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大爱温润课堂

2004-04-26赖配根

人民教育 2004年17期
关键词:金花大嫂大娘

赖配根

接续 上个世纪90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余绪,更重要的是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地带的挺进,今日的语文教育,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转型——语文教育的观念正在变更,教学行为正在转变,教师角色面临转换。有人说,语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进在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拐点上,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比喻。

所谓拐点,就是说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坠,拐点上的人和事,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语文教育最终将作出何种选择,只能依据教师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因此,我们期待教师用丰富的创造性实践,给抽象的教育理念定义生动的内涵,给未明的前方提供理性的选择。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收到了两份教学案例,北京窦桂梅老师的《亲人》和江苏袁卫星老师的《永恒的眷念》(拟择期刊发)。令人惊异的是,它们都采取了主题或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主题教学是窦老师继“三个超越”之后的创新实践,专题式语文学习则是袁老师耕耘数年的心血结晶。这一北一南的不谋而合,是不是预示着语文教改的某种趋向呢?

但让我阅读时感到无比温馨的,主要的不是这些形式上的新意,而是流淌于课堂的爱流。不约而同地,两篇案例都涉及教育的一个核心话题:爱——爱亲人,爱周围的人,爱千万里之外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爱天下所有的人。这是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大爱。

我以为这是行进在拐点上的语文教育更应该注目的地方。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而我要说,有了爱才有教育的一切。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宽容的母亲,是生命的甘霖,是人性的基石,是道德的起点。但我们曾经或者把爱抽象为空洞的天理,或者把爱庸俗化为利益的交换,或者把爱等同于虚伪而拒绝博爱的情怀。于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倡导无爱的教育。至今在一些学校里,我们不难看到豪华大楼的威严,却看不到人性的光芒:我们不难发现冷漠,却找不到充满爱的目光。在许多貌似活泼的课堂上,教师竭力想表现自己的爱意:“老师真喜欢你!”“啊啊,让我们握握手!”笑容是刻意修饰的,动作是夸张矫情的。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心灵已经如何的苍白,我们的精神已经如何的贫困。

因此,我们不妨说《亲人》和《永恒的眷念》是一种可贵的回归:教师不仅赋予了爱新的内涵,而且让爱化为涓涓细流,灌注到每个教学细节中,从而使每个学生的精神细胞多了一份高贵。明天的语文教育是不是该从这里吸取一些精神养料呢?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在于大爱:教师要把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不只需要技巧,更需要大爱。中小学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爱是对人世深切的感悟,是对人生无限的眷念,是对一切生命深深的同情。只有这样的大爱,才能唤醒蒙昧的灵魂,才能让心灵沐浴到人性的光辉,才能让课堂充满高贵的气息。

案例

亲人

窦桂梅

说明:本课是围绕小学六年级的《再见了,亲人》一文,以“亲人”为主题进行建构重组而成的。共两节,80分钟。

链接:《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窦桂梅,刊于《人民教育》2004年第12期)

一、引入——理解“亲人”。

师:请跟老师一起写“亲”字。

师:(出示课件“亲”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祖先看到枝叶的繁茂,联想到是下面的树根给予的营养,从而创造了这个字,用来指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学生跟着一起说出。)

师:我们叫他们是——

生:(齐)亲人。(师板书“人”,组成课题“亲人”。)

師:有时候我们用歌声表达对亲人的爱,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老师和学生一起哼唱。)

师:我们也用诗歌表达对亲人的爱,比如:“慈母手中线——”

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师:我们在课内、课外读过好多写亲人的文章,比如,五年级时学过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等。能否结合你的体会谈谈你对亲人的独特感受?可长可短,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我的亲人对我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生板书:不求回报。)

生:亲人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生板书:伟大、无私。)

生:亲人对我们的爱是博大的。

师:博大,是说你的爸爸妈妈对你宽容——(学生补充说出“理解、包容”,老师随即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师:你们对亲人有自己丰富独特的感受。亲人对我们的爱就是——

