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涌入新兴金融市场

2005-04-29李一硕

银行家 2005年9期
关键词: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东道国

李一硕

外资瞄准新兴市场国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收购新兴市场国家银行的活动特别活跃。在拉丁美洲,从1990年到2003年,以银行为投资目标的交易总额达到了460亿美元,占到所有并购额的56%。针对中东欧国家(CEE国家)的金融并购交易没有拉丁美洲国家的规模那么大,但也达到了200亿美元,在所有并购交易总额中占24%。而整体来说,金融部门的外国直接投资(FinancialSector Foreign Derict lnvestment,FSFDl)在亚洲的规模就小得多,1990年到2003年一共只有140亿美元,仅占所有这些地区并购额的17%。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并购交易蓬勃发展的带动下,金融部门的外国直接投资在亚洲的增长速度十分迅猛。

其根源可追溯到市场经济国家(EME)在上世纪80、90年代普遍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和金融自由化政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利率、信贷和国际交易活动的控制越来越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逐渐凸现。在经历过金融危机的震荡之后,EME希望重新建立一整套健全的银行体系,这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共同推动了金融自由化和重组银行结构的进程。相似的事情也发生在CEE国家。当这些国家性质发生变化之后,就开始了金融自由化的转型过程。在许多国家,当局对早期国内金融系统私有化的结果并不满意,这就导致了他们尝试借助境外资本来重组银行资产结构。而这一幕同样在亚洲上演,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虽然政府当局扩大了国外资本进入的余地。但在许多国家,对于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依然很严格,这就使得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亚洲对FSFDI的引入程度并没有那么开放。最后,从跨国金融机构的观点来看,传统的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来扩张业务,获得盈利。而在EME地区,一方面随着这些地区宏观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水准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陡然上升;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跨国金融机构已经能够较好的控制EME地区金融市场内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因此,当东道国开放金融市场后,跨国金融机构便蜂拥而入,开始急不可待地瓜分市场。

FSFDI为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什么?

短期来看,FSFDI对东道国金融机构的改革提升了其自身的竞争能力

FSFDI对金融机构的改革,使得后者成为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一部分。除了资金以外,FSFDI还利用母公司的种种其他资源优势,为东道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首先,FSFDI注入了大量资本,这是他们进入并控制东道国国内金融机构的必要条件。这带来的最显著效果就是提升了东道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其次,国外投资者带来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这些富有经验的员工同时在管理层面和业务操作层面为东道国的金融机构提升了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外投资者为了将EME地区中的业务整合到全局战略框架中,引入“软”基础设施。如在东道国金融机构内普遍推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第四,FSFDI进入的同时还引入了“品牌效应”。这些国外投资者的国际信誉往往很好,从他们将资本投入到东道国金融机构那一刻起,这些东道国的金融机构就或多或少被打上了那些金融巨头的品牌烙印。虽然,母公司可能会因此承担一定风险,但同时也为这些机构带来了重要的信誉资产。例如在零售市场上,他们就可以更容易地赢得客户的信赖。

长期来看,FSFDI促成了一个更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

FSFDI促成了金融市场中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更加良好的价格形成机制。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人力资源的加盟,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提升了东道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业务运作规范以及产品创新能力。从整体上看,这就全面提升了金融系统的效率。具体包括:(1)FSFDI对金融系统带来的最显著的成效就是成本下降以及经营效率的提升。这样,FSFDI通过提升效率加强了市场竞争。而反过来说,更加激烈的竞争又进一步提高了效率。但是有些时候,这种效率的提升并没有带来收益的提升。一种看法是:外资银行在贷款发放方面略显保守,但这也同时反映了他们根据风险来衡量贷款质量的标准;另外一种看法是,外国银行趋向于更加低廉的金融产品定价,这就将成本降低和运营效率提升所带来的利益更多地让渡与广大的客户。无论哪一种看法,都佐证了东道国国内金融系统效率的提升这一现实结果。(2)信贷分配更有成效。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必然带来更好的信贷分配机制。从数据上看,外资银行人股后,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往往逐步降低。这是因为,外资银行对于贷款的发放剔除了其他因素的考虑,采取统一的贷款标准并根据项目的风险程度来为贷款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往日的“关联贷款”便会销声匿迹。(3)促进本地金融市场发展的动机。外国金融机构对于发展本地金融市场怀有较高的热情。在既有动机又有专长的条件下,他们往往乐于培育特定的市场——例如基金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债券市场等等。

