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鉴赏的思维视点

2008-01-12张界春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11期
关键词:写景抒情古诗

张界春

高考古诗鉴赏命题设问灵活,涉及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且古诗跳跃交错的表达形式,含蓄委婉的表情达意,以及古代诗人的生活与情感,都不为现代学生所熟悉,因而他们在古诗鉴赏中往往显得茫然无措,或不能整体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或难以把握鉴赏命题的指向。怎样才能突破制约解读思维审美判断的瓶颈呢?

首先,把握诗歌的基本含义是进行审美鉴赏的基础。读懂诗歌要善于借助想象还原诗歌情景,将优美的文字幻化为形象的画面,演绎成容易理解的散文或故事。同时还要注意“五看明”:看标题,明主旨;看作者,明倾向;看注释,明缘由;看意象,明意境;看诗眼,明情感。

其次,根据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色,归整思维视点,是准确领悟诗歌美感内涵的关键。古代诗歌表情达意追求含蓄,主要以创造形象、创设意境来实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目的。形象、意境是联结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两个层面的桥梁,它既是古代诗歌创作的核心环节,更是审美鉴赏的思维视点。有鉴于此,我们重点要夯实两个方面的鉴赏知识:

(一)熟悉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常见意象。把握意象内在的精神品格,抓住意象与情志的“契合点”,借此展开想象,跨越时空,在诗歌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情景中,设身处地体悟处于其中的诗人有何种情志,从而与诗人达成情感共鸣,深度理解诗句的语境意义。

古诗中描绘的许多景象,经历代诗人反复运用,已凝结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结,被赋予了寄情言志的特定内涵。以“明月”为例,如“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寒林残月”传达“忧愁”,“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诸如此类,都是我们理解古诗意境钥匙。

(二)理解诗歌营造意境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八种。二是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四种。描写和抒情的表现形态较为复杂,描写除多角度描绘及注重细节外,主要表现为动与静、虚与实、小与大、正面与侧面、白描与工笔等关系的结合;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间接抒情主要表现为景与情、景与人之间关系的结合,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借古抒怀(讽今)等。三是表现手法,包括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照应、抑扬、象征、联想、想象等。

意境的创造是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自然化与把自然景物生命化的双向过程,“情”与“景”的有机交融是诗歌意境最基本的特征。但古代诗歌语言简约,创设的意境多含蓄朦胧,只有激活阅读想象,根据诗歌景象的色调、情调或景物内在的精神品格,展开由实入虚、由虚悟实的联想,才能领悟意境的内蕴。在此基础上,还须从表达技巧对诗歌旨意达成效果的视角,体悟意境的营造艺术,从而形成真正的审美鉴赏能力。

古诗鉴赏尽管不断强化考查的综合性、灵活性,但始终都把“意境”作为审美鉴赏的核心,命题可归纳为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一)概括景物的特点,领悟写景的方法及表达作用

理解诗歌写景的主动性、形象性,需要熟练掌握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相关知识:领悟诗歌写景的方法及表达作用,需要把写景与传情相联系,深层审视。惟有如此,思考和解答才能切中肯綮,要言不烦。

例1.(2007年全国卷Ⅱ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析:全诗以白描的手法绘景写人,但前三联绘的足静景.尾联写人事的忙碌。如此着笔,自然是为了化静为动,以动显静,赋予静态的画面以蓬勃生机,融入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并在结构上与诗题呼应。可归纳为:①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②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亩南”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二)体悟意象的情感义,理解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古诗中“景”与“情”的融合,主要表现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在整体把握抒情方式的基础上,还应关注“诗眼”、景象的色调和情调、修辞的语境义等,从而透析意象的情感义。

例2.(2008年全国卷Ⅰ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同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阁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忻。

析:这首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最羡渔竿客”一句鲜明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故全诗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隐逸的生活理想。

(三)品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营造意境的技巧

先写景后抒情、先状物后言理,这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表达思路,赏析的关键在于抓住景与情、物与理的契合点。

例3.(2008年江苏卷第10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风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析:(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古今对比中寄寓了作者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诗人由占思今,借占抒怀,表现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值得注意的是,占诗鉴赏命题设问灵活,有许多题目字面上并没有就“意境”设问,但命题的着眼点仍然是把“意境”作为理解诗歌、回答问题的主旨和背景。熟练把握上述三种基本类型,将诸多琐碎的问题化归为“意境”问题,始终把感受形象、感悟意境作为解读的突破口,再结合具体问题灵活变通,扎实历练,那么,思考问题的线索和路径就会清晰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会便捷得多。

猜你喜欢

写景抒情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劳劳亭
会抒情的灰绿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约会
写景成语连线
如何写景(一)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