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中国的百老汇

2007-05-14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6期
关键词:麦金中文版百老汇

杨时旸

改造剧院、建立巡演系统、学习完整的百老汇经营模式……中国正在为“移植”音乐剧做足准备

接连几部音乐剧在中国成功上演,国外演出公司看到了中国诱人的市场。他们不但把一个个剧目带进国内,也让中国知道了剧目背后更深层的市场运作方式。

“15年计划”培育中国市场

在伦敦西区,有两家最为著名的音乐剧公司,一家是麦金托什,一家就是韦伯的“真正好”。在几年前,这两家公司就一直和国内的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接洽,都在琢磨怎么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把音乐剧整体地带进中国。

“其实,早几年,韦伯还特意写过一部中国题材的音乐剧,但是因为当时对于中国市场等等都不太了解,我们就把那个剧本搁置了。”中演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琛说,“但是另外一条线我们没放下,就是引进国外版本的剧目。”

随着一个个原版单独剧目的引进,双方都发现,居高不下的成本造成昂贵票价,这阻碍了音乐剧在中国的普及发展。

直到两年前,中国允许外资进入演出市场,双方都觉得,“终于等到机会了”。

“我们和麦金托什公司合作,一起选择了大概十部音乐剧,都是《西贡小姐》《悲惨世界》这样熟悉的剧目。”王琛伸出手指数着说,“我们最好的设想是这样的。一年能演一个引进版,再演一个中文版。比如,明年年底出《悲惨世界》中文版,2009年是《歌剧魅影》中文版,2010年推《妈妈咪呀》中文版。”

在中演的计划中,这10部剧目全部演出完成大概需要15年的时间。“这就是我们总在提的那个15年计划。其实我们希望这样的合作能持续一百年呢。”王琛笑着说。

所谓的“15年计划”,是开始引进原版的音乐剧,但最终的目的是两个,一是把这些经典剧目变成中文版,二是把市场培养起来之后做中国原创的音乐剧。

“引进原版的成本太高了,只有变成中文的版本,中国演员演,中国的团队操作,才能降低票价,市场才能真的成长起来。”王琛说。

从根上学经验

“如果说音乐剧是一个产业的话,我们就要按照产业的模式去操作。要在中国扎根,就要做木本植物不能做草本植物。”王琛笑着说,这个是圈子里一个有名的比喻。

去年,王琛到伦敦考察的时候,发现的一件事情给了他很深的印象。“我发现麦金托什公司有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伦敦西区转来转去地找演员。后来他们才告诉我,他们有个传统,任何演员担任一个角色最多6个月,如果实在状态太好,最长也不超过1年,因为到了这样的时限,很多演员就不再有激情了。舞台工作人员相对稳定,但是两到三年也要更换一次。”王琛说,他当时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些音乐剧能长演不衰。

这样的方式是否能适合于中国,王琛他们还在思考。不过,在2005年10月,麦金托什本人曾经来到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挑选演员,来的人很多,有科班出身的也有自学成材的,“有的人唱得一般,但是麦金托什他们带来了一个老师,对这些演员的唱法做指导之后,转天再听,你就觉得变了一个人。”王琛说,“直到现在,麦金托什还对那次的选拔津津乐道,他说中国的人才很多,但是缺少培养方法。”

今年11月,中演将和麦金托什一起为《悲惨世界》选中国演员,为“扎根”作人才的准备。而从9月份开始,中国相关的工作人员都会到伦敦去接受培训。“从舞美到技术人员,短的10天,长的几个月。我们必须从根上把国外音乐剧成功的经验都学过来,才有可能扎根。”王琛说。

打造东方的百老汇体系

早在四五年前,一个叫作倪德伦的外国老人就开始来到中国细致地考察国内的市场状况,他在美国百老汇,拥有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剧院管理公司。经过几年的斟酌,这个谨慎的老头觉得“中国对于音乐剧的需求真的很大”。

几乎同时,在2001年成功运作了“三高演唱会”的陈纪新,却苦于找不到一种好的方式能规模化的运作,把观众群稳定住。一个学金融的朋友向她建议:借鉴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的经验,做剧院管理公司,把剧院纳入一个体系当中。

由此,陈纪新和倪德伦的公司走到了一起,成立“东方百老汇国际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陈纪新的计划是,在全国适合的城市寻找剧院,通过3年的大量投入,改造硬件让这些剧院适合演出百老汇的音乐剧。把这些剧院纳进一个完整的体系,让音乐剧在这些剧院做连续的巡演,组成演出季。

到现在,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已经有杭州、南京、宁波等等10多家剧院被陈纪新纳进来。

初步的基础打好之后,陈纪新选择了《42街》试水。“我们先拿引进的剧目进行实验。我有心理准备,前3年不赢利,就是投钱,我们不挣现在的钱,挣的是以后的大钱。”陈纪新大笑着说。

兴盛背后是完整的商业模式

直到现在,王琛都记得麦金托什给自己讲的一个故事。当年麦金托什和韦伯一起创作音乐剧《猫》的时候,都没有钱,加在一起凑了几千英镑。于是,他们跟一个一个投资人去谈,最终找到了125个投资人一起投资才凑齐了费用。而在随后的20年里,随着《猫》的火热,直到现在,他们还每周定期给那125个投资人寄支票。

“他们每一个剧目,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每个项目由制作人去谈投资。我们和他们合作之后既可以作为推广者,也可以投资。要把音乐剧做成一个产业就必须和资本合作。”王琛说。

陈纪新的想法和王琛很一致,“比如《42街》,一周的所有成本加在一起差不多600万元。单靠卖票根本不可能。所以我们得寻求其他方式的商业合作。”

陈纪新准备从《42街》开始,把百老汇的所有服务都同时拿过来。“比如,百老汇在剧场的什么位置出售什么饮料,我们要有。剧院按照百老汇的方式有导览。再有我们这次会有耳机,在相关的时候有剧情提示。演出结束之后我们会有专门的人去和观众交流是不是喜欢这部剧,如果不喜欢,那么要弄清喜欢哪种类型,下次可以提前推荐。”陈纪新说,“百老汇到最后就是卖服务,所以这种贴心服务才是最能抓人的。不能卖一场票,就没人理了。”

在王琛看来“除了北京上海之外,还得走进其他的二线城市,不然的话和以前单独引进没区别。那些城市也是很大的市场。”陈纪新也有同样的看法,百老汇的音乐剧差不多有一半多的票是被到当地的游客买走的,所以当初整合剧院的时候,她首选了旅游城市杭州。

无论怎样,音乐剧走进中国已经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做。这些已有的尝试是否能真的让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神话在中国上演,所有人还在观望。

猜你喜欢

麦金中文版百老汇
Treasure in the Field
百老汇所有剧院关闭至今年年底
住在百老汇的“喵星人”
一时之才
中文版癌末照顾负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澳门百老汇”复活节精彩纷呈
一瞬倾城
汉米尔顿
半桶橡胶汁的启示
雨衣叫麦金托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