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企业管理的权力交接两问
2005-04-29李秋影
李秋影
“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是中国家族企业寿命的真实写照。横观世界500强,纵观中华老字号,具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屈指可数。更有统计的调查数据表明,70%的企业传不过第二代,85%的企业传不过第三代,仅约有3%的企业能够跨越第四代。目前,学术界就家族企业面临的领导人新老交替危机,提出了各种理论观点来支持企业顺利交接和延续经营。其中著名的有两个观点,一是以分散股权式的金手铐理论为代表的产权改制,二是以引进职业经理人强化经营意识为代表的管理权改制。但是不同的企业规模和不同的行业特征,使得中小型家族企业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大型家族企业经验时,盲目冒进而事与愿违地造成企业财产损失或企业管理失控。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制订出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状况的掌门人交接计划,将是影响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创始人,你先下?
按照美国学者爱笛斯博士提出的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我认为家族企业在学步阶段即企业迅速成长期,就应该作好接班人准备。按照他的理论推算,企业在这一阶段里,创始人始终相信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因为他把所有的事情都看作机会,盲目扩张和多元化经营往往提前埋下祸根。他们更愿意按照人而不是职能来组织企业,创始人仍然是决策的中心人物。企业发展矛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战略眼光容易被眼前的机会所驱使;二是缺乏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三是仍然以家族成员为管理主体,缺乏一种科学化的授权体系。此时的企业管理,完全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创始人干预经营而打破了组织层次界限的严肃性;无法忘却的亲情理念,形成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管理作风,使得整体管理效率低下,抑制了非家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战略管理(决策层)和战术执行(经营层)必须要适当地分离,依据个人经验的决策和非职业化地管理都是企业发展致命的瓶颈。而简单化的全面退出经营层,引进职业经理人,就会产生两个弊端,一是由于信用偏差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背景了解从而不可能彻底放权,造成实际经营过程中双向受制的被动局面;二是从家族的群体决策管理直接过渡到单纯被动管理将很难平衡家族内部成员心理,甚至引发家族成员矛盾从而致使企业支离破碎,各奔东西。
国外有GE的杰克·韦尔奇耗费了9年的时间选择一个优秀的接班人,国内有联想柳传志成立专门顾问委员会多年选择、磨炼接班人,由此可见企业领导人新老交替不是单纯的短期性个人行为。尤其是家族企业,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就应该着手准备较为长远的交接计划,选择和培养理想的候选人选,直至确定正式接班人。
虽然我不赞成中国政治上的“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的领导人接班程序,但是我认为这种政治交接方式恰好适合中国家族企业的权力交接。具体引用到企业管理角度来说,可以对应为创始人退居到董事长位置,接班人直接浮出水面,成为掌管企业的总经理,并由新任总经理组建新的内阁成员(职业经理人)。这样,大的企业战略仍然由创始人掌舵,小的经营事务由新掌门人接手,职能部门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组建成一个平稳过渡的企业组织架构。
接班人,我先上?
很多企业创始人在退出经营层时,或是多年不甘寂寞的习惯,或是基于个人英雄崇拜意识而对管理创新的心理抗拒,或是迫于亲情疏通人际关系等原因,往往又重新插手企业具体经营事务,董事长位高一等、余威尚存,使得接班人不能充分发挥经营自主权,下属员工更是无所适从,形成多头领导的无序管理状态。
家族里的非接班人也由于心理失落,或干预正常经营管理秩序,跨职能指挥;或抢占某个部门,谋求个人私利;或企业唯我独尊,有令不行、越权汇报,造成企业组织机构层次混乱,部门间相互封闭,缺乏正常的沟通协调,信息上下传递过程中严重失真,企业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随即产生偏离。
企业在交接过渡期间,应该强调组织各层次贯彻执行指令时的纪律性,上下级关系明确,军令如山倒,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甚至在迫不得已时变扁平式结构为垂直式结构,对新接班人充分授权,短期内树立其威信。
接班人则要力排众议,适时创造和营建一个宽松和良好的企业氛围。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抛开纯粹的家族观念,多方引进职业经理人队伍,精简臃肿机构、强化部门协调。同时,在实际管理运作过程中,要事无巨细地向董事长汇报,请教问题并获取指点,切忌独断专横、一意孤行。这样一方面弥补了自己经验的欠缺,另一方面又能使创始人能随时监控企业发展方向、省却了直接过问与参与管理过程。
创始人在这个阶段,80%的精力侧重于塑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理念。言传身教指导接班人管理企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求个人名垂千史,但求企业百年长新;20%的工作则是维护和稳定企业内外家族成员的关系,平衡各直接利益成员间的利益分配,责无旁贷地维持企业内部的统一与家族内部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