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5-02-21李兴斐丁洁琼杨腾李树栋
摘要:通过分析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加强质量控制、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指出在技术集成、数据处理与存储、网络安全以及技术更新迭代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通过引入中间件技术、制定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构建分布式数据处理平台、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技术评估与选型机制以及强化与供应商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推进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离散型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数字化信息化;生产效率;质量控制
一、前言
离散型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家电、家居、纺织、食品、火箭、飞机、国防装备、船舶、电子设备、机床、汽车等多个行业,其特点在于产品通常由多个独立零件经过一系列不连续的工序加工组装而成。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作为离散型制造业的典型代表,面临着生产效率、质量控制、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离散型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灵活性
在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灵活性。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的引入,如自动焊接机器人、智能装配系统等,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重复性、高强度的生产任务,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预设的程序和算法,能够自动调整生产参数,适应不同型号城轨车辆的总装需求,增强生产线的灵活性。
数据驱动的生产流程优化也是数字化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在生产线上部署各类传感器和检测设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如工件尺寸、加工时间、设备状态等,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二)信息化技术加强质量控制与追溯
信息化技术在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的应用极大地加强了质量控制与追溯能力。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使得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被实时监控和记录。通过在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检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工件的质量数据,如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将其上传至质量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判断[1]。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系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追溯问题的源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确保产品质量。
全面的质量管理系统也是信息化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该系统通过整合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质量数据,建立质量数据库,为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系统还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规律和趋势,为质量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三)技术融合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是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意义。智能制造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柔性化。工业互联网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撑和数据平台,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共享和分析,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还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新兴技术的应用与探索也是技术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也在不断探索这些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线上的设备互联和智能调度;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决策和优化控制;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集成与互操作性挑战
在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技术集成与互操作性构成了首要的技术壁垒。由于历史积累和技术演进的多样性,产线上往往并存着多种异构系统,如源自不同供应商的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以及各类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与其他系统的无缝对接,导致在数据交换时面临格式不兼容、协议不匹配等难题。
此外,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接口标准的统一也是技术集成中的一大痛点。不同的软件系统提供各具特色的API,在功能调用、参数传递、返回值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在构建跨系统交互的应用时,开发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接口适配。缺乏行业统一的接口标准也加剧了这一问题,使得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难以保障。
(二)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挑战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对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大规模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日益迫切。产线上的传感器、设备控制器等不断产生海量数据,需要被即时采集、处理和分析,以支持生产决策和质量控制。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难以应对如此高的数据吞吐量,导致数据延迟、丢失等问题频发。
另一方面,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据涉及生产计划、工艺流程、质量检测等多个关键环节,其敏感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须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删除。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也成为关键考量因素。
(三)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挑战
在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网络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工业控制系统作为产线的神经中枢,其安全防护尤为重要。由于工业控制系统往往采用专有协议和封闭架构,使得传统的网络安全措施难以被直接应用。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与解密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数据需要在不同的系统、设备之间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止数据被截获或篡改。加密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如加密算法的选择、密钥的管理以及加密性能的优化等,需要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兼顾系统的效率和可用性[2]。
(四)技术更新与迭代速度挑战
新技术的快速涌现使得企业在选择技术时面临诸多困惑。一方面,新技术能够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引入也会带来技术风险、人员培训成本以及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现有系统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造,以适应新的技术架构和业务需求。由于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现有系统的升级往往难以跟上新技术的步伐。企业在规划系统升级时,需充分考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升级计划和技术路线图,还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升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四、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设策略
(一)技术集成与互操作性建设
在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设中,技术集成与互操作性是确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中间件作为连接异构系统的桥梁,能够屏蔽底层系统的差异,实现数据的无缝转换和传递。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可以引入如ESB(企业服务总线)或MQ(消息队列)等中间件技术,构建统一的数据传输平台,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需求。例如,通过ESB,可以将ERP系统的生产订单信息实时传递给MES系统,接收MES系统的生产进度反馈,实现系统间的紧密协同。消息总线技术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异步通信能力,允许系统在不直接依赖对方响应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消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可以利用消息总线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及时响应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为解决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难题,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接口标准,包括数据格式、通信协议、接口定义等多个方面。例如,可以借鉴国际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如ISO 8583、XML等),结合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实际需求,制定一套适用于本行业的数据交换规范。对于API和接口的设计,需遵循标准化、模块化的原则,确保不同系统间的接口能够轻松对接和扩展。例如,可以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或数据中心,作为各系统间数据交换的中转站。