生:(齐)无私、博大、不求回报……

师:当然不只这些,所以我们说亲人是伟大的。

师: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生命就是亲人爱的阳光。

师: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有些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被我们称为“亲人”。比如,抗洪抢险的战士、“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不知道同学们看没看电视,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节目。谁看了,来谈一谈。

生:有成龙……(还有两个学生说出钟南山、杨利伟。)

师:还有一位75岁的老人叫高耀杰,收养了100多位艾滋病孤儿。还有新疆一位村长叫阿西木,地震使他失去了5位亲人,而他仍然抢救其他村民。你们要善于读生活这本书,这也是一种学习。这样的故事多么令人感动,难怪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岩松在讲他们的事迹时称他们是——

生:亲人。

师:(播放课件)下面我们选择其中的两位,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他们的颁奖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男生读)钟南山以无畏感动中国……

生:(齐)成龙以关爱感动中国……

生:亲人不仅仅是有血缘关系的,给予我们爱心的人也可以称作“亲人”。

生:我认为,在困难面前给予我们“雪中送炭”的人可以称作“亲人”。(生板书:雪中送炭。)

师:是啊,比如成龙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他给我们的是——

生:关爱。(生板书:关爱。)

生:钟南山不怕死亡的威胁,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以无畏感动中国。(生板书:无畏。)

生:这些人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能够挺身而出。(生板书:挺身而出。)

师:从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中我们感受到这份爱的力量,那就是——

生:(齐)雪中送炭、关爱、无畏、挺身而出……

师:毕竟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中华,所以从广泛意义上来说,炎黄子孙都可以称为我们的——

生:(齐)亲人。

师:下面让我们跨越国界,放眼世界,看看这两天报纸登载的两张照片。(播放课件:国外现代战争中受苦的人民。)

生:我看了这两张照片心里特别难受,觉得战争非常残酷。战争的残酷,在孩子的眼泪里。照片上妈妈带着孩子背井离乡,战争使许多人无家可归。

生:我从这名孩子的眼泪中看到的是他需要亲人的帮助。

生:也许他们不只是遇到战争,也许他们在那里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总之他们需要有人去救他们。

生:他们需要的是大爱。家人的、同胞的,甚至是超越国度的。我们这个世界还不祥和,还有灾难,当然包括人为的战争。有战争就会有眼泪,有战争就会有悲痛。

师:这让我们不禁想到当年的朝鲜人民,就在被侵略的痛苦与无奈中得到了一种伟大的帮助,这种帮助来自我们的——

生:志愿军。

二、深入——学《再见了,亲人》。

师:(出示课件“忆亲人”)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50年前的那次抗美援朝战争,一起回忆这次著名的战争中,千千万万个感人故事中的一个镜头。(放电影《英雄儿女》王成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片段,随后出示如下文字: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有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有: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毛岸英……)

师:(深沉地引读)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我们读过邱少云的故事,黄继光的故事,罗盛教的故事,还有毛岸英,他是一

生:毛主席的儿子。

师:他们帮助朝鲜人民经过3年的奋战终于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胜利。接着志愿军又留下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加起来就是8年。算一下,你们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几年啊?(生齐答:6年。)

师:再加上两年。你想想,和你的老师、同学朝夕相处,你们的感情那么深厚。他们经历了8年浴血奋战,感情也一定非常深厚。

师: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分手之际他们握着手说(边说边和学生握手,语气较平静)——

生:再见了,亲人。

师:就要上火车了,他们握着手说(和另一个学生握手,语气稍微上扬)——

生:再见了,亲人。

师:志愿军登上了回去的列车,他们拉着手说(语气有些急切)——

生:再见了,亲人。

师:列车就要开动了,他们挥着手说(语气再急切一点)——

生:再见了,亲人!

师:(出示课件“讲亲人”)你们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一边是朝鲜人民,一边是中国人民,却说他们是亲人。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的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的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

师:先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几个人物?围绕每个人讲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然后从具体细节入手。)

生自学思考,边学边作批注,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一会儿站起来给大家讲的时候,相信你们会侃侃而谈。

生:我想讲讲大娘给我们“送打糕”这件事情。当“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这位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打糕送食物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所以大娘就是我们的亲人。

师:你抓住了“三天三夜”和“冒着”、“穿过”等词语说自己的体会,不错。给他点掌声。你还用了刚才同学说的一个成语“雪中送炭”,概括说明他们是亲人。很好!

