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石问路,巧妙点拨

2006-08-10王敬亭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伤疤笑声孔乙己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执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语文教师应及时抓住有利于教学的时机,投石问路,巧妙点拨,从而开启学生心窍,激发学生学习,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曾是我陷入迷惑,以前讲解此文,学生只对孔乙己的言谈举止感到可笑,而对其形象意义却理解不透。课堂不乏提问,却无开窍效应。我在静静思索之后终于明白,提问必须启发学生自省,具有思维价值。于是,当再度教此文时,我仔细研读课文,一个大胆的设想便产生了。

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孔乙己有三块“伤疤”不能碰,一触即恼,哪三块?2、当“伤疤”每次让人解开,孔乙己都有哪些反应?从相应的描写语句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孔乙己是酒店最受欢迎的人物,他每次到店,店中则笑语不断,是一种什么样的笑?这些笑反映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三个问题抛出之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已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第一个问题:(1)半个秀才未捞到;(2)偷窃;(3)被人打。

这本是预料之中的,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三点逐一展开讨论不失时机地抛砖引玉。学生常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被我的几句点拨便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在“孔乙己科举不第”问题上,我启发学生思考:“在孔乙己的心灵世界中他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透过心灵这面镜子,反映他什么样的性格内涵?”在“偷盗”问题上,我使用连环问:“孔乙己是一个老练的惯偷吗?”用这一问题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继而讨论:孔乙己在别人借他的偷盗的老底时反应最强烈,一是表情上的,又羞又恼;二是语言上的,极力狡辩。他的狡辩词中有两个错误,哪两个?他为什么无理辩三分?最后寻找谜底:孔乙己为何非要偷不可?他不偷就不能生活吗?试分析一下他的恶习、自身状况、心理特点。特别是对最后一个问题,学生陷入了迷惑境地。我又旁敲侧击:孔乙己是一个天生的废物,是一个令人唾弃的坏蛋吗?学生于是从孔乙己高大的身材联想到他的诚实、善良,认识到如果没有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毒害,没有刻骨铭心的“科举”烙印,他就不会四体不勤,一无所能,终生潦倒。在圆满解决“偷盗”问题之后,“被人打” 的话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引导学生互相质疑问答,学生对孔乙己的性格及其形成根源有了清醒而深刻地认识,从而加深了对科举制度罪恶的认识。至于点滴细节在课后习题解决。关于写“笑”的作用,课堂上勿需多讲,可交给学生三个题目,从中选择其一,写一则读后感,这三个题目是:

A、《笑声中的悲剧》或《笑声与悲声》

——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B、《笑声中的尴尬》

——从“笼”字谈起

C、《病态的社会,灰色的人生》

——谈孔乙己的性格及人生轨迹

这样,既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又为学生创造一个各抒己见的机会,更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王敬亭山东省肥城矿业集团陶阳煤矿子弟学校中学部)

猜你喜欢

伤疤笑声孔乙己
帐篷里的笑声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伤疤
将“城市伤疤”变成亮丽风景
孔乙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