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快乐》的人文精神质疑

2006-05-20孙宝灵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公理大学语文人文精神

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是目前最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此教材以“素质教育课程”定位,把“增强人文精神的培育”放在任务的首位。钱钟书的《论快乐》就是作为现代史以来人文精神的优秀代表之一,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在课后“提示”部分,编者这样说:“作者承认快乐是短暂的,‘永远快乐不能实现。但同时指出,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并且强调:‘发现这个真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而执著这一希望,世界上就‘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呐喊和投枪已不允许的情势下,能似不经意地发出这样的声音,就不仅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微阐发,而且隐蕴有反抗侵略、鼓励抗战的社会现实意义了。”但选文《论快乐》表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呢?我的理解与教材中的“提示”有重大分歧。

选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论点是“快乐是短暂的”。这是选文所有逻辑推论的大前提,但作者的论证却并没有采用堂堂正正之师正面交锋的方式,而是独辟蹊径,从概念能指的语素构成谈起,说“乐”和“快”(“飘瞥难留”)紧相连,继以俗语、野史、传说故事加以证明。写来随意,读来轻松,既体现了随笔的“轻捷”,也符合钱老先生不拘一格、跳跃疏荡的一贯风格,但导出这样一个严厉而巨大的人生判断,却不免让人感到牵强附会、证据不足。现代语言学已经证明,语词概念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至于“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等俗语,谁能证明其正确性呢?它形容心理感觉合适,但用感觉上的快慢代替客观时间上的长短,却是明显的偷换概念。“鬼言三年,人间三日”与《广异记》的捉妖故事除了反映钱先生的亲切、幽默和思维习惯之外,也同样难以证明什么。但在钱先生的博学多思、亲切幽默的文笔面前,一般学生往往丧失了冷静分析问题的能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第二段用同样的说理方式证明了永远快乐之不能成立之后,第三段对人生这样“精辟”地概括:“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他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常人看来,这应该属于极端消极甚至虚无的人生观念。但作者又说“人生虽然痛苦,却并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如果这虚无的诱骗犯似的希望被钱先生点破之后呢?人们已经认识到追逐快乐好比弱智的幼童或无知的狗,还会“终抱着快乐的希望”去忍受人生的痛苦而不悲观吗?为此,在第四段里作者提出其中心论点:“快乐由精神决定”。“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乐,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只要精神轻松心上没有挂碍,不洗澡不看花一样快乐。照此类推,只要精神没有挂碍,做“大日本的皇民”会不会一样快乐?对这种由世俗生活感受结晶而成的快乐哲学,我们很难严厉地用政治哲学的术语,说它是割裂精神生活与物质条件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我们很容易就想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至于段尾一句“假使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作为教员更难对学员做出合理解释。

在第五段里作者为自己的人生哲学自豪:“发现了快乐有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了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征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了它的可怕……精神的练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这里作者列举了两大发现:公理发现和精神发现,并认为自己的精神发现在重要性上等同于公理发现,但不是说两大发现在效果上是等同的。但教材“提示”中却模糊了二者的区别,得出了与本文理解几乎完全不同的解释:“作者承认快乐是短暂的,‘永远快乐不能实现。但同时指出,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并且强调:‘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而执著这一希望,世界上就‘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呐喊与投枪已不允许的情势下,能似不经意的发出这样的声音,就不仅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微阐发,而且隐蕴有反抗侵略,鼓励抗战的社会现实意义了。”且不说“呐喊与投枪已不允许”原指鲁迅所指何种情势,“这一希望”是哪一希望,只要比较一下“提示”与选文,比较一下选文与抗战文学中的鼓点诗、街头剧和《四世同堂》,其间差别不难看出。作者鼓励的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和“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作者欣赏的是“国破家亡,有精神对于物质的大胜利的人”。

纵观全文,作者旁征博引而思路敏捷、冷峻幽默而亲切随意、逻辑内敛而富于感性,寓重大论题于谈笑风生之中。除末段自辩自己矛盾以外,全篇以快乐为人生目标,以痛苦与上当为人生判断,以灵魂自主、精神对于物质的大胜利为人格追求,以快乐由精神决定为中心话题,全面阐明了作者的快乐哲学。其人文精神与“提示”有较大差距。被选入教材,私下认为是受到了近年钱钟书热的一定影响,也和当今社会人文精神某方面的变化有内在联系。在考试中,我们安排了这样一道题:“钱钟书在《论快乐》中说:‘人生虽然痛苦,却并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帐,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为了快乐,我们甚至愿意慢死。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有很多学员回答很典型。有的说:“人生苦短,虽然很痛苦,但也有快乐,如果痛苦的人生中,还抱着悲观,那么只会是苦上加苦……我们也不能预见未来,未来痛苦也好,快乐也好,都是不可知的,所以我们只能快乐地享受现在的快乐,快乐地忍受现在的痛苦,有一个快乐的心境,死又何惧!”有的说:“人生现实可能是痛苦的,关键是我们怎样面对它……现实不是你能控制的,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哪怕你想成现在快乐,把所有的痛苦都放到以后,把以后的快乐都预支了也行。”只有少数人能站的高一些:“我们要辩证的对待生活,我们既要拥有对快乐的希望,但又不能为了快活而快活。日子都是平凡的,快乐只是短暂的,我们只有充实的生活着,那才叫真正的快乐。”在快乐主义、happy思想流行的时代,人生价值观念才是引导青年大学生的必要。对名人名文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和介绍,只是一味地肯定和赞美,名人的权威加上教科书的权威势必给年轻学生以人生观的误导。在选文较多、教学时间有限、教员不可能——讲解的公共课《大学语文》中,众多篇目需要学员自读,教材提示成为唯一阅读指导,因此文章的选择和提示中的阅读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丝毫的偏差和模糊都有可能造成对学员的误导,切请编者仔细些。

(孙宝灵,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系人文教研室)

猜你喜欢

公理大学语文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公理是什么
公理是什么
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