系统集成是确保各系统间协同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中,需采用系统化的集成方法,确保各系统能够无缝集成,包括制定详细的集成计划、明确集成目标和责任分工、采用合适的集成工具和技术等。测试流程是验证系统集成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集成完成后,需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多个方面。通过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集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强化系统集成与测试流程,可以建立专业的集成测试团队,负责系统的集成和测试工作。
(二)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建设
在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建设是确保数据高效、安全、可靠管理的核心环节。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引入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架构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多台计算机或服务器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有效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效率。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可以构建基于Hadoop或Spark等开源框架的分布式数据处理平台,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和挖掘。例如,利用Hadoop的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利用Spark的并行计算能力,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实时支持。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挖掘数据价值、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潜在的生产规律、质量问题以及优化空间。可以借助数据挖掘算法,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揭示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模式和关联关系[3]。例如,通过分析设备故障数据,可以识别出故障频发的部件和时段,为预防性维护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分析生产工时数据,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数据的安全性是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更新频率以及存储成本等因素,确定备份的频率、方式和存储位置。例如,对于关键业务数据,可以采用实时备份或定期全量备份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对于非关键数据,可以采用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的方式,降低存储成本。建立数据恢复流程,明确数据恢复的操作步骤和责任分工。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启动恢复流程,恢复数据的正常访问和使用。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的成功率。
(三)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建设
在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建设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的重要保障。工业防火墙作为网络边界的第一道防线,能够有效阻止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和攻击。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需部署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防火墙,如具备深度包检测、状态检测等功能的工业级防火墙,能够针对工业协议,如Modbus、DNP3等,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入侵检测系统(IDS)的部署也至关重要,IDS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识别并报告可疑活动,如端口扫描、DDoS攻击等。通过与分析引擎和规则库的结合,IDS能够及时发现并响应网络中的安全威胁,为网络安全提供第二层防护。
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的重要手段。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需对敏感数据,如生产配方、工艺参数等,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对于存储的敏感数据,需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如使用AES、RSA等加密算法。此外,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也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通过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规则,限制不同用户或系统对数据的访问权限[4]。例如,可以根据角色和职责,为用户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安全审计是评估系统安全状况、发现潜在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需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包括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程序等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通过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配置错误、权限滥用等问题,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漏洞扫描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定期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扫描,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已知漏洞和安全隐患。针对发现的漏洞,及时进行修补和更新,防止黑客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四)技术更新与迭代策略
在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中,技术更新与迭代对于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技术评估与选型是技术更新与迭代的首要环节。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评估体系,对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包括技术的成熟度、稳定性、兼容性、安全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多个方面。选型过程也应遵循科学、公正的原则。可以通过组建专家团队、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估等方式,确保选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例如,在选型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供应商的信誉和服务能力,以及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等因素,选择最适合产线需求的技术方案。通过建立技术评估与选型机制,可以确保城轨车辆总装产线在技术更新与迭代过程中,能够选择最优质、最适合的技术资源,为产线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系统升级是技术更新与迭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开始由于生产任务的连续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要求,系统升级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密地规划。制定灵活的系统升级计划,明确升级的时间节点、目标、步骤以及风险应对措施。在升级过程中,应遵循“先测试、后实施”的原则,先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升级后的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再逐步在生产环境中进行部署。为降低系统升级对生产的影响,可以采取分阶段、分模块的方式进行升级。例如,可以先对系统的某个模块进行升级,测试稳定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模块,既可以确保升级的顺利进行,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产的影响。通过制定灵活的系统升级计划,可以确保城轨车辆总装产线在技术更新与迭代过程中,能够平稳过渡,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5]。
在技术更新与迭代过程中,与供应商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至关重要。供应商是技术资源的提供者,科研机构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交流、技术研讨等方式,及时了解供应商的新技术、新产品,并将其引入到城轨车辆总装产线中。
五、结语
离散型制造业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的重要途径。面对技术集成、数据处理、网络安全及技术更新迭代等多方面的挑战,企业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建设策略,不断引入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加强安全防护,并与供应商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城轨车辆总装产线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离散型制造业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翁杰,邵建伟,王加兴,等.离散型制造业SAP-ERP实施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4,8(15):114-118+123.
[2]武逸凡,吴亚渝,陈仕勇,等.离散型特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路径探究[J].新技术新工艺,2024(03):1-8.
[3]周传军.离散型装备制造业数字化集中采购的效益与策略[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3,31(11):5-7.
[4]周成效,潘文静,刘晖.通过数据驱动离散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J].电站辅机,2023,44(02):38-43.
[5]刘俊卿.智能化赋能离散型企业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3(04):58.
作者单位: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王颖振 郑凯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