生:我再讲一件大娘的事情。有一位伤员在大娘家里养伤,而敌机来了,大娘丢下自己惟一的亲人一可能是战争的原因,大娘只有惟一的小孙孙和她作伴了。可为了抢救伤员,大娘只好扔下惟一的亲人,所以我觉得她不仅是亲人,而且胜似亲人。

师:你刚才说话的时候我听到你用了一个词“惟一”。我问你,你是爷爷、奶奶惟一的孙女吗?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體会谈一谈?

生:我应该是他们惟一的孙女。

师:应该?难道判断不准吗?(笑声。)

生:我其实不是他们惟一的孙女。

师:不是惟一的孙女,那爷爷、奶奶爱你吗?

生:非常爱我,什么好吃的他们都舍不得吃,给我留着,虽然我不是他们惟一的孙女。

师:他们这么爱你,更何况大娘这惟一的亲人还是小孙孙,就说明——

生:更爱孙子了。

生: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志愿军——怎么——会——忘记?

师:看把你激动的——志愿军——怎么——会——忘记(模仿学生的表情和动作)?都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而且你像作者一样用了一个反问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真好!我知道你那里透着深深的情,讲得有情,给她鼓鼓掌。(其实是学生有些紧张,但老师故总幽默一下,缓解学生的情绪。)

生:我还想补充:首先是志愿军已经空着肚子打了三天三夜的仗了。要是我平时饿上两餐就两眼发晕,何况他们已经饿了三天三夜,而且他们还要和敌人打仗,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可志愿军为了保卫朝鲜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即使饿晕了也要继续打下去,保卫朝鲜。而这时候大娘领着全村妇女,也同样怀着不怕牺牲的信念,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使许多战士感到“雪中送炭”。他们两方都为了对方而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彼此称作亲人。

师:我发现你从两个角度来讲,很全面。你会学习,会思考。

师:继续。你们光讲大娘,大嫂呢?还有小金花呢?

生:我想讲讲小金花的事。小金花的妈妈为了侦察兵老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把老王救了出来,她自己却牺牲了。你看小金花嘴角“抽动了两下”,然后又是“把脚一跺”,表示什么?这是表示对敌人的恨!他们既然都能为了对方牺牲生命,所以他们就是亲人。

师:你抓住小金花动作的细节来讲,很好。这恨化作一股特别的力量,她要——报仇!

师:当时小金花是怎么说的?请你把小金花的话读一下。

生: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读小金花的话,读出了课文描写的小金花“恶狠狠”的语气。)

生:我有个问题,小金花的妈妈死去了为什么她不哭?这是生她养她的亲人,而志愿军叔叔离去的时候,她却哭了?

师:那你现场采访吧,你想采访谁都可以。(老师灵机一动,让该生和同学探讨。)

生1:虽然小金花妈妈死去了,但是她还有亲人,(老师提醒学生要看着对方的眼晴说)就是志愿军,就像她的亲人一样。

生:不错,还有哪位同学要讲?

生2:她把眼泪化作了仇恨,化作了力量,来报仇。

生3:我觉得她是伤心的.只是没有表现在外面,而是藏在心里而已。

生:非常不错,就是说小金花化悲痛为力量。我已经非常满意了。(同学们笑,我夸奖他采访得不错。)

师:(指一名同学)看你刚才不好意思发言,其实你很行。有困难我们一起合作克服。请你讲讲大嫂吧。

生:大嫂知道“我们”打仗需要营养,缺少蔬菜,她就到山上给“我们”挖野菜,后山挖光了她又冒着生命危险到前沿阵地上去挖。她是“我们”的亲人。

生:为了挖野菜给战士吃,结果大嫂被敌人的一颗炸弹炸着了,伤好以后只能拄着双拐走路。山路那样崎岖,可为了送志愿军她竟然拄着双拐来送行!所以说,“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师:请你把这个反问句中的“您”改成“大嫂”,再讲一讲。

生:大嫂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够表达大嫂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师:谁来评价一下,讲得如何?

