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银行排名分析
2005-04-29
增长迅速、盈利提高、欧盟崛起——全球银行最新排名特点
唐恩:2004年,全球银行业利润水平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1000家大银行的税前利润总和从上年的4174亿美元大幅增加到5441亿美元,增幅达30.3%。与以往相比,这次排名呈现如下突出特点:
(1)欧盟银行迅速崛起,而美国银行在一级资本、税前利润等多项指标的排位逐渐下降,其全球市场的霸主地位正被逐渐扩大的欧盟、亚太分割。扩大后的欧盟25国银行总资产占据了1000家银行总资产的50%;核心资本占43.1%,超过了美国银行21%的份额;税前利润占39.6%,超过了美国27.9%的份额。全球前10家银行排名中欧洲占了五家。
(2)美国银行业依然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美国有197家人围。1000家的前10家中美国占有3家,前25家中占有5家。全球首位依然是花旗银行。2004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特别是商业信心的恢复,银行经营结束了两年多的不确定和谨慎状态。这197家美国银行的税前利润达到1515亿美元,占到1000家银行利润总额的27.9%,核心资本回报率为26.3%,远远高于1000家银行的平均19.86%的水平。美国银行的利润增长是其资本和资产扩张的重要体现,其经营业绩主要源于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继续扩大的推助。
(3)欧盟银行创造的利润成为1000家银行最大的利润来源,业绩普遍良好;但德国银行业发展前景依然不太明朗。
扩大后的欧盟入围1000家银行的有294家,达2153亿美元,占利润总额的39.6%,其中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的银行表现出良好的资本回报业绩。盈利水平最高的是英国的23家银行,核心资本回报率达到26.3%,与美国银行持平。尽管欧洲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欧洲银行的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这尤其体现在欧盟的英国、瑞典、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奥地利,这些国家的核心资本回报率分别达到26.3%、24.4%、20.5%、19.3%、19.1%、17.6%、17.4%和16.9%。
除了上述国家的银行的利润继续增长以外,欧盟银行利润的增长还得益于德国银行业的复苏。2003年82家入围的德国银行净损失达3亿美元,而2004年91家德国银行不仅从亏损的泥潭中走出来了,并且还盈利142亿美元,只有德国裕宝银行仍然损失惨重,但是由于该银行6月份已被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收购,因此该银行以后将从德国银行的名单中消失。总的说来,德国银行业发展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其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有所改善,但人围的91家德国银行的平均核心资本回报率只有6.8%,在欧盟中最低,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显然逊色不少。除此之外,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银行的盈利仅占1000家银行利润总额的2.6%。像过去10年的日本银行一样,德国银行在德国经济复苏进程中成为经济的桎梏。
伍旭川:排名显示,2004年,日本银行业的情况明显改观,最瞩目的成绩是将其不良贷款率降至1.2%,显示出较明显的复苏势头。106家人围的日本银行除了三井住友和日联银行外,核心资本回报率平均为10.7%,总体盈利为324亿美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2003年日本入围113家大银行,利润额为149亿美元,2002年净亏损393亿美元)。日本银行业的恢复与经济复苏紧密联系。但最为重要的是日本自身政策的转变,即日本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不良贷款的严格限制,有效地改善了日本银行的资本质量。但是总体来看,日本银行盈利水平与其规模仍然很不相配,106家大银行的累计总资产占1000家银行的13.2%,一级资本占11.1%,而利润仅占5.95%。从银行排位看,前10家大银行中日本依然只有2家。
此外,俄罗斯银行盈利水平引人注目。尽管存贷款利差下降,利润率仍高居世界前列,在此次最新排行榜上,俄罗斯22家银行上榜,年平均资本利润率从2003年的21.5%增加到了26.1%。排名对俄罗斯银行业的评价是,从商业发展角度上看,相比美国银行,俄罗斯银行利润率较高,仍是世界上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发展前景广阔。
在此次上榜世界1000强的俄罗斯银行中,俄罗斯标准银行利润率最高,2004年仅凭消费借贷一项就净赚40多亿卢布(约合1.39亿美元),在利润/资本比方面,以76.11%的水平居世界25强银行中的第4位,利润/资产比指标为14.05%。此外,在资金利润率方面居于世界前列的还有俄储蓄银行,以48.38%的水平位居第21位。在资产利润率方面,国家储备银行占第6位,为12.43%,跨工业银行第14位,为6.12%,天然气工业银行第24位,为5.15%。
总体说来,中东欧,包括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仍是经济高增长地区,银行发展势头强劲,积极扩大利差服务、抵押贷款、消费信贷规模,提高利润率,发展前景乐观,不过同时也伴随着较大风险。
唐恩: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的银行业仍然以中国的四大银行、澳洲的四大银行、韩国的六大银行、新加坡的三大银行为主。中国银行排名的大幅度提前得益于央行的巨额注资,使得其一级资本增长了52.8%,达到349亿美元。从亚太区银行业的收益情况看,印度银行整体状况较好,22家印度银行的资本回报率由去年的27.1%上升到32.8%,其次是新加坡的银行(19.9%)、韩国的银行(18.8%)和中国的银行(16%),中国台湾的银行最低,仅为7.6%。从排名来看,除了中国银行,中国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本次排名都略有下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有升有降。
