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提问
2006-08-10马俊张凤祥
马 俊 张凤祥
新课标要求教师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主动求知”,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教师应当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新课标的和煦春风吹遍了校园,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也越来越普遍地进入了课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翻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充分显示了教育教学发展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然而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教师们“传道授业解惑”不可或缺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们的“常规武器”被普遍地经常性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说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标背景下和多媒体普遍使用的新形势下用好课堂提问这个常规武器,搞好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对学生有目的地设置疑问,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以此来完成从有疑到无疑再由生疑到解疑的一个个教学过程。重视提问,讲究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四十五分钟课堂内“传道授业解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笔者以为重视课堂提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钱梦龙老师曾教《多收了三五斗》一文,解题时就不按常规设疑:“为什么多收了三五斗,农民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更遭殃了?”而是这样精心设计提问:“有人认为,要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写‘少收了三五斗不是更好吗?或者更进一步写一个大灾年,颗粒无收,农民卖儿卖女,逃荒要饭,不是更能反映农民生活的悲惨?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这样巧妙的提问由果到因,由写法分析到阅读理解,是逆向思维,问题本身又把学生引向对社会制度的深入认识上,因而比一般顺序思维的常规提问具有更大的启发性,学生对问题思之不解,弃之不下,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求答欲,促使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提问也应该设法使学生“乐之”,只有“乐之”才能“好之”,才易“知之”。
第二、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领会和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如果由教师一语道破,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则远不如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求得答案的效果好。比如,《药》一文中,红眼睛阿义打了夏瑜,夏瑜却说“阿义可怜”,这是理解夏瑜性格的关键,也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难点,有位老师这样提问:“夏瑜被阿义打了,为什么还要说‘阿义可怜呢?”常人以为夏瑜被打,夏瑜实在可怜,可是夏瑜却说打人的阿义可怜。这样一问,使学生兴趣大增,他们认真思考相互讨论,最后终于得出了“阿义做了反动统治者的走狗帮凶却还毫不觉悟,自然是可怜的”这个答案。这样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文章分析深入理解透彻,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思维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应适当注意难度,设计好 “坡度”,以便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课堂提问要有利于促进师生感情和知识信息的交流。新课标强调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教师提问应该面向全班每一位学生,先提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常向某几个学生发问,大多数学生就会认为教师提问与己无关,而不去积极思考,久而久之还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常向反应快、口齿好、胆子大的学生提问,那些反应慢、怕说话、成绩差的学生就会感到教师不注意不重视他们,甚至会认为老师偏心,多次受冷落,就会失去上课的兴趣,甚至反感上课。沉闷的课堂必然使人昏昏欲睡,师生教学无法配合,不能形成互动的氛围,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就必然无法达到。有些教师习惯这样的提问方法:先叫学生姓名,然后才提问题,或者发问之后立即指名让学生回答,或者一问未了,又提一问;也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提出一些与本课无关的问题,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大大偏离了教学内容,这些不妥当的提问都不利于师生感情和知识信息的交流,应当防止或予以纠正。
第四、教师所提问题应该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或大而无当,否则学生无法回答。有些教师习惯在课堂随意提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是常问方式,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学生只要心不在焉地简单表态就算万事大吉,因而谈不上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的老师所提问题大而空,如:“这样写表现了什么?”“这一段说明了什么?”实在令人难以回答。再如,有位教师教《祝福》一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年和下雪结合起来,说明了什么?”学生们听了以后很不理解,不知如何回答。如果改问:“作者为什么要特别描写鲁镇祝福的气氛?为什么要特别描写飘落的大雪?”这样,学生就好理解,易回答了。
第五、教师提问要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做好适时适当的引导。教师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指导学生释疑解惑的组织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往往会引出许多枝节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把握方向。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不管正确与否,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热情地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重视他们的发言,特别是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或不够准确时,教师不要居高临下轻易地否定学生的答案或看法,更不要流露出不满意或不耐烦的情绪,否则势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其实,提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教师设计疑问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出或者回答错误,说明学生在理解认识上还存在困难,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或者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
第六、课堂提问不可过多过频,提问也应讲究变化。提问作为一种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常规教学方法,几乎每个教师每堂课都在运用。但是如果不分轻重巨细,不管该问与否,时时提问,处处皆问,就会形成 “满堂问”,这势必会混淆教学的重点,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问题雷同,问法单一,也不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一问作者文体,二问段落大意,三问中心思想,四问写作特点,这几乎成了一些教师提问的习惯模式,它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降低和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巧妙的提问如同适时的好雨,会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不仅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增强课堂师生互动,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乐在其中,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第七、教师提问不应包含答案或给学生以某种暗示。在问题中包含答案或暗示答案,这样的提问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只会养成学生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例如:“这是不是表现了对同志无微不至的关心?”“这段文字这么精彩,写的好不好?”等等。这样的提问本身包含或暗示了答案,是课堂提问的大忌。
第八、课堂提问要注意使用优美的语气语调。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优美的教学语调,纯美丰厚或轻脆圆婉的音质,灵活恰当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注入情感的语气语调,通过提问会成为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注意力的指挥棒,从听觉上给学生以美感。要摒弃那种拿腔拿调的报告式,平平淡淡的念经式,阴阳怪气的病吟式,歇斯底里的吼叫式和故弄玄虚的花架式等提问和讲授腔调。
新课标强调建立新型的、和谐的、民主型的、开放的课堂,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这种背景下,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就成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课堂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课堂提问也应该不拘一格。教师的提问应当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新知识为出发点,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开发学生智力为目标,这应当是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马 俊张凤祥浙江省东阳市中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