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圆针治疗腰椎骨痹60例

2000-06-13薛立功等

中国针灸 2000年10期
关键词:针孔骨刺腰部

薛立功等

摘要

运用仿古长圆针,以解结针法,治疗腰椎骨痹疼痛平均9.33年以上60例。经1~5次,平均2.33次治疗,治愈4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有效率96.77%,治愈率76.66%。

主题词长圆针腰痛/针灸疗法腰椎/损伤

腰椎骨痹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笔者根据《灵枢》对长针的描述,参考河北满城出土西汉时代的金针,用改制的"长圆针"治疗腰椎骨痹合并腰腿痛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0年,平均9.33年。

2治疗方法

2.1针具长圆针为不锈钢针,针身直径1.mm,末端有斜行偏刃,针身长50.mm,针柄直径5.mm,长50.mm。

2.2操作方法根据经筋自四肢末端向心性循行分布,并于关节颈腰等处结聚的特点,寻找受损的筋结点即结筋病灶点(结筋病灶点以临近的腧穴加"次"命名),每次取1~5点。常规消毒皮肤,用长圆针快速刺入皮肤(为减轻进针和操作时可能的疼痛,可先在进针点注入0.5%利多卡因0.2.ml,结筋点处1~2.ml),在结筋点与表层筋膜粘连处行左右刮剥的"关刺法"。在结筋点两旁,分别深刺至结筋点底部,并由下向上举针,以分离肌腱周围粘连的"恢刺法"。如有结筋点下骨膜反应者,可深刺至骨膜处,行切割样摩骨,使骨膜减压的"短刺"法。操作结束即出针,并按闭针孔,防止出血。为减少出血的可能,可沿原针孔和针法操作处,注入注射用水,每点2~3.ml(可加入治疗性药物),以局部加压。针孔用消毒纱布敷盖2天。每周治疗1次,治疗1~5次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腰部肿胀消失,疼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随访无复发。有效:腰部肿胀消失,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遇劳累轻度疼痛;无效:腰部肿胀疼痛无改善。

3.2治疗结果60例中,治愈46例,占76.7%;有效12例,占20.0%;无效2例,占3.3%。对本组中46例进行了随访3个月8例,其中稳定在治愈状态6例,稳定在好转状态1例,复发1例。半年随访22例,其中稳定在治愈状态17例,稳定在好转状态5例,无复发者。1年随访均稳定在治愈状态。1年以上随访11例,稳定在痊愈状态8例,稳定在好转状态2例,复发1例。

4典型病例

路××,男,43岁,工程师。1998年8月11日初诊。主诉:右侧腰痛,伴右臀、小腿、外踝、足背剧痛,因疼痛不能入眠已半年余。既往有腰腿疼痛史15年。在某医院经X线拍片检查,诊断为L4/L5、L5/S1腰椎间盘脱出,L3~L5骨质增生。建议手术治疗。因拒绝手术而转来我室诊治。检查:足太阳、少阳经筋多处压痛,可触及痛性索条状结筋点。分批行长圆针疗法治疗。一诊取腰4、5棘突、腰宜次、中空次。采用长圆针,行关刺法、恢刺法。五诊腰痛消失,小腿外侧休息时不痛,劳累后有酸胀感。针灸恢复,取足三里、丰隆、上巨虚、光明。毫针,泻法。六诊小腿、踝部仍有轻微酸痛感。取飞扬次,采用长圆针,行恢刺法。半年后随访,腰腿已不痛,恢复正常工作。

5体会

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是古代医家对人体肌学、韧带学及其附属组织规律性的总结。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及其附属组织是活动时的受力点,也是非生理性活动的损伤点,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有可能出现卡压经脉的"横络",造成气血不通,使致痛性生化物质浸润,压迫痛敏组织,则产生"痹痛"。因为有"横络"的机械性卡压,常成为顽固性深邪远痹证。解除这种顽痹的关键是分离"横络",即用长圆针在结筋点处,行"关刺"、"恢刺"或"短刺"的"解结"针法。

足三阴、三阳经筋从下肢末端分成内后前后等6组肌肉、韧带系列上行,联属腰臀椎体。因此,表现6种类型的腰臀下肢的沿经筋损伤"线"。本组60例分别涉及足少阳经筋45例次,足太阳经筋43例次,足太阴经筋9例次,足少阴经筋4例次,足厥阴经筋3例次,足阳明经筋3例次。彻底清除显性或潜在的结筋点(筋结点的命名,系根据张景岳《类经·经筋》注释所云:"足太阳经筋……结于昆仑之次……"即,以临近腧穴加"次"命名),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顽固性腰腿痛的腰椎X线表现以腰椎肥大性(骨刺)改变为多见,而骨刺的形成,多与上述经筋反复损伤与钙化有关。故当出现骨刺时,应重点寻找此处及与此处相关的经筋上的筋结点有否损伤,这是诊治顽固性腰腿疼痛的关键。

(收稿日期:1999-12-16,成平发稿)

猜你喜欢

针孔骨刺腰部
一起来探案
浑身骨刺的肯龙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肯龙的凶悍骨刺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决战前夜
针孔是唯一的方式
自制个人化针孔相机 解放摄影童心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