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与融合

2004-05-21杨晓娟

雕塑 2004年2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艺术设计

杨晓娟 远 宏

主持人语:公共艺术的概念是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具有以广大民众广泛参与为特征的艺术形式,就其表现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言,又体现出多元、复合、模糊的动态性特征。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通俗与高雅并存,永恒与时尚同在;文化与商业互动;物质与精神相依。因此,缺乏对公共艺术理论的讨论、无益于产生完善的作品实践,我国的现状正如世界著名公共艺术家关根伸夫所言:“以我之见,中国的(公共艺术)尚处在‘量重于‘质的时代”。其原则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文化观念上、运作机制、社会传播等方面,还是在行政方式乃至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上都滞后于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到成长的迫切要求。 ——董雅

Chinese art is born with the public art. From the ancient clay arts to modern chinese devices and decorations that are used in square and architecture, it only wants to satisfy or transcend the masses appreciation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wishes and show the constructive needing of humanity.

The chinese art which derived from the living needs of people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umanity public environment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at germinating stage. Badly primitive living conditions had promoted the public concepts and conscious to all districts people to depend on each other or live together. On the other hand, it had also promoted the common things that were based on above to create conformation. When people fabricate many kinds of shapes concentrated the same belief of certain groups with the clay with their own hands and when original inhabitants in Australia draw beautiful pictures on cliff with colored kaolin and when magnificent sculpture in roof. Buddhist temple decorated with ceramics fresco, unrivaled terracotta soldiers in Xian and graceful ceramics in Portugal, Italy and Middle East emerged in front of us, ceramics seems to the central carrier of each kind of cultural essential i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public art. The individual belonging and cohesion of colony become conforming and shaping to a kind of culture and come to finish the regional, racial, characteristic and traditional practicing step by step. Finally, they become a public humanity conception which can not be replaced by anything.

陶瓷艺术与生俱有公共艺术特征,从远古的筑泥为器到今天广场、建筑上陶瓷材质的装置与装饰,以满足并超越公众审美心理和愿望的姿态,坦呈着人类的营造需要。

起源于人类生活需求的陶瓷艺术,在萌芽阶段便与人类的公共环境和公共心理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恶劣的原始生存条件,促进了各个区域人类互相依赖、共同生活的群体意识和状态,也促进了以此为基础的共同的物质创造形态和审美标准。当人们将采挖到的泥土,亲手捏塑为凝聚着某一群体共同信仰的各种形态时,当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将有色陶土和釉料涂在悬崖峭壁上,勾勒出精美的图画时,当华丽的屋顶陶塑和陶瓷壁画装饰的佛寺古庙、叹为观止的西安兵马俑以及葡萄牙、意大利和中东地区的优美瓷砖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陶瓷,似乎成为了建筑设计和公共艺术中每一种文化要领的核心载体,而附着之上的个体归属感以及群体凝聚力则衍生为一种文化的整合和塑造,并逐步完成着地域的、种族的、个性的乃至传统的历练,成为不可替代的公共人文理念。

历经时代的变迁,这种根植于人类意识深处的群体归属意识,却始终贯穿于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变革中而没有改变。虽然表达方式逐步趋向多样化,群体的界定逐步呈现细分化和多层次交错,但人类追求群体归属的心态似乎更加的明确和直接。今天,具有公共空间的城市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巨大的人口磁铁,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温床。城市,作为人类生活、沟通、学习和复杂的商业运营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员,集中了他们的体力、智力和创造力,也集中了他们的年龄、种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公众的、私密的,个体的、群体的,大型公共空间和私人居住空间的并行互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混合物,也构成了对于归属感和公共意识更为复杂的需求。

公共艺术以对应、满足并升华这种需求为出发点,散布于城市广场、建筑、花园等地的多种多样的装饰和装置艺术品中,将人们归属情感援引到一种更为高尚的审美形态过程中,并得以升华。

