个区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社会性。是指“两型社会”建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只是简单的生产方式问题,也是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问题,还有传统、习惯和心理上的问题,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单位都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当事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公共性。是指“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具有社会共享性,如资源节约所减少的对资源滥采滥伐的环境效益和环境保护所形成的生态平衡效益等,而这种社会公共效益的形成则是建立在各市场经济主体对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负外部性进行主动控制的基础上的。

3“两型社会”建设的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地区搞“两型社会”建设,其创新的属性特别鲜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

技术创新。单纯就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来看,现在的生产越来越复杂,产品的品种也是越来越多。没有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就不可能把资源消耗降下来,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自然会保护不好。没有系统的技术创新是根本不可能搞好“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是要把“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内化为企业的目标,建立起“两型产业”的技术体系。

制度创新。离开了经济的、政治的、行政的和和社会的制度创新,将会导致改革动力缺失和行为失范,制度创新对“两型社会”的建设是起决定性作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区域间的行政协调机制、产业间和企业间的经济协调机制与组织形式、“两型产业”的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规制的政策体系。

社会创新。“两型社会”建设的落脚点是“社会”,必须要有社会创新来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社会创新的实质是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社会道德规范、社会协节机制和社会冲突控制机制的创新等。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成为“两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社会发展方式创新的真谛。而“两型社会”建设所要达到的和谐社会,涉及到经济社会与政治社会,平民社会与精英社会、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发达社会与发展中社会以及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的协调和统筹。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社会和谐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形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理论范式、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

总之,要在一个大的空间解决好围绕“两型产业”建设的技术体系、制度体系和社会体系的创新问题。

4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主要特色

流域治理性。武汉城市圈以长江汉江为纽带,以武汉为龙头,产业关联性强,大中型企业密集,重化工业、加工工业和信息产业集合优势明显。目前已在武汉城市圈周围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紧密的补充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要有一个“流域治理”的概念,必须与周边城市组合起来统一进行,而这就势必要进行经济机制和行政体制的全面创新,才能解决好目前的现实矛盾和问题。这种综合配套改革的结果必将极大地推进现代城市群带的形成,真正成为湖北以至全国的现代经济增长极和“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城乡统筹性。在湖北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进行“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如何全面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而形成“大经济体”,达到城市与乡村的统筹发展,这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科学地规计划农村的发展,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工业化,有效利用我省丰富的农业资源,这是在湖北进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农业工业化使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更加紧密联系,尤其是产业升级与产业集群,使农业逐步专业化和区域化,各个不同的农业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地带。专业化的基地农业、

与基地相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使农业产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延伸,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深化利用我省丰富的农业资源。这些工业企业对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开发和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加就业和增加收入的“两增加”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必定会推进湖北“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这是“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两型社会”建设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的。

社会多元性。武汉城市圈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山区与平原区、工业城市与消费城市相互交融的社会多元性的综合体,因此这里便有一个“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多样性问题。既涉及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也涉及到新型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同时还涉及到经济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文明化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这将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建设上新的台阶,社会的全面进步出现新的局面。同时,这种综合性很强的地区所进行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经验,对全国城乡结合地区具有重大的启示价值。

5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

国家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启动,对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增长极和“1+8”城市群带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发展机遇,为此必须有清晰正确的发展思路。

(1)以集约化发展思路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旋律和基调是集约化的大发展。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目标,+目前我省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而布局较为分散、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低和人口集聚度低,说到底就是经济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低。我省在总体上尚处于“散、小、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的集约化程度低,特别是特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发育还不够成熟所致。另外,根据节能降耗的主要指标具体对比,在全国也是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发育越好,经济规模越大,经济素质就越强,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率就越低,而且更便-于垃圾、污水等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搞集约式的发展,不搞特大的中心城市和较大规模的城市群,没有足够的经济社会集约化程度,是难以达到政策预期的。

(2)尽快把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核心做大做强

目前武汉具备了特大中心城市的雏形,大中型企业密集,汽车、钢铁、石化、激光、加FT业和信息产业优势明显,对湖北全省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势必进一步举全省之力,抓住目前“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时机,以其优势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产业资本,并改革目前的行政与财政体制,打造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中的巨型核心城市。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受制于行政体制分立,必须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充分利用武汉这个副省级城市的立法权,大胆进行探索,使武汉城市圈彻底消除各种壁垒,转变政府职能,尽最大努力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最终发挥改革试验区的优势,使武汉城市圈成为中西部发展的龙头。

(3)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与“1+8”层级城市结构

城市群一般是为创造一个系统经济体相互作用的场效应,包括经济区位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潜在市场效应等,通过城市群自身的能量、动量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和实物的相互转化,进而产生强大的极化能力,形成集约经济体系。因此城市群经济是实实在在的“两型社会”建设的标本。它最突出的特点或者说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根据经济活动中大量规模各异和运输成本不同的产业,城市群经济将形成配套互补的层级城市结构模式。

综上所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要求,具有根本性、时代性、相互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等五大特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否取得成效,其关键是要确立跨越式和集约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为着力点,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1+8”现代城市群其主要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根据市场特别是潜在市场的需要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体系,大力创造、引进和使用先进技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自身具有优势的高端产业,进行集聚式的大规模开发,培植现代经济增长点,打破超稳定的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对某些传统工业的阶段和环节超越,同时向高梯度领域推移,赶上甚至在许多领域超过发达国家和地区。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建设思路特点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建设思路
浅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建设思路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