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人,露如珠
1982-07-15王稼句
王稼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了一套散文集子,开本小巧,装帧素雅,十分令人喜爱。继孙犁的《晚华集》之后,我们又见到了他的《秀露集》。孙犁在《后记》中写道:“在农村生活时,日出之后,步至田野,小麦初生,直立如针,顶上的露水如珍珠,一望无垠,耀人眼目,生气蒸蒸,叹为奇丽。今取之名集。”这“秀露”给人的感觉是清新疏朗、自然真切,它得之于天然,而绝无矫揉造作之感。把孙犁的散文比作“秀露”,实在是最恰当不过的。
《秀露集》清新自然的风格较作者早年的《津门小集》(一九六二年)更成熟、更完美。《津门小集》是孙犁近作散文的雏型。它似乎是漫不经心,随手写来,却仿佛是一幅幅色彩宜人的水墨插页。既有小品文的纤丽韵致,又有诗的抒情色彩。反映出劳动生活的一个个侧面,热情讴歌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类文章在六十年代初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而《秀露集》(包括《晚华集》)更多地寓刚劲于淡雅,藏骨力于柔美;语言朴素明达,不避个性,使人有平易亲切之感;行文如流云逝水,自由自在,且又从自然之中求谨严。
《秀露集》的篇章,涉猎所及,相当广泛。有清幽深远的抒情散文,有独具见解的文艺随笔、读书札记、序引、通信;也有关于创作、编辑方面的经验之谈。孙犁用深情的笔,写了对往事的回忆,对战友的追念。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那些《戏的梦》、《画的梦》流露出淡谈的感伤。白描斗方一般的《乡里旧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虽说是“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书衣文录》)却也深刻反映出旧中国农村的穷困和荒凉。《悼念李季同志》是眼下少见的回忆性文字,正如孙犁自己说:“我谈到他们的一些优点,也提到他们的一些缺点。我觉得,不管生前死后,朋友同志之间,都应该如此。”(《晚华集·后记》)那样的真挚和坦白,总使我想起巴金《随想录》的笔致。孙犁培养过一批卓有成就的作家,他写的《刘绍棠小说选序》、《从维熙小说选序》,既虚怀若谷,又实事求是,充满了对后起之秀的期望。《耕堂读书记》是一组用力殊深的读书札记,悉心钩稽,论述精详,使人折服。《欧阳修的散文》则独具见解地发表了对散文的看法:“中国古代散文,其取胜处,从不在于诗,而在于理。它从具体事物写起,然后引申出一种见解,一种道理。这种见解和道理,因为是从实际出发的,就为人们所承认、信服,如此形成这篇散文的生命。”我想,孙犁散文成功的要素之一,就在于此吧。
当代散文各派纵横捭阖、雄浑粗犷、色彩斑斓者有之;风格玲珑、诗意隽永者有之。但我最欣赏的还是巴金、孙犁等人的作品。甚至偶作散文的新凤霞、吴祖光、黄永玉等人的作品,也常常使我叹为观止。其原因,不但是由于他们清新自然的散文风格,而且更主要的是他们写出了生活中的真实和自己的真实感受。正象孙犁在《关于散文》中说的那样:“如果在一篇短小的散文里,没有一点点真实的东西:生活里有的东西,你不写;生活里没有的东西,你硬编;甚至为了个人私利,造谣惑众,它的寿命就必然短促地限在当天的报纸上。”
(《秀露集》,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三月第一版,0.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