生:不错。这样一讲,再用一个反问句,讲服了大家。而且讲大嫂的事情很细致,比如,大嫂拄着双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来为“我们”送行,这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啊。

师:(出示课件:句式训练)刚才是具体地“讲”,现在要概括地“讲”,用下面的句式概括。注意用上刚才你们所讲的词句: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    )。

生:为了志愿军,大娘失去了惟一的亲人;为了志愿军,小金花失去了自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大嫂只好靠双拐走路。

生:为了志愿军,大娘累得昏倒路旁;为了志愿军,小金花化悲痛为力量;为了志愿军,大嫂倒在血泊里。

师:难道只有这样几位亲人?

生:不是的,这三位只是朝鲜人民的代表。

师:为什么写的都是女性,而且是老、中、小的代表?

生:男的都在前线打仗,女人也全都投入了战斗。所以,这样写说明朝鲜人民全部投入了战斗。

师:好,请变成一句话再概括地讲。(播放课件: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

生: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生: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师:为什么朝鲜人民会对我们这般感激?加上半句,请再概括地讲。(播放课件: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

生: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浴血奋战。

生: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不惜牺牲一切。

师:通过你们由衷地讲,我们感到这友谊的确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分手的时候他们大声地说(播放课件:再次回扣到课题)——

生:再见了,亲人!(有了语气上的变化。)

師:火车开动了,志愿军高喊着说——

生:(齐)再见了,亲人!(感情和以前不一样了。)

师:火车开得好远好远,他们仍然呼喊着(教师做呼喊状)——

生:再——见——了,亲——人!

师:刚才你们讲的只是他们8年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故事,就是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哪。这一别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列车就要开动了,千言万语只好化作“诵别”的深情。(出示课件:诵亲人)你怎么理解这个“诵”?

生:我觉得诵是赞扬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用心灵赞颂。

师:那就把刚才你们讲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用你们的心去歌颂他们。

师:现在你们就是志愿军。你想和谁告别就和谁告别。可以选择—段也可以选择几句话来朗读。

生: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一个捣米谣吧……(和小金花诵别。)

师:哪位是妈妈用生命救回的老王?请你来和小金花告别。

(一男生读,把文中的“老王”变成了“我”,真正进入了角色。)

师:是啊,听了你的安慰,小金花更坚强了。

生:大嫂,快回家休息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

师:哪位是吃过大嫂挖的野菜的志愿军战士?请你来和大嫂诵别。

生:(激动地)大嫂,大嫂……(学生创造性地朗读。)

师:(播放课件:大娘的照片)看,这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生:(深情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师:你的诵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生“请求”大娘停步,读得很动情。)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生“恳求”大娘,尤其是“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很有味道。)

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

(生“哀求”大娘,有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

师:你不断地哀求大娘,可大娘还是不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

(生“命令”大娘,比如读“大娘”时语气很坚定。)

师:这命令中也有不忍,命令中也含着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啊。谁再来试试——

(生读出的感情很复杂。台下响起了掌声。)

师:现在你想怎样对大娘诵别,你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开始——(全体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诵别,有的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师: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谁说他们不是亲人?他们不但是亲人,而且胜过亲人!所以,分别的时候,他们才这样难舍难分地倾诉(教师用眼神提示画面中的“再见了,亲人”)——

生:再见了,亲人!(感情热烈。)

师:登上了火车,他们仍然恋恋不舍地送别——

生:再见了,亲人!(感情难舍。)

师:火车远去了,那声音仍在天空回荡——

生:(齐)再——见——了,亲——人——(感情深厚,声音由近及远。)

师:(出示课件“别亲人”)再见了,亲人——他们就这样依依分别。(教师语气很慢,很动情,同时播放告别场景的课件。)

(生表情激动,完全进入情境。)

师:列车就要离开了,志愿軍们只好发出了最后的呼喊——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听着志愿军的话语,朝鲜人民会怎样告别?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志愿军!