余闽华:除了以上特点以外,2004年的排名还反映了以下情况。第一,2004年,在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稳定、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国际银行业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盈利能力也得到普遍提高。1000家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从上一年的0.8%上升到0.9%,而一级资本收益率则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随着大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由少量顶级银行构成的巨型银行的集团已经呼之欲出,从一级资本的角度来看,前五家大银行(花旗、JP摩根、汇丰、美洲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正逐步跃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他们的一级资本均在60亿美元以上,领先紧随其后排名第六的皇家苏格兰银行200亿美元以上,而今年将完成的东京三菱银行和日联银行的合并将诞生又一家资本超过600亿美元的银行巨头。
第三,在全球一级资本最大的银行排名中,美国银行业依旧占尽风头,花旗银行以744.15亿美元一级资本继续名列榜首,JP摩根和美洲银行分列第二和第四位,按市场价值排名的结果与之十分吻合,上述三家美国大银行在前四位中占得三席。近年来美国银行业兼并收购活动不断推进,规模和资金实力日益增大,并不断适应
跨国公司向全球扩张的融资需求,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打破了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和欧洲称霸国际金融领域的格局。
第四,欧洲和日本的银行在盈利水平方面与美国银行有一定差距,但在资产规模方面则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瑞士银行以1.53万亿超越花旗集团而位列榜首,总资产前25位的银行中欧洲银行就占了16家,一方面体现了欧洲作为世界上金融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地位并未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欧洲大陆全能银行模式在金融混业日成趋势的今天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并购潮流不止,核心业务至上——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伍旭川:此次排位表明,世界银行业发展不均衡愈加明显,挑战更加严峻,合并和收购仍将是全球银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国际银行集团在过去的几年中各显神通,迅速抢占市场份额,通过不断并购达到规模扩张、增加利润,从而大幅提升国际排名。大银行的扩张从以下的数据可见一斑:全球前5家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达3380亿美元,占1000家一级资本总额的12.3%,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全球前25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占总额的35%,资产占总额的38.6%。从规模上看,银行利润和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核心资本与资产的增长反映出来,随着银行之间的兼并与收购的加剧,进入全球1000家银行的门槛越来越高,以往的1000家银行一级资本的门槛是1.72亿美元,现在提到了2亿美元。1000家银行核心资本总额达到2.7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5.2%.资产总额达到60.5万亿美元。
庙恩:国际银行业的持续兼并是有因可循的。由于国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将业务集中于单一市场的风险增大,而通过并购实现区域和业务范围的扩展可以达到这么几个目标,第一,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成本;第二,通过兼并使业务分散到不同产品线或地区;第三,通过在地域上的扩张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负债融资的风险;第四,通过分散化效应降低经营风险。
风险分散化因素使得规模大的银行受经济周期影响更小。正是出于上述原因,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将跨行业、跨境合并作为规模扩张、分散风险、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最近几年,美国、欧洲的商业银行在海外资产总额增长速度均高于在本国的增长速度。花旗、汇丰集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业务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当本土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时,海外业务的缓冲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余闽华:的确,通过并购实现超常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环境下当今世界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并购并非单纯追求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张,提高银行的资本收益能力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日益成为银行业最关注的目标。
