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当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来

2004-04-26余慧娟

人民教育 2004年1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中学语文语文课

余慧娟

本刊讯    在新课程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学遇到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找到解决之道?7月中旬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的“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暨对策研讨会”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上课和交流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难以到位。由于文本理解的多义性,教学中所应该择取的资源和方向存在诸多干扰,教师在课前确定教学目标时容易走偏。因此,深入而透彻地解读文本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锻炼的一项基本功。同时,也要避免受某些教材课后练习题的不良影响。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成为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有了现代媒体,教师的示范还重不重要?多媒体的演示,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是否就不应该使用了呢?专家认为,多媒体有它自身的优势,当扬其所长,但要有节制地使用,坚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原则,而教师的基本功仍不可废弃。也有专家认为,重要的是让多媒体在最平常的课上发挥出它的长处,为平时教学节省出时间来。

另一个颇引人注目的难点来自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界限问题。此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科融通和目标多元,对此不恰当的理解导致一个普遍的现象:语文课没了语文味,语文被过度拓展。这一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课中表现得诚为明显。语文课程标准组负责人巢宗祺教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于:词语丰富、语言表达的实践,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在一个个生活情境里建立起自己的话语系统,同时附带开阔视野,增长其他知识。切不可忘了语文课作为语文学科的根基。但学科界限如何在实践中恰当地去把握,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这次会议,共安排了7节不同文体的中学语文研讨课,授课教师来自不同省(区)的实验区。每上完两节课,由讲课教师、听课教师自由发表感想和意见,并請语文课程标准组的专家评课和做出回应。真实、民主、开放、平等的对话,使得诸多问题得以浮出水面。与会教研员、教师大多感觉收获丰实。

据悉,这次研讨会是教育部新成立的“语文新课程推进研究”项目组的首次活动。今后还将继续开展,以此跟进、支持语文教学的实践。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中学语文语文课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