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并非全面否定
2002-04-29
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深思,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却常常感到经济生 活 中道德的失落。不守信用,不重承诺,假冒伪劣等行为的泛滥,不仅严重影响了物质文明的 发展,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障碍。
社会信用的严重滑坡,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包括市场发育不健全、法制不完备、少数 干部腐败、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等等。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文明,即人的素质、人 的道德问题。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经济劣行,都是不文明和反文明的。究其本源,都有道 德的背景。正视这些问题,决不意味着否认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进步 。同样,我们也不应该对社会转轨时期大量不文明和反文明现象视而不见或者讳莫如深。
诚如专家们所指出的,再成熟的市场经济也很难避免违背道德的经济行为。但不同国家 和不同历史条件会表现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和不同成因。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多地带有 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特点。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一些人把对传统道德的审视变成了对 道德的全面否定,导致道德的虚无。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的重大历史变革,理所当然地要引发人们对以往道 德的重新审视。但审视是为了积极的选择和扬弃,而不是全面否定。涤除消极道德观念与弘 扬积极道德观念是并行不悖的。假如不是这样,就必然出现社会与经济生活的无序。在一些 人那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地方。在他们看来,不仅以往的道德,包括诚实、守信等等都是 过时的,甚至连道德本身也是多余的。似乎市场经济的全部目的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可以不 择手段。
对以往道德的全面否定,有对市场经济认识的肤浅乃至无知,有愚昧和拜金主义者的利 令智昏,同时也不应否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把道德极端政治化和大而化之,结果使政 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失去道德支持而成为空中楼阁。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和道德的培养教育本 应是循循善诱、脚踏实地的,但摆脱形式主义的阴影又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从政治高度认识 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是以政治目标代替道德。如果一个人不诚实,不守信,政治上也不 可能成为真正的革命者。
道德原则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就经济关系而言,市场是由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组成的统 一体。前者追求的是赢利,后者要的是商品或服务的实际效用。每一个生产经营者又具有双 重身份,作为生产经营者时注重利润,而作为消费者时又希望货真价实,不能容忍假冒伪劣 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中社会责任感的 基本表现。所谓诚实、守信,是指任何人、任何经济行为都应当诚而有信,无欺无诈。在传 统道德中,诚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先哲们“人无信而不立”、“以诚相待”等等至理名言 ,以及“信誉为本”的经商作风,如薪传火,绵延不绝。在市场经济中,承诺的兑现,契约 的践行,除了靠法律保证之外,还得靠道德的诚信来维系。这也是公平竞争和平等交易原则 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