银行的业务发展与其规模息息相关,对一家银行而言,具备一定的规模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又可以占据广泛的市场空间,银行固然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开设新的营业机构达到扩大规模的目的,但需要的时间长,往往无法把握市场转瞬即逝的机会而无法在同业竞争中把握先机,而采用兼并收购的途径,银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确立在某个市场的优势地位,或者迅速打人某个新开发的市场。银行业的并购活动由来已久,但70年代开始于主要工业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进程才使银行的并购活动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少的限制,银行的并购成为金融业重建的重要方式,并购使银行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业务范围更加全面,竞争实力大大提高。
王泽森:在美国,银行业的兼并和收购在过去十多年中一直是银行业发展的主线,1995年8月大通曼哈顿银行以100亿美元收购化学银行,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1998年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美国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合并,美国第一‘银行公司和芝加哥第一公司也合并,这些并购大大提高;了美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近期,美国银行业合并重组之势可能又将继续发展,美国银行业巨头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目前正在考虑各自的收购计划。
欧洲货币一体化创造了统一的货币和市场,推动欧洲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的并购重组。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加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欧洲银行业加快了并购重组的步伐。继法国巴黎国民银行与巴黎巴银行合并后,德国安联并购德累斯顿银行,法国信托与储蓄银行合并,英国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合并,西班牙国际银行2004年完成了对英国阿比国民银行的收购。
长期以来,日本银行的数量较多(2000年时超过200家),相互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各大银行为巨额不良债权问题及经济衰退所困,实力明显不如以前,各大银行深感只有提高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才能遏制不良债权问题的发展,日本政府也积极鼓励金融业进行重足,扩展生存空间。2001年,日本11家大银行经过一番分化组合,组建了四大金融集团,2005年2月,日本第二大银行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与第四大银行日联集团签定合并协议,根据《银行家》杂志的数字,两者合并后资产总额将高达1.7万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集团。
余闽华:除了并购以外,一些过去积极从事并购活动的国际大银行也在进行结构调整,剥离一些非核心和非优势资产,集中发展核心业务。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大银行结构调整,就是花旗集团宣布将出售其旗下的旅行者寿险和年金公司及几乎所有的国际保险业务给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这次剥离以后,花旗集团将基本不再涉足保险市场。实际上,除了保险业务外,花旗也已经开始对其投资银行业务作调整。2004年,花旗已考虑是否继续保留其资产管理业务,这项业务是花旗金融超级市场战略中投资业务的一个主要标志。此外,就在出售旅行者保险业务以前,花旗也陆续分拆了其他许多与其战略发展模式不再匹配的业务线,而与此同时花旗也在继续购并一些能够增强其核心业务的机构,最典型的有最近决定收购德克萨斯州的一家拥有100多个消费者零售分行和12万个人账户的中型商业银行。这进一步显示了花旗减少其他业务,向银行核心业务集中的决心。无独有偶,今年美国运通集团也宣布剥离其旗下有着1.2万名员工、管理资产达4100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
国际大银行规模的扩张或者瘦身,经营结构的调整或者转换,都与其经营战略密不可分。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大银行都已经采用经济业绩衡量和经济资本配置作为主要指标和工具从事业绩评估,配置资本和制定业务发展战略,确保增长和回报匹配,来代替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这些指标。无论是无所不包的金融百货公司还是集中资源于最具有增长和收入潜力的核心业务,重新走向专业经营的道路,都反映了国际大银行对市场变化的一种主动性调整。
增强实力、提升国际排名——中国银行业面对的现实课题
唐恩:当前世界经济趋势向好,但国际金融领域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明显差异,已经通过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得到验证。如何快速提升我国银行实力与排名,扩大国际影响,是我国银行亟待考虑的问题。为此,国际银行集团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首先就是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