现代陶艺,作为陶瓷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吸收了现代绘画、雕塑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段,同时又保留和充分发挥了陶瓷工艺特有的美感形式和工艺效果,它直接取材于泥土,经水的洗礼,火的熔炼而成型,具有回归自然的天然属性;在陶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创造性和陶土、釉料乃至烧制工艺的偶然性、随机性效果,又构成了它特有的古朴、自然而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特征。陶艺以其独特的本体属性,不仅仅满足于个人收藏或单纯的室内陈设品,同时,在公共环境的广阔性,公共艺术创作手法及媒介的多元性,空间表现的三维性成为一种共同的期盼,陶艺便步入公共艺术领域并找到了存在和生存的理由。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人”,创造符合“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空间环境,满足“人”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需求。因此,当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成为公共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陶土材质本身的自然属性使它像一个朋友一样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泥性的温暖,天然流动的釉彩,或供人攀爬,或让人倚靠,或可坐可骑,较之于传统公共环境雕塑的距离感,使人们更加多了一份参与并得以交融愉悦和满足,这是源于生命本质的亲切感受。除了倾向于工业风格的高精密的不锈钢、预制件、石材等极为普及的材质,陶瓷材料以其古朴、自然、自由的可塑性,加上经过火的煅烧所产生的独特魅力,极大地丰富公共艺术设计的多样化。同时,也为现代陶艺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当然,对于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的适应性,传统的解释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造形,要求形态不能仅拘泥于器物的传统形式,而应根据特有的环境需求具有创造性的设计,运用流线型或几何形态体现简练、理性或速度,以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二是对装饰主体的适应(即从属性),可视为装饰主题不可分割的部分,要求与装饰主体协调统一;三是材料工艺的适应,应便于生产、制作。

由于现代公共艺术越来越趋于综合,公共环境的壁画形式也早已超出了“绘画”的界限。仅就材料而言,石材、木材、金属、玻璃、陶瓷、织物等多种材料于室内的墙壁,也适用于、依附于建筑外观的墙面,陶泥、陶釉在制作烧制中表现出的随机性和偶发性,体现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流动感,弥散着审美创造的随机性韵味,而陶质材料的属性与建筑本身也形成一种自然的默契。作为公共环境中的陶瓷壁画同展览会上的纯欣赏品,在内容形式、作用性质和艺术风格上,显然不能等同看待。前者更注重同整体的公共环境气氛的和谐统一,注重与主体共同为人们创造一个抒发情怀的心理空间。材料、工艺手段的独特性,决定了陶瓷壁画这一形式的独特性,因此陶瓷壁画作为一种新的材料介入公共环境,其创作是在特定的公共环境中设置景观,强化建筑空间的视觉效果,以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这是一门公共性的艺术,是为他性的创作,是要求艺术家从纯粹的自我创造行为转向为他性创作形态的一个跨越。

在日益飞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家同样要面对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生活。从中小城市到大都市,公共环境已纳入总体战略规划,城市的深入发展,将对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的社区化发展将触及更广泛的领域和深层次的文化指引。著名艺术设计家袁运甫先生指出:“公共艺术的强势发展,亦是中国特色的新现象,它应该成为艺术大家族中的新时尚。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区域文化多中心,各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建构自己的价值评述体系,成为能有效面对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审美体系的标准。中国当代的社会发展,亦为我们艺术家提供了这一历史的契机,我们没有回避和错失这一机遇和挑战的理由。”

今天,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宏观规划性日益得到重视,以往先建筑或公共环境,再接受所需艺术品的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艺术家得以从一开始便参与到设计之中,因为参数和限制可以预见,在不损害设计与功能的情况下,可以消除不利因素,艺术家的创造潜力被激发出来,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变得融洽了起来,使得一个真正成功的项目,成为建筑师、艺术家和景观设计师共同合作的结晶。美国波士顿公园的陶瓷喷泉,以其独特的表现形态成为审美与功能结合的完美典范。由此可见,具有纯粹艺术特征的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设计后,其创作形态和创作理念以及创作思维,都将伴随并迎合公共艺术设计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这无疑也为现代陶艺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现代陶艺介入当代公共艺术设计思路的拓展,是现代陶艺走出象牙塔步入公众视野的一个奇妙的结合点。中国陶瓷自古以来就与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虽然现代陶艺的发展深受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但是,在公共艺术这一新拓展的领域中寻找到更加贴近公众,更加贴近时代要求的最佳途径,也是指日可待了。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艺术设计
趣图
陶瓷艺术作品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陶瓷鉴赏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