FSFDI使得东道国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更加稳定

FSFDI对于东道国的金融稳定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其正面的效果还是居于主导地位。实证研究表明,FSFDI对金融危机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和私有化之后的CEE国家的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风险管理机制的引入加大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外资银行针对所并购的银行内的恶劣资产质量,采取较为严格的信贷发放标准,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金融系统内不良贷款的增加。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采取资本组合管理机制,资产更加分散化,降低了同类资产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资银行为了减轻自身的风险,也会积极地致力于促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本地金融市场。其次,外资银行降低了金融市场对于信贷周期的敏感度。一般来说,外资银行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母银行来提供资金援助,因此,他们对于东道国的商业周期并不大敏感。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外资银行都能对东道国客户提供相对稳定的贷款。而在危机时期,这是跨境贷款和本地银行贷款所难以做到的。有调查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熨平了东道国的信贷周期。在金融危机时,外资银行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破产概率相对较低,这就能够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而这一点对金融稳定尤为重要。

东道国监管部门如何应对?

金融部门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利大于弊。在这种有利的背景下,东道国中央银行应该重点考虑的是:怎样利用好外资,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将引入外资所带来的负面效果降至最低,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还是疏导?

是否应该对外资银行在东道国某些特定的金融市场内开展业务进行限制?一些人认为,由于外资银行在某些特定市场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很可能形成行业垄断,因此应当制定合理的规则限制外资银行的商业活动范围。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在一个合理的体制下,外国机构愿意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并最终成为东道国金融系统的一部分。这可以更好地提高市场效率并增加竞争。因此制定政策来进行限制或阻拦并不实际,有效的政策应当着眼于为外国金融机构开发新的市场创造条件。

无论如何,东道国监管部门都应当改进法律和会计制度以适应外资的进入,为进一步巩固市场基础而努力。一个有效运行的金融市场不仅对国内外投资者来说是一种激励,同时对于免受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波动也大有裨益。

集中化的管理决策和本地化的业务运作所带来的矛盾

外资银行在东道国的运营管理模式往往采取“集中化”与“本地化”相结合的形式。公司战略层面上的决定以及一些相对重要的业务,交由其母公司在全球金融体系的考量下来统一决策。而日常工作的管理及运营则由本地部门来运作。这种二元化的管理模式加深了东道国的金融系统对于海外母公司决策的依赖。实际当中,我们可以将这种依赖程度分解为两个层面:东道国内的子公司的独立程度的高低;子公司的业务对于本地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

这种依赖性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是:母行的经营策略往往是从全球视角做出的。对于每一个东道国内的子公司并不是单独考虑的对象。这时.如果海外的母公司调整其经营策略,就有可能通过其在东道国内的子公司而对东道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比如,母公司出于总体考虑,可能会削减其在某一东道国内的业务。而这种决定很可能与东道国内的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在一个更为极端的情况下,如母公司正在经历某种商业危机或者濒临倒闭,这种巨大的溢出效应甚至可能对东道国内的金融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一个东道国一般说来往往接受许多来自于不同国家母公司的投资,如果其中若干个母公司同时或先后出现财政压力而缩减其在东道国内的业务,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母国与东道国监管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

信息缺失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当海外母公司决定将其在某东道国内的子公司摘牌停止上市时,就造成了市场信息的缺失。一方面,股票市场所具有的价格信号的功能消失了;另一方面,由于子公司不再需要发布公司的财务状况、营业状况等诸多能够透露公司运营状况的信息,市场透明度将会因此下降。更重要的是,那些独立分析员的评估分析也必将荡然无存。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削弱了市场的有效性。