近年来,国际银行集团将焦点集中在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市场。参股国内银行成为国际银行在中国市场扩张的主要方式。国际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首先以入股中国的中小银行为开始。以入股南京市商业银行为起点,国外金融机构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的中小银行。汇丰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荷兰银行等,都在积极参股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中小银行。国内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如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渤海银行、西安商行、济南商行等,已经引进了国外战略投资者。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近期也将尘埃落定。在地域上,国际银行业争夺中国重点目标以京沪深为中心,向周围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辐射之势。所以中国的银行要做大做强,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战略定位。
伍旭川:其次,发展国内零售银行市场和中间业务市场,也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里,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普遍都降到了历史低位,商业银行利息收入面临压力。在各种有利因素和压力的刺激下,各地区银行业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不断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包括:将业务发展重心由批发银行业务转移到零售银行业务、加大了对批发和零售的非利息业务的开拓力度。如花旗银行2004年零售业务增长了63%,创造了131亿美元的利润。汇丰银行零售业务创造的利润占到了总利润的49.6%。
从国内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04年底,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接近12万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加1.59万亿元,这确实也给国内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与此同时,国际大银行对中国潜在的零售业务市场也是虎视眈眈,许多进驻中国银行业的国际银行与国内银行合作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抢占这一块市场,但碍于目前政策限制,暂时无法形成大发展。但是,2007年我国金融业全面放开后,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上必将掀起新一轮的竞争狂潮。从目前一些国际大银行的动向看,他们的发展策略是非常明显的。如渣打银行计划大量增加网点扩大零售业务,并在2015年取得中国零售银行业务市场5%的份额。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的全球性大银行也意欲在中国的零售市场大展拳脚。此外,欧洲、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是银行实现盈利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从国内银行业目前发展现状看,利息收入仍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非利息收入业务在我国发展有一定难度。但同时应看到,与发达市场巨大的差距也预示着我国银行业收入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空间巨大。具体来看,对公业务要大力发展本外币联动的一揽子金融服务,重点拓展低风险的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业务。零售业务力推以保险、基金为主打产品的财富管理即理财业务(treasuremanagement),通过提供多样化、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吸引中高端客户。
唐恩:最后,确立在资本约束下的稳健经营策略意义重大。
美国、欧洲、日本的银行业在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资本充足率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美国银行业核心资本充足率即已达到8%以上,欧洲银行和日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0%~12%的水平,同时在效益方面保持了较高的核心资本回报率。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环境下,随着“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的深化,银行资本的短缺已成为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督促银行进行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因此,在我国目前银行监管和资本约束下,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已成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现实选择。稳健经营包含了以下基本涵义:一是必须符合各项监管要求,包括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二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核心资本。此次排名看重的是银行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依据是核心资本的规模,因此,中国的银行应将重心放在核心资本的扩充上而不是总资产规模的膨胀;三是银行风险资产总量与资本相匹配,即实现风险可控条件下的规模扩展i四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给股东和投资者以满意回报。
总之,我国银行要应对面临的挑战,一是要积极争取提高核心资本水平,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二是加大力度进行结构性调整,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竞争力的提高是实现规模扩张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质量、效益、规模和结构的协调发展。
