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国偶像》到《超级女声》看全球化下的文化整合

2007-12-13潘晓军巫姝婷

关键词:文化整合全球化

潘晓军 巫姝婷

摘要:全球化的深入,引发了人类文化的对立和冲突,也产生了文化的融合和趋同。《超级女声》源于《美国偶像》,是《美国偶像》在中国本土化改造的成功典范,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整合。全球化下,人类文化需要在差异中实现整合,民族文化则需要在整合中坚持创新。

关键词:超级女声;美国偶像;全球化;文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07)05-0043-04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中国的电视节目形式纷纷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借鉴和仿效,受众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奇观时代的气息。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语境下,《超级女声》仿效《美国偶像》的模式,并把之改造成中国本土的娱乐节目,走进了中国大众的视野,并迅速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不管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超女文化”已经悄然走进了你的生活,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空前增加,出现了“文化交融的国际化、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和文化市场的开放化”,各种文化“取长补短,交流对话,共存共荣,和而不同”,文化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正如邹广文教授所说,“在当代世界里,由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全世界已经联系成一个整体,不同文化形态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说,任何个别群体(民族的,地域的,国家的)文化实践行为都离不开所处历史时代的文化整体的价值,受整个时代文化价值力量的统筹与制约。这种情形预示着人类文化发展将面临着一次空前的文化整合。”这就表明,作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文化整合是一种从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向民族文化的双向的、不断往复运动的过程。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民族因素包含在内的所谓世界文化是不存在的,没有世界性因素参与其中的民族文化也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展开,世界上各民族、地区和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接触和交往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明显地凸现出来,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由此引发了文化上的对立和冲突。李晓东指出,“文化整合是以文化冲突和交流为主要形式表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为不同国家,地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为文化冲突和交流的深入化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正是在这种不同国家,地域文化形式之间的冲突和变化中,文化整合才逐渐得以实现。”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fington)的“文明冲突论”也是基于此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虽然也强调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强调不同文化形式的存在价值,但是在其中都开始重视吸收和借鉴异质文化形式中的有用成分,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改善和提高自己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如同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物平衡和生命在地球上延续一样,文化的多样性维系着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说,这种有借鉴的冲突,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整合的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除了文化的多样性、冲突和对立外,也有文化的统一化、融合和趋同。也就是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一方面差别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变得越来越相似。没有差异性的同质性和没有多样性的同一性是不可能的。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必须在维护自身和其他民族文化生存的前提下,积极构建一种具有内在紧密关联的、相互依存的“共生”文化。人类文化的求同存异思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各种不同地域文化的发展中,大家都开始对诸如全球意识、全球化理论、网络文化、大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现代性等一些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都在尝试寻找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形式,以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这些文化问题。这就必然要求文化整合以文化融合为主要的价值目标来进行。这种对共同价值目标的追求,是人类文化的融合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罗兰·罗伯逊(Roland Roberston)教授提出“球土化”的概念,认为全球化和本土化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一个“视听地理正逐步脱离民族文化的象征空间范围,而在国际消费者文化这一更为‘普适化的原则下加以重新调整”。这个概念其实可以理解为文化整合的过程,也就是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的对立统一,而《超级女声》就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这种文化整合,从模仿红遍美国的平民选秀节目《美国偶像》,到本土化改造,最终在中国取得空前的成功,并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超女文化”领导潮流,其特有的文化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首先,《超级女声》概念和创作理念源于《美国偶像》。《超级女声》大赛只限性别不限年龄,整个模式主类是模仿美国电视节目一《美国偶像》,《美国偶像》源于由英国著名经理人富勒构思的《流行偶像》(Pop Idol)节目,但在文化积淀深厚的英国却很难火起来,后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发现它与美国的社会特点较吻合,就以近亿美元的价格买人版权,并把它改造成了更加适合美国观众口味的平民选秀节目。《美国偶像》实际上是美国平民的一场业余歌手大奖赛,其遴选工作灵活多样,观众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初试,初试之后进入复试,最后由评委和观众投票。《超级女声》的节目创作理念也极为相似,来自全国各地逾万名普通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排队报名,然后一个一个在评委面前接受考验,最后由评委及观众短信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偶像”。两个节目的火爆程度(极高的关注度)和对各自领域的社会舆论所造成的影响和后续力,也惊人的相似。《美国偶像》2002年播出第一季,2006年已进入第五季,几乎每一季都能够超越热播电视剧,登上美国收视榜首。2005年超过10万名选手的参与,5亿张选票,也可一窥节目的影响力。而兴起于2004年、2005年风靡全国并将继续演绎下去的《超级女声》给中国观众阐释了什么叫“狂热”。光看一下2005年《超级女声》最后总决赛三位选手的短信得票就知道其影响力:李宇春3528308票、周笔畅3270840票、张靓颖1353906票。可以说《美国偶像》代表了当今美国文化的一种潮流,而《超级女声》就是演绎了中国版的《美国偶像》,代表了当今中国的一种文化潮流。

其次,《超级女声》是《美国偶像》在中国的本土化改造。虽说《超级女声》的灵感来源于《美国偶像》,但其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在本土文化的背景下对竞赛规则、环节设置、评委点评风格方面加以改造,体现了中国娱乐节目的传统与创新。《超级女声》分五大赛区进行比赛,每个赛区的冠军自动进入全国总决赛,而亚军和季军则要通过竞争争

猜你喜欢

文化整合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全球化陷阱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与领导参与度
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与机理研究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之诚心、虚心、信心、恒心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