师:对!他们的心声和志愿军是一样的,只是称呼的改变。那就是——

生:(齐)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师:你们这边(左边)是志愿军,这边(右边)是朝鲜人民,你们就这样一句接着一句不停地向对方诵别,你们(左边)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你们(右边)就读上面(课件)的三段。

(师用手势引导,生扮演不同角色互相对读,此起彼伏,气势感人。)

师:(播放火车开动情景的课件)车轮滚滚,列车在走,情却不走……一边是志愿军,一边是朝鲜人民,他们的告别一声高过一声。(指刚才扮演的两组)一边还是志愿军,一边还是朝鲜人民,你们的告别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师用手势指挥两组学生。就这样,在“再见了”的声音重叠中,在火车声音的渐渐远去中,在老师的指挥中,最后声音越来越弱……)

师:历史的车轮走过,“再见了”之后最终沉淀在我们心中的是两个字——

生:亲人!

师: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声音!带着你刚才的体会再来读读。

生:(深沉地)亲人。

生:(神圣地)亲人!

生:(热烈地)亲人!

生:(崇敬地)亲人。

三、延伸——学《我的老师》。

师:50年过去了。当年,面对美国的侵略,亲人的正义和良知凝结成的力量最终战胜了侵略者。因此,我们要感谢文章的作者魏巍,让我们仿佛也经历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感受了那样的亲人情怀。他让我们领会了这样的亲人是何等伟大,他们的爱是何等的壮烈。

今天,我们也许不会遇上这样的壮烈,更多的是在和平的日子中感受幸福。这让我想起了魏巍的另—篇很有影响的作品——《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深情地说:“几十年过去了,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可童年时遇到的几个小学老师会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那位蔡老师——她是我思念的亲人。”注意,作家又一次用了这个让人心里发烫的词语——亲人。

师:同学们可以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几件事,前后桌互相讨论讨论作者怎么会把自己的小学老师当做亲人呢?可以“讲”,晓之以理:也可以“读”,动之以情。

生:我觉得魏巍对他的老师很爱,在第二自然段他把老师描写得十分详细,就连她嘴角上的一个黑痣都记得那么清楚。

生:蔡老师不是真的想打他,可是教鞭敲下来,“我”用石板轻轻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这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

生:我想谈魏巍写的两件事。这两件事给“我”的触动非常大,首先一件就是“我”小的时候父亲在京城部队里,好几年都没有回来,“我”的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你爹回不来了,他吃了炮子喽。”像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一点点的心灵创伤,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有些时候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个时候,这个老师治好了“我”这个创伤,使魏巍一生免受了这个创伤的影响,所以我感觉这个老师胜似亲人。因为当孩子心灵受到创伤时都是父母来治好这个创伤的,而这个时候却是他的老师,所以在作者眼里,这个老师是多么公平。

还有一件事,魏巍即使是在暑假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爬起来模模糊糊地说要去找蔡老师,只有对妈妈才会有这种依恋,可见“我”是多么爱我的老师啊,他对蔡老师的情谊太深了!

生:我补充刚才同学讲的,就是这件小事——父亲在部队好几年没有回来,这时候他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在他耳边猛喊你爹回不来了之类的话。我们都有爸爸,当别人说你爸爸回不来,吃了炮子了,死了,心里是非常不高兴的。那时的“我”非常小,好像父亲真的死了那样悲伤,但这时恰好是蔡老师援助了“我”,在“我”最需要关注时给了“我”关爱,给了“我”最温暖的一封信,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师:你在这里得到的是——

生:温暖,还有安慰。

师:同学们,你们看那里面还有老师教孩子们学诗的情景,我们—起来读读好吗?