尚未能反映全部的风险——排名的局限性
余闽华:全球银行业排名的发布,既是银行业的件盛事,又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无声竞争。排名对银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对银行同业交易来讲,银行排名是一项重要的信息。银行同业交易包括股票交易、外汇交易、债券交易,以及同业拆借和托管。许多银行有自己的信用分析师来监测交易对手风险。一家排名较好的银行可以从其它银行那里得到资金,并且可以跟其它银行有更多的商业机会。其次,获得较好排名的银行可以提高其存款人和债权人的信心,使他们增强安全感,从而会比较乐意接受较低的利率水平。另外,由于投资者通常会认为排名高的银行盈利性较强,而风险较低,因而好的排名往往还可以提高银行的股票价格。
王泽森:排名除了对各方均有好处以外,银行排名有时可能会误导我们对银行业风险和收益的理解。特别是当我们不能区分各种排名的类型时,这种误导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次的排名主要有资产:规模和核心资本等。
(1)按资产规模排名。根据总资产排名是传统的排名方式之一。但根据资产规模进行的排名,并不能说明银行的质量,比如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许多差的银行通过并购,在规模上成为超级银行,但在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却仍然很差。然而,在多数情况下,资产规模很大的银行往往破产倒闭的风险较小。中央银行并不想看到发生大银行倒闭的情况。因为一旦大银行倒闭,整个银行业和经济体系将会受到沉重打击。因此,中央银行会通过注资和并购其他银行等方法,竭力挽救那些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的大银行。
(2)按核心资本排名。核心资本主要用来衡量银行的资产净值规模。资产净值为债权人和股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当银行破产时,债权人和股东可以通过资产清算收回一定的资金。此次公布的按核心资本排名的世界前25家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均榜上有名。这个排名能鉴定出银行信贷质量吗?答案是“不能”。
以下表为例。目前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低于4%,如
果一家银行拥有如下资产和核心资本:
银行的各类资产被赋予的风险权重在0%(低风险)至100%(高风险)之间。风险加权资产是银行各类资产与其对应的风险权重之积,所有的风险加权资产之和就是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在上面的例子中,银行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均为500亿美元,因而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也为500亿美元。该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远高于4%的最低限定水平。然而,该比率并没有考虑资产质量。假设这家银行高风险资产的不良贷款率为20%,则意味着一年以后,它将会损失100亿美元的贷款,因而成为负净值的银行。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低风险资产和高风险资产在内的各类资产的不良贷款率,大致在5%~15%之间。在此情况下,上个例子中的银行,贷款损失将在50亿美元至150亿美元之间。从技术上讲,一年后这家银行就会破产。虽然这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但很难说它是安全。简而言之,核心资本规模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并不能说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余闽华:按市场资本总额和评级机构的评级进行排名也有一定局限性。对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银行,可以根据它们的市场价值进行排名。如果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市场,所有关于银行的信息应该在股票价格中反映出来。这些信息包括盈利能力、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等。资产质量差的银行,由于投资者预期它们的信贷损失较重,其股票价值和市盈率会较低。
按市场价值排名成本低且实用,但是许多银行都不是上市银行,故也有其局限性。银行排名最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著名信用评级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的评级进行排名。这些机构已经树立了独立评级的良好信誉,而且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它们的评级与银行破产相关。这些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会考虑许多因素,诸如国家风险、盈利能力、风险管理、公司规模、资产流动性、资金来源、管理质量等。
王泽森:总体来看,银行业排名在监控交易对手风险,以及决定提供给交易对手的信用额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根据资产规模和核心资本进行的排名,由于不能识别风险,并不能帮助银行进行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市场价值排名法虽然不错,但是由于许多银行并不是上市银行,也有其局限性。评级机构的评级是可靠的,然而,有时他们不能提供显示银行崩溃的主要指标。
交易对手风险分析在全球主要银行机构中不断发展成熟。它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货币风险、证券市场风险、银行业风险、政府债券收益、公司债券收益、股票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在全球银行业,来自同业交易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对银行业来说,交易对手风险分析值得他们去花费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