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仕与隐的冲撞

2006-05-20朱济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古意统治者入世

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要素,历来对中国的文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文人的身上都交织着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仕宦和文学创作。儒家思想要人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道家思想却要人避世退隐,消极无为,致使历代的文人在仕与隐之间不断地作着权衡选择,有时令他们非常矛盾。

王绩,字无功,是隋末大儒王通季弟。大业中,举孝廉,除秘书正字,后以疾还,除扬州六合县丞,隋末游河北,还龙门。武德中诏征六合县丞,待诏门下省,贞观初罢归,贞观中以家贫赴选,授太乐丞,未满一年再归田,老死乡闾。王绩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王绩的父亲好儒学,他的三兄王通“是当时的大儒,学问极其渊博”,所以自小他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积极的入世精神,“学而优则仕”的经世之志。但同时我们还应知道王绩的父亲还好阴阳历数,二兄王度颇好老庄,这也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因此王绩的身上始终交织着两种思想——儒家和道家思想。这两种思想集中在王绩身上,使他经常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与道家消极隐逸的思想之间犹疑徘徊。这两种几乎对立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不断消长起伏。当仕途顺利时,他的积极用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便占据上风,处于主导地位。这时他就“欲为风鹏云龙”,“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当仕途蹭蹬、时局昏昧动荡时,道家遁世隐逸思想成为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会从老庄的哲学中觅取慰藉,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才高位下,免责而已”,“ 吾自揆审矣,必不能自致台辅,恭宣大道”,“贞观初,仲贞父太原府君(王凝)为监察御史,弹侯君集,事连长孙太尉,由是获罪,时杜淹为御史大夫,密奏仲父直言非辜,于是太尉与杜公有隙,而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从这些引言可以看到仕途的蹭蹬,宦海的浮沉,特别是官场的政治斗争,使他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和动摇。他的三次出仕经历使他认识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也认清了统治者,他痛斥统治者“明治若不足,昏暴长有余”;他抨击官场“无处不营营”,揭露统治集团“昏主作式,刑罚不中,馋淫罔极”;他愤慨统治者“网罗高悬”。他对当时社会的认识是深刻的,他对仕途失望了,无奈之下,他最终选择了远离官场,选择了远祸全身的田园山林,选择了“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但即使选择了道家的隐逸无为,王绩并没有忘怀儒家的经世济用,出世和入世的思想始终矛盾着。

王绩的许多诗歌都表现了他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矛盾交织。他的《古意六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古意六首》类似于阮籍的《咏怀》诗以及后来陈子昂的《感遇》诗、张九龄的《感遇》诗,六首诗全部用了比兴手法,托物以咏怀言志。且看《古意六首》第一首: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

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

诗人以宝琴自喻,宝琴“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可见材质优异,装饰华美,这俨然象征了诗人的才华。用这样的宝琴弹奏着《广陵散》和《楚明光》这样的高雅名曲,无奈曲高和寡,自己虽是俞伯牙,奈何世无钟子期。世无知音之叹,不正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幽愤吗?此诗曲折隐晦地表达了对使用人才的统治者的不满,反映了诗人积极用世,渴望统治者欣赏的儒士心态。《古意六首》其二云: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此诗借竹来书怀言志,描写具有奇质劲节的青青翠竹遭受“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的打击和扰掠,含蓄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恶劣处境。但更悲惨的是“更有伶伦出。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竹子因为材质的华美最终落得被砍伐的悲惨命运,竹子的有用给自己招来了祸害,所以诗人感叹:“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将竹子和山上草对比,宣扬老庄的“无用”以远祸全身的思想,批判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诗人一方面渴望出仕,一方面又担心出仕会给自己带来灾祸,积极入世和消极出世的思想就这样矛盾着、纠集着。第三首“宝龟”一诗,化用庄子寓言,再次表达了远离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远离束缚,远离官场,远离危险的思想。