(学生美读——“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师:也许正是有了这样诗的熏陶,才有了魏巍成为了不起的作家的可能啊。

生:我觉得蔡老师有一种无私付出的精神,在魏巍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使我想起了现在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王老师也是像魏巍的老师一样经常在课下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知识,而且很幽默。在我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能耐心地帮助我。记得有一次,我头磕了—下,特别痛。王老师知道了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去医务室看一下吧……总之,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王老师给我安慰,给我关心,我觉得心里很舒服,也特别感动。

师:这名同学很会读书,读了文中的老师联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其实,我们阅读作品,就是在走进作者心灵的同时,也触动了自己心灵的那根弦,于是你的心灵世界也得到了提升。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生:我想谈一下我的班主任刘老师。

师:你也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好。刘老师在哪里?(刘老师站了起来。)请面对刘老师,眼睛看着她说。

生:(激动地)记得选市“三好生”的时候我落选了,(哽咽,泣不成声,停顿了好长时间,同学掌声鼓励)我特别伤心,跑到校园后面去哭,当时也没有几个同学找到我,因为我躲得比较隐蔽。但您找到了我,给予了我最大的關爱与安慰,我特别感动。晚上回家时,您怕我难过,怕我伤心,还给我发了个电子邮件告诉我:在人生当中也许会有很多挫折,要勇敢地面对,这样你才会成功。这句话给予我莫大的鼓励,我振作起来了,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掌声。)

刘老师:(从自己的听课位置来到该同学面前,拍着她的肩膀)听到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确实理解了我对你说的,只要你有坚强的翅膀,你想飞多高就能飞多高,你想飞到哪儿就能飞到哪儿。懂了吗?(掌声。)

师:谢谢你,刘老师!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里含着泪花。我知道你们读书时触动了自己的内心。在同学们的交流当中,我发现你们的老师都和蔡老师一样。虽然经历的都是些平平淡淡的小事,虽然我们的老师不一定那么完美,但是,“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却是我们做老师的追求啊。我相信,你们即使毕业了,也不会忘记教你们的那些老师的真情,你们一定和魏巍体会蔡老师一样,充满真情实感,充满无限思念。魏巍呼唤他的蔡老师是亲人,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你们的小学老师称为你们的——

生:(齐)亲人!

师:通过交流我们感觉到虽然老师间、同学间,没有血缘关系,也许我们这辈子也不会经历像朝鲜战场上的壮烈之爱,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凡平淡,这也是真哪。(板书:平凡。)

四、结束。

师:今天,我们围绕“亲人”这个主题,跨越家庭,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我们对亲人的理解,体会到了亲人的分量。黑板上所写出的就是你们自己创作的诗篇,题目是——

生:亲人!

师:让我们大声朗读吧!

生:亲人是壮烈的。遇到危险,亲人会挺身而出,会雪中送炭……因此,这样的亲人是伟大的!亲人是平凡的。在平静的生活中体现温柔、慈爱、理解……因此,这样的亲人也是伟大的!(教师引领学生把黑板上的词句串联成散文诗。)

师:两节课中关于“亲人”的主题讨论不可能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我们大家以此引发开去,随着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成长,会对这个话题有更深的领悟和实践。我相信,这堂课你们学会的不仅仅是感动,你们还会把这份感动内化为力量,去学会爱。那么,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凡凡,我们相信你的这份爱是实实在在的,并伴你走好生命的每一天。因此,这篇散文诗并没有写完,我们思维和感情的触角还要延伸。

师:给大家推荐几本书。描写人间亲情的:《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仨》等。这种美好的感情是否只存在我们人类呢?推荐大家看看沈石溪的《鸟奴》、《红奶羊》、《一只猎雕的遭遇》:椋鸠十的《独耳大鹿》、《雁王》、《消失的野犬》等动物小说。读后,你一定会感受到动物的亲情也是很动人的。

师:最后送同学们一份礼物——请把这三句话高声朗读,送给自己,送给同学,送给爸爸、妈妈,送给我们今天听课的老师,甚至是天下所有的人!

(播放《鸽子》之歌,生朗读:让我们爱朝夕相处的骨肉至亲,是他们给我们生命中最初的阳光:让我们爱情同手足的老师同学,将我们平凡的生活泛起欢快的波浪;让我们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当亲人的涵义普遍超越了家庭,世界将无比温馨和辉煌!)

师:鸽子啊,在蓝天上翱翔,带走我殷切的希望,化作我们成长的力量!

猜你喜欢

金花大嫂大娘
大嫂大,二嫂小
推销
金花银花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learn the vocabulary well
街上来了新城管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王大娘的遗嘱
雪天里的良心红薯
大嫂(散文)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