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官兵迎送朝鲜朝贡使团
2007-01-20张其卓
张其卓
朝鲜是中国东部屏藩,一条鸭绿江将中朝两国连结为友好邻邦。清太宗皇太极时,因朝鲜依附于明,影响大清统一霸业,为解除后顾之忧,两次出征,迫使朝鲜臣服,并以纳贡作为称臣的条件。这在今天看来是侵犯他国的不平等行为,但却是那个时代的历史事实。
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钦定“贡道由凤凰城”,从此凤凰城承担了接送朝鲜贡使团的特殊使命。
凤凰城即今之凤城,在丹东西北六十五公里。凤凰城南十公里为凤凰城边门,是进入中国的第一道关卡。朝鲜贡使团过鸭绿江由中江台起,经今九连城、汤山城到边门。边门建有门楼、平房,门内为边门衙署,配备文职章京(佐领)一员、防御(骁骑校)一员,披甲兵五十员驻守。
朝鲜使团带着贡品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向大清皇帝朝拜,大约起程于一月前。入边门前一日向守门人报单并传报凤凰城城守尉使团到来的消息。贡使团由三大使臣、三大通官、二十四员押物官、三十名从人加之载运贡米、贡币、土特产及路上食宿所需粮米、帐篷的马夫和马匹组成。总计人数及马匹各限定在三百以内。
据朝鲜人所著《通文馆志》记载,入边门当日早晨,守边门将领由主客司护行出迎。迎送官、衙译、当班的领催、甲军等跟随而出。三大使臣在门外行相见礼,馈赠酒果,呈上报单,令三大通官将赠送给边门及凤凰城有关将领及甲兵的礼单送上。相见礼完毕,主客司以下各官列坐于门之左右,令甲军依照报单传呼人及马匹入边门,然后使团一行至凤凰城驿馆下榻。
到凤凰城之次日,使团官员穿戴官服,到城守尉衙署行见官礼:两拜作揖,城守答揖,然后赐宴。宴罢,在城守引导下,到月台龙亭前向皇帝牌位朝拜。龙亭在凤凰城龙凤寺内,康熙五十三年修建,亭内设皇帝牌位,供城内官员遥祝圣寿,也是朝鲜进贡使臣初入境朝正之所在。朝拜后,使臣向城守行五拜三叩头,城守答礼。城守入厅坐定,大使以下之臣又两拜作揖,使臣坐于东,书状官坐于西,通事以下在外厅分两行而坐。此时开始呈献水果糕点、奏乐演戏、酒行九巡、设饭食,犹如今天的迎宾会。宴罢,使团起身到龙亭前行谢恩礼。凤凰城的宴享之隆重与丰盛超过京宴,并且使团返回时盛情亦然,像这样的宴享在东京(辽阳)、盛京、山海关还有一次。
从贡使团进入凤凰城于驿馆下榻开始,每日每人小米二斤、马每匹草二束,猪肉、酒菜直至北京,按日支给,从北京回程同样支给。使团行走难免有时越过驿站,无处就餐,皇太极遗谕中规定:“按驿折取银两”作为补赔。岁贡正值严冬,驿馆容纳不下三百人的贡使队伍,不得不群聚露宿。针对这种情况,由不准越驿站投宿,改为可以到人烟稠密处赁住,后又改合队行走为分批行走,到边门时由凤凰城城守尉先期联系沿途旅店,代为备下,以使贡使有较为妥善的歇宿处。
贡包进入大清地面,保证不遗失、不被偷盗、不被抢劫,安全抵京,是护行的重要责任。贡物由凤凰城城守尉代为雇车揽运,费用由礼部支销,派迎送官、衙译各一人护送至京,伏兵将率二十甲兵持兵部发给的信票至辽东(辽阳),然后再盛京、广宁、锦州、山海关各站依次交递护行。到盛京时将祭祀永陵、福陵、昭陵之中纸、苎布、糯米卸下,移礼部留存。
清廷实行宽柔政策,允许使者个人携带物品到大清地面出售,返回时也允许带回大清土特产。为保证贡使个人物品安全,清廷规定自带物品由贡使自雇车辆,不与贡包相杂,每到驿馆另派衙役二三十名协助甲军看门巡更。由于清廷实行严密地防范措施,贡包运行,尤其从中江到边门这段贡道上,是比较安全的。
中江至边门段贡道宽五公尺,在封禁区内。封禁区是崇德年问皇太极为保护龙兴之地的资源不被采猎而设置,南起今东港市窟窿山,向北经凤凰城边门在叆阳与明边墙重合直至法特哈,因植柳连接而称柳条边。封禁区东至鸭绿江、图们江,界内空闲无人,但到了清末,情况发生变化,流民冲破柳条边,聚集成众,贡道被盖房垦辟,贡使行装被公开抢劫。光绪帝认为自己的国民行抢贡使,实属不成体统,饬令凤凰城城守尉务须查明,将情况迅速上报;盛京兵部命边门防御、门卡领催、中江卡官等带兵堵截查拿抢劫犯;盛京将军提出朝鲜贡使过境变通护送章程:贡使过江提前知照凤凰城城守尉,调拨马队前往中江迎护,直至凤凰城边门;由北京返回行抵凤凰城,亦由凤凰城城守尉出派马队,护送到江岸。光绪二十一年(1895)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不再向清称臣进贡,凤凰城接送朝鲜贡使团的任务也自行结束了。
在清代有馈赠习俗,朝鲜贡使团也随俗入流,入边门关卡放行前呈上的礼单即为此。礼品赠送给边卡领催、甲军共十人,凤凰城满汉官员及护行迎送官、衙译、兵将等共一百二十五人,加之沿途各站总计涉及三百二十一人。所赠礼品按官职高低从白纸、小烟竹到银制妆刀、银制烟竹各有不同。此种做法非清廷定例,顺治年间对贪官污吏立法严惩,赃银十两,即籍没家产,后来改为责四十大板,流徙到席北地方。雍正时,对于盛京地区沽取虚名、私恩小惠、惟利是图之风俗日下,进行过严肃整治,但种种陋习虽降谕旨多次竞不悛改,收受朝鲜礼单亦在弊规之例。因其为土特产,相沿成习,视为平常,直至嘉庆年间才将收受馈送门规银两者参办革职治罪,并咨会朝鲜国王,嗣后不许私备门规擅相馈遗,受者与被受者同科勘核,宣布此项陋规原属违例,严行禁止。
迎送官、通事官(衙译)、主客官是具体负责迎送事务的官员,原设三员固定编制,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为在凤凰城城守尉下属防御官员内选派,迎送事务完毕,仍回本任。通事官中最著名的是文佳氏。文氏始祖文瑞原籍朝鲜国民,世居距鸭绿江六十公里的玉尚左洞。文瑞三十岁时正值清顺治年间,被选入中国经考试入四译馆当差,拨至凤凰城,充任六品通事官,负责迎送朝鲜岁贡差务,落户于城东三官庙,从此文氏世代为通官,留下了一部世袭通官之家族史。
[责任编辑张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