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综合素养观念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研究

2025-02-21范海峰

信息系统工程 2025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模型,包含信息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法律法规、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等五个一级指标及若干二级指标。研究发现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是影响信息安全素养的首要因素,其权重为0.283,其次是网络信息安全能力和意识。二级指标中,信息隐私保护知识等为核心影响指标。该评价模型为高校全面评估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识别不足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提升方案。

关键词:综合素养观念;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重要群体,其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直接关系到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然而,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现状不容乐观,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评价模型,以期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表1展示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一级指标:信息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法律法规、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素养[1]。每个一级指标下又细分为多个二级指标,涵盖了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和法律意识等方面。这种结构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高校全面评估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识别不足之处,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和提升方案,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能力。

三、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模型构建

(一)评估方法

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模型。FAHP是在传统层次分析法(AHP)基础上引入模糊数学的一种扩展方法。AHP由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旨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决策分析。FAHP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别适用于难以精确量化的指标。通过引入模糊数,FAHP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专家评估中的主观判断,增强了评价结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该方法为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综合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2]。

(二)计算过程

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是一种用于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决策分析、评价和优先级排序等领域。它通过引入模糊逻辑,将传统的判断矩阵扩展为能够处理不完全信息的形式,从而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对A建立模糊一致性矩阵,求得

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A、B、C之间的关系进行模糊一致性矩阵的构建和计算。公式中的符号表示的是模糊数,它们反映了专家对不同指标之间相对重要性和关系的判断。具体来说,A、B、C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指标或评价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模糊数被用来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便在复杂决策中提供更加准确和灵活的评价结果。

在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测评的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后,结果显示:目标层A的权重分配为0.250、0.283、0.275、0.192;一级指标B1的权重为0.185、0.195、0.200、0.250、0.170;B2的权重为0.225、0.250、0.292、0.233;B3的权重为0.235、0.170、0.210、0.210、0.175;B4的权重为0.384、0.283、0.333。经过一致性检验,所有指标的检验指数均小于0.1,表明权重分配合理,一致性良好,意味着各级指标的权重设置是科学且可靠的[3]。

(三)结果分析

在构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模型的过程中,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并得出了以下重要发现:

首先,成功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五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全面覆盖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各个维度,包括意识层面、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道德层面。通过这一体系的构建,高校能够更准确地勾勒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全貌,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其次,通过对一级指标的分析,发现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最为突出,其权重达到0.283,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最关键因素。紧随其后的是网络信息安全能力,权重为0.275,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权重为0.250,这两个指标也是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4]。网络信息安全道德的权重为0.192,在一级指标中影响较小。

再次,深入到二级指标的分析中,发现在二级指标中,信息隐私保护知识、负面信息抵制态度、网络病毒防范知识、信息安全法律知识、信息真伪鉴别能力和信息道德失范态度等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它们在评价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核心知识和能力。

与此同时,密码信息保护意识、信息安全存储知识、网络病毒防范能力、信息加密保护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态度、网络病毒查杀意识、敏感信息清除意识等指标虽然重要,但相较于上述关键指标,它们的影响程度稍逊。这些指标在评价体系中起到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最后,信息安全沟通能力、信息安全维护能力、个人信息备份意识、信息安全关注意识等指标在所有二级指标中的影响较小,表明虽然这些能力在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体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较低,可能需要在未来的教育和培训中进一步加强。

通过FAHP建立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框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从而为相关教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新时代综合素养观念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提升策略

(一)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高校应积极响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需求,调整和优化网络安全相关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能力。课程设计应涵盖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技术应用、法律法规等多维度内容,确保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

如图1所示,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网络安全事件,帮助学生识别安全漏洞,理解攻击方式及其影响。这样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合作,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实践,锻炼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与此同时,建设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操环境,促进其在技术层面的深入探索。实验室的建立不仅可以支持课程学习,还能为学生提供进行安全测试和漏洞分析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其技术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通过这种系统性的课程改革,高校能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能灵活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挑战的人才,确保学生在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多元化的实践活动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高校应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网络安全竞赛、模拟演练、安全知识宣传等,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例如,网络安全竞赛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技能,学习前沿的安全技术和攻击防御策略。在这样的竞赛环境中,学生不仅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在面对复杂安全挑战时的应对能力。

高校应鼓励学生加入网络安全社团,开展定期的知识交流和研讨活动。这种社团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与技巧[5]。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或指导,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网络安全动态与技术,从而拓宽视野,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最终,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自身网络安全素养,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三)培养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能力

单纯的知识教育虽然重要,但更关键的在于培养学生识别网络风险、评估安全隐患并做出应对的能力。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教学中,应增加有关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的内容,特别是如何在日常网络使用中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掌握如何处理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紧急情况的方法。具体做法可以包括模拟演练和实战案例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模拟典型的网络安全事件,如“钓鱼邮件攻击”或“勒索病毒感染”等,让学生在演练中体验应急处理流程,学会使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工具进行初步应对。同时,通过讨论和反思案例中的应急处置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中的防御措施和应对步骤。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内外的网络安全活动,如信息安全挑战赛、网络安全宣传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的持续教育机制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瞬息万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黑客手段的不断升级,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不能止步于课堂学习,而需要建立持续的学习机制。高校应为学生提供长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资源和平台,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提升学生应对新型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学校可以开设网络安全选修课程或短期培训班,定期组织网络安全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分享。此外,学校还可以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定期发布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更新,鼓励学生参与安全论坛、在线课程或自主学习。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学生在毕业后也能够保持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持续关注和学习。高校应通过创建网络安全文化,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安全团队、加入网络安全社团等,增强对网络安全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五、结语

经过系统的构建与实证分析,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进行了有效评估。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有助于高校和教育部门了解学生网络安全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升工作。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需要持续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提升,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汪琦,王子阳,张国宝.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10):26-28.

[2]王蕊莉,常亚娜,王晓燕,等.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实证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08):93-95.

[3]张齐云,虞满华,任晨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06):121-123.

[4]李媛.新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22.

[5]胡馨怡.警校联动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4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上册),2024.

基金项目:2024年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大数据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jqy-098)

作者单位:吉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技术系

责任编辑:王颖振 杨惠娟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