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丛祠

2004-04-29杨致白

青年作家 2004年9期
关键词:望帝杜宇郫县

杨致白

朋友定居海外十几年,已过天命,忽然生出思乡情。遂回国与诸友相约造访望丛祠。

出省会成都西去二十公里的郫县城南,有一座望丛祠。顾名思义,就是为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令建造的祠堂。

红墙灰瓦围绕着两座巨大的不知真假的陵冢。陵前有碑,一座写着“古望帝之陵”,另一座写着“古丛帝之陵”。民国八年五月熊克武敬立,但懋辛敬书。立碑者熊克武乃当时四川督军,但懋辛则为省主席。坟上约有千余株大柏树,傍晚时分,夕阳映着寂静的祠堂,使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连这个景观的名称“古柏伴蜀魂”也有沉重凄切的味儿。每当初夏时节,成群的白鹭在树枝上起起落落,数量之多,游客随时都可能被他们的排泄物击中。这本已是成都平原上少有的奇观了。更为奇特的是,据说它们从不飞出陵园到别的地方,永远都在这里栖息。

这里还有许多唱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杜鹃鸟,以及因鸟儿不停地唱,以至嘴角滴血生成的鲜丽的杜鹃花。郫县别称杜鹃城,即因此得名。关于蜀王杜宇死后变作杜鹃的传说有许多,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杜宇本为岷山人氏,即当今的汶川人,因勇武善战把疆域扩张到了成都平原。但最终被人暗算失掉王位,后在交趾(现越南)立国,始终没能回归故里郁闷而死。死后仍不甘心,遂化作杜鹃,呼唤他的旧部“不如归去”。不论这个传说虚构的成分有多大,历代文人雅士以此为题的吟咏可谓多矣。诗圣杜甫有“古时杜宇称望帝,魂化杜鹃何为细”,贺铸有“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甚凄切,杜鹃啼血”,柳永有“听杜鹃声声,劝人不如归去”等等名句。不过其中恐怕最著名的要数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觅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句了。只不过,文人雅士的诗句多半是为男女情爱而作,跟当初蜀王杜宇的故事大相径庭。

丛帝鳖灵即开明王朝的功绩却在于治水。据说杜宇晚年遇岷江发大洪水,无计可施指派时为宰相的鳖灵治水。鳖灵消除水患后取而代之为蜀王。距今两千多年建成的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是鳖灵之后好多代的事了。《水经注》有云:川东为沱,开明所凿。

进了大门转过照壁后就是大殿,殿内塑有望丛帝铜像,也有匾对,殿外匾上题着“圣德盛道”“造福海邦”“泽惠西蜀”等。还有两副对联,一副为大殿旧联:

蜀国破天荒忆冠裳让后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远

巴人悲地载傥花凤来时杜鹃啼处千秋风雨二陵多

另一副短些的对联则显然为今人所作:

记艰难蜀国丰功传鳖相

开玉垒望帝春心托杜鹃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古蜀文明出于《水经注》以及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基本上由望帝始。诗仙李太白曾有诗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们有理由相信,由望帝再往上溯至蚕丛柏灌鱼凫差不多完全是神话,没有确实的资料可查。至少,在三星堆遗址未发现以前是如此。由于近年在郫县城北发掘出来的古蜀城基,再次证明三千年以前,蜀王杜字教人农耕、开明丛帝治理水患故事,并非仅仅是神话,而是实实在在建立起了独树一帜的古蜀文明。

我和几位朋友逛完望丛祠,即找到一处阔约百亩的荷塘。刚入初夏,田田荷叶袅袅婷婷,几座竹楼搭在荷塘中央,颇具风致。刚刚坐定,便来了一场骤雨,雨中观荷别有一番难得的情趣。在座诸友,非长于诗便长于文,无不感慨万端。李商隐有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里虽是新荷也还耐听,比较残荷就显得欢快得多。我根本不会作诗,不过,因为是陪同漂流海外十几年的朋友,还是应付了一首,其中最后一节:

看友人早生的华发牵乡愁几多

凭异域的风雨和刀剑肆意雕琢

问相邻的望帝何时化作杜鹃

归去时可曾有过些许的寂寞

朋友们说,怎会有一些淡淡的伤感,我想,许是蜀魂溶进了诗句吧。

猜你喜欢

望帝杜宇郫县
传统郫县豆瓣和红油郫县豆瓣后发酵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差异分析
The Sad Zither
望帝是不是无罪被冤杀的人?
光荣的“逃婚新郎”
锦瑟
郫县豆瓣中一株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
昨天
郫县豆瓣:打造区域品牌样板
聚焦“最美创客小镇”记录成都郫县的创业“春天”
不好惹的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