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敷贴天突治疗急性咽炎

2000-06-13罗永莉等

中国针灸 2000年10期
关键词:用药量咽痛内服

罗永莉等

摘要

160例患者,其中100例采用中药敷贴天突穴治疗,60例采用内服中药治疗,敷贴及内服的中药配伍相同。结果穴位敷贴组与内服中药组疗效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但用药量之比约为1∶36,可节约用药,免去煎煮时间及口服之苦。

主题词咽炎/穴位疗法穴位敷贴法穴,天突

1一般资料

1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2例,女8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敷贴组100例,内服中药组60例。

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取穴:天突。外用药物:桔梗、甘草、麦冬、薄荷、黄芩、板蓝根等12味中药按比例配制,碾成粉备用。成人取药粉6 g/次,做成直径约为2.cm,高约为1.cm大小的圆柱形药饼1个;儿童酌减至3.g/次。用6.cm×6.cm大小的胶布固定。贴24小时后取掉药后清洗皮肤。每日敷贴1次,3次为一疗程。2.2

对照组

内服中药与外敷中药组成及配制比例一致,儿童用药量按年龄酌减,用饮用凉水先浸泡1小时后煎煮,煨开10分钟后取药汁,再加水煎煮,反复3次,把3次取的药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服用,嘱病人细饮慢咽,半小时后再饮水,以利药物在咽部存留吸收。每日服药1剂。经敷贴3次或服药3剂后做疗效观察。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咽痛、发热等症状消失,咽部检查恢复正常。好转:咽痛及咽部肿胀明显减轻。无效:咽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

见表1,表2。表1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2说明穴位敷贴组比中药组出现的副作用少。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例(%)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有效率(%)穴位敷贴组10088(88.0)7(7.0)5(5.0)95.0中药组6050(83.3)6(10.0)4(6.7)93.3P>0.05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副作用比较例组别例数胃脘不适恶心食欲下降便溏腹泻过敏穴位敷贴组1000002中药组6015950

4典型病例

姜×,女,23岁,某公司职员,1998年8月19日初诊。主诉:咽痛,伴发热3天。曾在居住附近医院就诊,静脉给抗菌素及口服药治疗2天,症无缓解来诊。刻下咽干痛,恶寒发热头痛,口干思饮,吞咽时咽痛加重。检查:咽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红肿,有黄白色粘稠分泌物附着,悬雍垂及软腭水肿。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风热邪毒闭阻咽喉,治以疏风清热解毒。采用上述穴位敷贴法,1次后咽痛缓解,恶寒发热头痛止。再敷贴1次咽部肿痛全消。嘱忌食香燥食物、多饮水、避免过劳,随访1年未复作。

5讨论

急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风热喉痹,《杂病源流犀烛》云:"咽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本病以咽部红肿痛为主要症状。笔者把多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本病的有效内服经验方,碾成粉剂,作穴位敷贴用。取穴天突系任脉、阴维脉之会穴。其位于颈前下部,当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与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所形成的凹陷处。分布有丰富的神经及血管,取本穴治疗咽喉肿痛,在此敷贴药物,药物吸收快,且紧靠病所。一般药物在敷贴半小时后,患者即感咽部凉爽,咽部干痛随之缓解。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敷贴组用药量与内服药量比则约为1∶36,这显然节约用药。两组副作用比较,对照组部分人胃脘不适恶心食欲下降,便溏或腹泻,部分人特别是儿童口服药难以接受,嘱其细饮慢咽则难做到。药物起效时间,敷贴药免去煎煮时间,较之快捷,口服药则较之滞后。对少部分外贴胶布皮肤过敏患者,可采用纱布覆盖,透明纸胶带固定的办法加以解决。

(收稿日期:2000-01-27,赵昕发稿)

猜你喜欢

用药量咽痛内服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陈仓区苹果园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内服外敷方治面部色斑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3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