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内关穴对正常人脉率调节作用的观察

2000-06-13红等

中国针灸 2000年10期
关键词:关穴调节作用脉搏

林 红等

摘要

对304名在校大学生针刺内关穴观察针刺脉率的变化,结果具有有效调节作用的共计190例,占实验总人数的62.5%。实验证实针刺内关对脉率的调节是一种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脉率快者减慢,慢者增快;针刺内关对脉率偏快组的减慢效应大于对脉率偏慢组的增快效应,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主题词脉搏/针灸效应穴,内关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据临床报道,针刺内关穴对心率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并呈双向调节作用,可以使较快的心率减慢,使较慢的心率加快,故对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时心的搏动频率在60~100次/min之间,每一心动周期,动脉管内的压力与动脉的容积各有一系列变化,形成搏动,可以在浅表动脉处用手摸到这种搏动。因此,通过桡动脉搏动的频率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率变化。

近年来,笔者在学生实验课中开展了针刺内关穴对大学生脉率的影响研究观察,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进行针刺内关穴对脉率的影响研究。现选取所收集的有效资料304例分析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观察对象

参照正常成人心率,选取针刺前脉搏60~100次/min针灸专业身体健康的学生,共计304人,其中男170人,女134人;年龄18~21岁。其中脉率在60~70次/min88人,71~80次/min99人,81~100次/min117人。

1.2观察方法

本课题在实验室内进行,室温20~25℃。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互相操作,或由指导教师统一针刺。针刺前先检测受试者桡动脉脉搏数并作记录,取左侧内关穴,常规消毒,毫针直刺0.5~0.8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5~10min,其间行针1~2次,出针时测脉率并记录,出针5min后再次测脉率并记录。

2观察结果

本组304人,以针刺前测得的脉搏数为基准,分别于出针时、出针后5min各测1次脉率,按脉搏数增加或减少≥5次/min变化分组,分为8组,分别是:

(1)脉率无影响组留针时和出针后测得脉搏数每分钟增加或减少在5次以下者,计114人,占37.5%。其中男76人,占66.7%;女38人,占33.3%。

(2)脉率减少组留针时和出针后测得脉搏数每分钟均减少在5次以上者,计57人,占18.8%。其中男20人,占35.1%;女37人,占64.9%。减少数最多为37次/min。

(3)脉率增加组留针时和出针后测得脉搏数每分钟均增加在5次以上者,计17人,占5.6%。其中男11人,占64.7%;女6人,占35.3%。增加数最多为20次/min。

(4)脉率减而回复组留针时测得脉搏数每分钟减少在5次以上者,出针后又恢复至基数,计54人,占17.8%。其中男24人,占44.4%;女30人,占55.6%。

(5)脉率增而回复组留针时测得脉搏数每分钟增加在5次以上者,出针后又恢复到基数,计25人,占8.2%。其中男17人,占68.0%;女8人,占32.0%。

(6)针后脉率减少组留针时测得脉搏数每分钟增加或减少在5次以下,出针5min后测脉搏数每分钟较基数减少在5次以上,计22人,占7.2%。其中男12人,占54.5%;女10人,占45.5%。

(7)针后脉率增加组留针时测得脉搏数每分钟增加或减少在5次之内,出针5min后测脉搏数每分钟较基数增加5次以上,计12人,占3.9%。其中男7人,占58.3%;女5人,占41.7%。

(8)脉率先减后增组留针时测得脉搏数每分钟减少超过5次,出针5min后测得脉搏数每分钟较基数增加5次以上,共计3人,均为男生。无脉率先增加后减少者。

若针刺后脉搏数变化按每分钟增加或减少10次以上为标准分组,则各组数量分别为(1)组217人,(2)组17人,(3)组3人,(4)组31人,(5)组16人,(6)组15人,(7)组5人,(8)组0人。

304例中,针刺前脉率60~70次/min为较慢者,计88人,占总人数的28.9%,其中男66人,女22人,针刺内关出针后脉率增加或减少<5次/min的有40人,占本组的45.5%,针刺后脉率增加≥5次/min的有31人,占本组的35.2%。针刺前脉率80~100次/min为较快者,计117人,占总人数的38.5%,其中男35人,女82人,针刺内关出针后脉率增加或减少<5次/min的有34人,占本组的29.1%,针刺后脉率减少≥5次/min的有75人,占本组的64.1%。针刺前脉率71~79次/min接近平均值[脉率平均值为(71+79)/2=75次/min]者99人,占总人数的32.6%,其中男69人,女30人,针刺内关出针后脉率增加或减少<5次/min的有40人,占本组的40.4%,出针后脉率增加5次/min以上的有18例,占本组的18.2%,出针后脉率减少5次/min以上的有41例,占本组的41.4%(见表1)。

为了比较针刺内关对脉率的调节影响,笔者对接近脉率平均值组(71~79次/min)与脉率较慢组(60~70次/min)及脉率较快组(80~100次/min)针刺后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见表2),对脉率较快组与较慢组针刺内关后脉率变化效果进行比较(见表3),均提示有显著意义。

χ2=48.792,P<0.005,说明针刺内关穴对不同脉率组的影响有极显著性意义,越接近正常脉率平均值的调节作用越小,离正常脉率平均值越远的调节作用越大。

经统计学计算χ2=5.85,P<0.05,说明针刺内关对两组效果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3.1针刺内关对健康青年的脉率有良性调节作用

对304人大学生针刺内关穴进行观察,其结果:针刺内关具有调节脉率作用的共计190人,占实验总数的62.5%,其中男94人,女96人,实验中发现对健康青年留针时脉率虽然较针刺前可增加或减少5次/min,但出针5min以后部分可自行回复至接近针刺前水平,说明针刺内关对脉率是一种良性的调节作用,对男女的调节机率无明显差异。

3.2针刺内关对脉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针刺内关对脉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脉率慢者增快,快者减慢,脉率离正常平均值越远,其调节作用越大,且其调节减慢效应大于增快效应。脉率为71~79次/min受试者99人,针刺后增加≥5次/min者18人,占本组的18.2%;脉率为60~70次/min受试者88人,针刺后增加≥5次/min者31人,占本组的35.2%;脉率为71~79次/min受试者99人,针刺后减少≥5次/min者41人,占本组41.4%;脉率为80~100次/min受试者117人,针刺后减少≥5次/min者75人,占本组的64.1%;对不同组别针刺后脉率变化效率,经过统计学χ2检验P<0.005,具有极显著意义。说明针刺内关穴对不同脉率组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对越接近正常脉率平均值者,其调节作用越小,离正常脉率平均值越远的,其调节作用越大。对脉率较快组与脉率较慢组针刺内关后的效果,经统计学χ2检验,P<0.025,具有显著意义,说明针刺内关对脉率影响其减慢效应大于增快效应。本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内关穴对心率、脉率的有效调节作用和基本规律。

(收稿日期:1999玻保勃玻保保成平发稿)

猜你喜欢

关穴调节作用脉搏
养心护心,常按内关穴
谁是逃跑的劫匪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差异与员工关系影响分析
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
脉搏的检查及与脉搏异常相关的疾病
私企员工工作不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