宝龟尺二寸,由来宅深水。浮游五湖内,宛转三江里。

何不深复深,轻然至溱洧。溱洧源流狭,春秋不濡轨。

渔人递往还,网罟相萦藟。一朝失运会,刳肠血流死。

丰骨输庙堂,鲜腴藉笾簋。弃置谁怨尤,自我招此否。

馀灵寄明卜,复来钦所履。

诗中先写宝龟在五湖三江的深水里浮游时的安全与自由自在,接着写宝龟不慎误至“溱洧”之水;在“春秋不濡轨”的溱洧里充满了凶险——“渔人递往还,网罟相萦藟。一朝失运会,刳肠血流死。 丰骨输庙堂,鲜腴藉笾簋。”这些诗句表明了诗人对出仕的忧惧。王绩对政治的忧惧是可以理解的,他生活在治日少而乱日多的隋末唐初,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曾发出“罗网高悬,去将安所”的慨叹;他经历了隐五兄王凝犯事而王氏兄弟皆遭连累的政治事件;他知道历史上许多优秀知识分子遭杀戮的事情。想要出仕又害怕出仕,归隐吧又不甘心,仕与隐矛盾着、冲撞着。第四首借松咏怀,写独具才志的松树虽“宁关匠石顾,岂为王孙折”,不像前面的竹子被砍伐使用,但远离尘世遁隐世外,盘根岩穴树叶繁茂,有凌云之志无畏斤斧的松树最终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自然界中“坐共灰尘灭”。诗中流露出王绩不甘心顺其自然而亡的心理,不甘寂寞,不甘无为无用。这就与前诗主张顺应自然,无用无为,知足自乐的道家思想相矛盾。再来看他的第五首:

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自言岁寒性,不知露与霜。

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连拳八九树,偃蹇二三行。

枝枝自相纠,叶叶还相当。去来双鸿鹄,栖息两鸳鸯。

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

这首诗借桂树的芬芳、不畏严寒的品性来咏赞桂树美好的德操。但它只能像“幽人”一样被埋没民间,谁之过欤?是“草木有本心,非为美人折”?最后一句透露了诗人微妙的心理,他渴望统治者的赏识与任用——“借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古意》第六首再次表达了王绩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态:桂树主

彩凤欲将归,提罗出郊访。罗张大泽已,凤入重云深。

朝栖昆阆木,夕饮蓬壶涨。问凤那远飞,贤君坐相望。

凤言荷深德,微禽安足尚。但使雏卵全,无令矰缴放。

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自有来巢时,明年阿阁上。

诗中诗人托凤抒怀,以凤自况。一方面借彩凤高翥远飞表明自己要决心归隐,不与统治者合作,害怕被统治者网罗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写“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自有来巢时,明年阿阁上”,此四句道出了诗人渴望出现清明盛世,只有这样的盛世出现,自己才会出来做官,才能有一番作为。王绩是矛盾的,他也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古意》六首在王绩的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集中表现了他诗作“古淡朴野清新”的艺术风格,集中反映了王绩儒道思想的矛盾和冲撞。这组诗让我们了解了诗人王绩——他一方面有积极入世、渴望为世所用的儒家思想,一方面又有消极出世不为世所用的老庄思想;他富有才华,具有理想,但封建社会的现实只能埋没他的理想和才华;他偃蹇困顿,陷于忧愤而又无奈的泥泞中难以自拔,只能以酒浇愁;他悒郁苦闷,心境孤寂。他选择归隐山林田园是道家思想的胜利,但儒家思想又实在让他不甘心如此过完一生。正是这种矛盾冲突使我们找到了他为什么学陶渊明只能得其形而未能得其神。他没有陶潜为保持真率躬耕固穷而不失怡悦情怀的超然,陶的归隐田园不得已处在气节性情使然,而王的不得已处主要是形势使然,一内一外,便造成了二人田园山水诗的优劣之别。陶诗清俊自然,恬适飘逸,每道及田园生活无不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与喜悦,正表明了陶潜对山水田园的执着与热爱,这种情感对那些被外在原因赶到田园中的诗人(陶之后大多如此)来讲是很陌生的。所以陶潜虽穷困潦倒却不失其快乐与率真,而王绩诗歌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殷实的乡间生活与怀才不遇的苦闷,与他身处的山水田园总是隔着一段距离,未能真正融入山水田园。

(朱济明,安徽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古意统治者入世
寻找古意的配色
出入相宜天地宽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中国入世15年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普京:俄将在5至6月入世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
古意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