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04-05-21潘建波

雕塑 2004年2期
关键词:情趣雕塑传统

潘建波

Chinese plastic art is of long standing and splendid.

Mak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history of plastic ar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culpture rooted in the fertile soil of Chinese culture has formed various planar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es of multiple types, styles and material qualities in its flow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y are linking up intense national spirit, conveying the Chinese Nation's aesthetic sentiment and artistic pursue.

Nevertheless, fac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urrent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ur plastic art has also confronted with the collision and choice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times" as well as "foreign culture and local culture". How to cope with this contradic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hand-dow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lastic art.

Firstly, it should be put into the opening environment for constant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oming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without interruption, so as to achieve innovations at the same time of development.

Secondly, during the course of hand-dow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lastic art, it is important to correctly grasp the wor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f course, we are not exclusionists, nor do we agree with "thinking no small beer of ourselves" and refusing to make progress. All those fresh and lively manifestations and expressive contents, and new sculpture structures and languages brought by hi-tech and new materials, should be digested and absorbed, so that we can live up to "make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and weed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th the new".

It is only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ed inheritance, absorption and innovation can Chinese traditional plastic art realize its overreach!

中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远在原始社会,先人们打磨的石器,应当说就是中国雕塑艺术中“雕”的雏形;以土作偶、制作器皿,可以说是“塑”的早期产物。这些作品虽然制作粗糙、手法稚拙,却已显露出我国先民们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商周时期,青铜的灼热液体,熔铸出了世界雕塑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年代。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西汉大将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是我国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它那浑厚、质朴、豪迈、奔放的风格,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股“东方雄风”。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直延至隋唐宋元时期,我国的石窟艺术与佛教造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以及乐山大佛、天禄辟邪……等,许许多多雕塑精品横空出世。

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了由盛入衰的轨道,雕塑艺术也深深地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然而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开始走向民间与世俗生活相融合,因而也出现了不少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精雕细刻的好作品,使得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精髓与文脉得以传承与发展。

纵观雕塑艺术的历史,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中国传统雕塑,在历史演进的流程中,形成了多种类型、多元风格、多样材质、平面与立体的各种形态。它们绚丽多姿,美不胜收,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贯穿着浓郁的民族精神,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有随着其经济的优势而倾销到世界各地的趋势。面对当前的这种文化背景,我国的雕塑艺术也因此而遇到了“传统与现代”、“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抉择。如何面对这个矛盾,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一个重大的课题。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决不像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那样简单。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应当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在它行进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吸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涓涓细流,并借此滋养自己,补充活力,形成流动的态势。

以我国传统雕塑艺术为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地中海与印度洋沿岸的犍陀罗风格传入中国,很快就被我国的佛教雕塑艺术所吸纳,从而形成了“曹衣出水”、“瘦骨清象”的魏晋之风。近代,更有许多外来艺术的精髓被消化吸纳后,融汇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所以谈到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首先应当放在开放的环境之中,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去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第二个需要论述的问题,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这四个字的正确把握。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简要地说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价值规律的取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作原则与创作方法。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对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中,蝙蝠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吉祥物”。人们喜欢它“遍地是福”的谐音,以此祈求“吉祥如意”、“五福临门”。然而在西方的不少国家中,蝙蝠被视作动物中的“丑角”,是令人讨厌的“吸血鬼”、“变色龙”,因而它不可能作为一种“吉祥物”出现在任何的艺术作品里。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审美情趣与美学价值取向的差异。

诚如一位雕塑大师所言,任何一件雕塑作品的价值体现,并不产生在这件作品完成之后,而是产生于这件雕塑作品与时代与人民的交流互动之中。也就是说,只有被这个时代的人民所理解了的雕塑作品,才有其存在的价值。由此可见,那种不考虑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心理定式、艺术情趣,而盲目地照搬西方模式、或外国流行的所谓“时尚之作”,其结果往往会遭到时代的冷遇,或被人们弃之如敝履。

当然,我们并不是排外主义者,也不赞成固步自封的夜郎自大。世界各地的当代雕塑,随着社会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情趣与知识结构的改变,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凡是那些新鲜活泼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以及由高科技、新材料所带来的新的雕塑结构与雕塑语言,我们都应当加以消化与吸纳,做到“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也只有在不断地继承、吸纳、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它自身的超越!在当前中华民族重振雄风的历史大背景中,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也必将以其独特的姿态和绚丽的光彩,绽放在世界雕塑艺术的百花园中。

猜你喜欢

情趣雕塑传统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爱情趣数字
写实雕塑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少年力斗传统
四格情趣
清明节的传统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