如果东道国的监管部门能够介入,这种信息缺失的情况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弥补。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由监管当局充当信息披露人。东道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拥有这些公司所提交上来的各种信息。必要的时候,监管部门可以将部分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强制性披露。

加强监管部门的跨国合作

鉴于FSFDI将母国和东道国的金融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联系到一起,东道国和母国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首先体现在监管标准不一上。而这又体现在各自母国之间以及母国与东道国之间两个层面。各个国家在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上的差异必将影响其子公司在东道国国内的运营。这种差异越大,对东道国国内的竞争环境的冲击就越大——因为子银行必须同时遵守母国以及东道国的规章制度。试想在同一个市场内,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按不同的游戏规则一起竞争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各国监管部门应当加速建立一个统一的规则。其次,母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东道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当外资在东道国的金融系统中所占比重较大时,这种冲击的后果就更令人胆寒。如果东道国与母国的监管部门能够有效合作,互通信息,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东道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中国金融业与FSFDI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一年之后中国银行业将会完全开放,外资银行将会与中资银行正式展开争夺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在开放前夜,不少外资银行已经悄然行动,为将来能够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跑马圈地。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在中国境内开设分行和代表处。据统计,截552004年底,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11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和220家代表处,其中111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2%。最新资料显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数量正在稳步上升,并且显示出越来越强的营利能力。据统计,在沪外资银行2005年上半年共盈利11.6亿元,同比增长68.3%。而这一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上海中资银行的利润平均增长率。

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外资银行频频以战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参股中资金融机构,而这也成为了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最主要途径。目前,外资银行已经参股了11家中资银行,除了近来备受瞩目的建设银行与美洲银行的合作外,往往都是具有一定潜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受到外资银行的青睐。另据透露,目前尚有八九家中资银行正在与外资展开谈判,力图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其中包括目前受关注较多的中行。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加剧市场竞争、引进先进的公司治理机构和风险管理经验等等。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中资银行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能够具备和外资银行同场竞技的实力?短期来看,中资银行还没有感受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潜在发展空间较大,市场远未饱和,外资银行的发展领域与中资银行尚不致有较大冲突,真正的正面交锋还未展开。从长远来看,中外银行的激烈交锋是不可避免的。当前,中资银行必须在经营效率、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信贷分配、产品创新等诸多方面虚心学习,迎头赶上,否则在未来的较量中必然处于下风。

第二,外资进入中资银行是否会危及我国金融稳定?外资银行主要将入股目标定位于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或中小型股份银行。这些银行不良资产率较低,资产规模小,易于控制,发展潜力较大。如果股权比较分散,那么外资银行凭借其最大20%的人股份额完全有可能获得控制权。这种情况下,其他中资银行就面临着一部分较有潜力的市场被外资轻易占有的不利境地。更为严重的是,外资银行海外母行的各种决策必然会通过所参股的中资银行影响中国金融市场。这就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潜在的不稳定性。此外,融资领域一旦被外资所控制,我们的宏观经济发展就有可能会面临威胁。最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被外资银行部分抵消,这就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

第三,监管部门能否妥善应对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挑战?目前,面对外资银行的进入,监管部门显然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对于外资银行进入、运营和退出三个重要环节的监管上都存在不足。因此,监管部门首先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杜绝监管真空。其次,是否能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监管人才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我国监管部门除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内部通力合作以外,还应当加强与外资机构母国监管当局的跨境合作,建立一套信息交流的框架,做到及时沟通、信息共享。

总体来说,FSFDI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才刚刚起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FSFDI必将会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深远的影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正是我国国内金融机构在面对外资涌入的背景下应该努力争取奋斗的目标。我们应当有这个魄力,利用好这个契机,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部门自身的竞争能力,迎头赶上,不畏竞争,才能将FSFDI为我所用。

猜你喜欢

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东道国
中资银行“直面”挑战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中德并购最新的特点以及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