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真实
1980-07-15李光炎
李光炎
这篇回忆录分四个部分,共四十九个生活片断。篇幅不长,而且一个警卫人员所能看到的总有很大的局限,但是,从字里行间人们看到的彭总,是那么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啊!彭总就是这么一个人。
《在彭总身边》所以使人感到真实,是因为作者按照客观的本来面貌,不粉饰,不回避矛盾,如实写出了彭总的个性和特点。
彭总的个性和特点之一,就是他一心扑到革命事业上,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在“庐山上书”、“我们……会说通的”等片断中,我们看到了彭总一颗赤子之心,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为民,忠心耿耿;在“我要给毛主席报告的”、“一分试验地”等片断中,他那种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精神是多么感人肺腑;在“要多为战士们想想”、“高山兵站”等片断中,我们为彭总与群众息息相通、关心爱护部属的品格而肃然起敬;在“我们不是帝王将相”、“‘小气和大方”等片断中,看到彭总的生活是那样朴素、不搞特殊化,我们热泪盈眶。总之,回忆录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活生生又实实在在的学习榜样。
彭总就是那么一种性格:他对部属严格要求,正大光明,直言不讳,很豪爽,有时还使人感到“威严”和“厉害”。当景希珍同志在朝鲜第一次见到他时,不是“吓了一跳”,认为“这个人样子好厉害”吗?“遇到战事不顺利,我们便看到他表情严肃,眉头紧皱,忘了吃,忘了喝,有时凝神静思,有时迅速地走动。这时候,指挥所里,人们走路、咳嗽都格外小声”。
彭总在不冷静时还骂过粗话、骂过娘。如在朝鲜战场上,他痔疮发作了,这时他就骂:“妈的,大便不出来,光流血!”在东海前哨的一个炮兵阵地上,彭总发现“阵地的弹药库竟然修在前沿,结构也不符合要求”,这时他就“电闪雷鸣般地发作”,骂得“几个首长都站着不敢动”;有一次,彭总游北海公园,当他发现警卫部门把群众赶跑的时候,“他动怒了”,“返身走出了公园”;甚至小娃娃挨了爸爸揍,他也会“气得大骂:‘你打他,我看该把你打一顿!”
彭总戎马一生,他的言行举止不能不受到行伍生活的影响。他的脾气和为人就是如此。作者没有替他文过饰非,没有在回避不了的时候为他隐讳。这,也就是一种真实。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力。写得真实,就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坎上。当我们看到彭总一心为党、为国、为民,不图私利,看到他敢于面对现实,大声疾呼,表现出人民的忠实儿子那种风骨的时候,读者固然十分钦佩;即使我们看到彭总个性上的某些缺点时,也会感到他的形象丰满、实在,感到他诚挚和亲切,这就是写得真实的力量。
为什么《在彭总身边》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面貌呢?是因为作者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他们对彭总评价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事实搞准,立论公平,即不苛求前人,也不溢美先烈,按照史实写出一个人民的公仆、忠诚的战士,而不是把他写成“足赤的金子”、“完美的圣人”、“头罩灵光圈的神仙”。作者写的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幸的革命家的生活的一个方面”,没有拔高,没有造作,即使在文字上,也“没有怎么修饰,而是力求朴实,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情况”。这样写,读者看到的彭总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敢哭敢笑的活人,不会感到文中散发着“三突出”的“帮”气而恶心。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反以往回忆文章那种“一片颂歌”的常规,不落窠臼,带来一阵清新之风,沁人心脾。
在书的“前记”中讲得好,这篇回忆录“是讲者在不敢讲的时候讲出来的,记者在不敢记的时候记录下来的”,是在“约法三章”“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讲出来、记下来的,是在彭总“已经见马克思去了”,但还没有作出公正、如实的结论时讲出来、记下来的。总之,讲的人、记的人根本没有想到会捞到什么好处,恰恰相反,讲了、记了是要冒风险的,是会挨“帮”棍的,但是,作者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不考虑政治气候风云变幻,不是为了投某些人之所好,不是为了顺应一个什么潮流,而是要坚持真理,忠于史实,怀着一个信念:把彭总的真实情况如实地告诉党,告诉人民。这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