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

2025-02-21宋鹏飞金艳英

新课程·上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游戏数学

在当前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也有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应用价值。游戏教学法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群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生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活动优化课程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通过游戏载体,借助数学道具、数学模型和生活场景能够带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挖掘数学规律,有利于创设寓教于乐的数学学习环境。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困境

游戏化教学是借助游戏活动来将所教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的突出理念在于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小学低年级教学实践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较为普遍。游戏化教学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游戏活动渗透进教育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能力。但在低年级数学游戏化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游戏化教学内容较少,学生的参与度不足

从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实践来看,一些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过少,如在小学数学课上,一些教师只是把重点放在了数学知识和解答技能上,而忽略了游戏化内容的设计,导致游戏化教学流于形式。

(二)游戏化教学结构不科学,教学目标设计不清晰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设计。然而,一些教师在组织游戏化教学时结构不科学、教学目标设计不清晰的问题较为突出,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游戏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游戏和内容两张皮的问题较为突出。

第二,游戏选择不当。游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从实践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为了游戏而游戏的问题。没有明确游戏化的教学目标和应用环节,游戏选择不恰当,导致后续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游戏安排时间过少。一些教师缺乏对游戏化教学的统筹设计,为游戏留下的时间太少,学生刚刚进入游戏状态,游戏就结束了,这也不利于发挥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三)游戏化教学理念不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知识轻素养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教师只是利用游戏吸引学生,没有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也导致教学设计存在偏差,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明确游戏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需要从理念方面进行变革,突破以往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传统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武装头脑,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路径,改变以往完全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

例如,课程内容: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目标:认识5以内的数字,能做加法和减法。

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设计一个“我身上有数字”的小游戏,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数字表示出来。例如:“我有1双眼睛,2只手,10个手指”,或“我有3支铅笔和3块橡皮”。学生接力。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把数学和游戏、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

再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将该课与丢手绢相结合,采用丢手绢的游戏机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组织学生开展丢手绢的游戏,当手绢丢到哪个学生的后面时,这位学生要快速回答课件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丢手绢的游戏机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答题的积极性。)

除常见的丢手绢游戏外,教师也可以将答题游戏与击鼓传花、对号入座等游戏机制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在玩中学。例如,在击鼓传花游戏中,教师选择一项物品进行传递,从前到后,依次传递,当音乐停止时,传递物传到哪位学生手中,就由哪位学生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这种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答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不仅要考虑游戏本身是否契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注意游戏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在游戏的框架流程和任务安排中加入所授数学知识点。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合理安排游戏中的各个细节,使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游戏的各环节,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数学游戏化教学,教师要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储备,突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使游戏内容能够满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合理定位师生角色,给予学生自主完成游戏、实践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课程内容:辨别方位

目的:培养学生辨别方位的能力。

活动:校园探险。

在“位置”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探索”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一个现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和理解位置,并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位置。“位置”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游戏活动中,地点变得可视、可触、可感、可说,这就能实现直观思维向理性思维、概括思维的转变,让学生不会觉得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太过抽象,进而提高了他们的接受能力。

在“校园探索”活动中,学生试图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达自己的方位。例如,当学生看见运动场时,他们会说:“运动场就在我们面前。”学生一看见旗杆,就会说:“旗杆在我们的左手边。”当学生对这个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我问你答”的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学生既了解了新的校园环境,又懂得了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校园里的事物所在的方位。在对方位的判断、表达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向导”活动,让学生把地点与路径相结合,从而培养他们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例如,教师问学生:“我想去图书馆,你能不能给我指一条路?”学生会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刚才走过的那条路,并回答:“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左边有一处花圃,穿过花圃,就是图书馆。”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和运用。)

(二)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场景

考虑到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认知尚不成熟,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游戏化教学场景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相贴合。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和了解还较为有限。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与成长。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中与小伙伴玩耍的场景,设计角色扮演小游戏。小明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在周五的晚上,小明与小朋友约好了在周六下午3点一起到公园玩,然而小明在周六下午2点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一时入迷,看到了4点。当小明赶到公园时小伙伴们已经在那里很久了。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生活场景,以生活中一些学生缺乏守时意识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也能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时间,并通过角色扮演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在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的游戏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营造氛围,发挥游戏教学的互动性优势。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以及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水平,结合生活场景,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游戏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购物经历思考:1元钱可以买什么?10元钱可以买什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室布置进行调整,如用课桌代替货架,用讲台代替收银台。学生在纸上写上不同商品名称和价格作为商品标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顾客、收银员。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样币,针对顾客挑选的商品,顾客和收银员都要计算这些商品的总数,如果顾客回答正确则可以带走商品,如果回答错误则不能带走。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安排科学合理的游戏秩序,讲解具体的游戏规则,然后以监督者的身份监督游戏的开展,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观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较为单一、僵硬,教师完全依据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采用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要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要能够将游戏元素与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潜含的游戏成分,也可以将课外的游戏元素与课内教学内容相结合。

例如,教师可以将习题练习与火柴棒游戏、抢答游戏等结合起来,将游戏的形式与数学知识的内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有关的数学运算知识和相关技能,这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探究的意识,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低年级“ " 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其与数字迷宫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在迷宫中寻找正确的路径,需要学生结合数学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回答正确,才能找出迷宫出口。在讲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连连看”“警察抓小偷”等游戏,其中“连连看”需要学生将算式与结果联系起来,回答正确则能够消除。在开展“连连看”游戏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PK来提高学生进行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学生的算式结果正确时,即可消除相应的气泡并获得相应的分数。在游戏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算式的难度调整分值。在“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分别担任警察和小偷。其中,扮演警察的学生身上有算式作为线索,而扮演小偷的学生身上则是对应算式的答案。扮演警察的学生,需要通过验算找到自己抓捕的小偷,这种游戏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计算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由此衍生出多种游戏,如啄木鸟医生,作为啄木鸟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病症的小树进行针对性的医治。在计算中,有的小树是算式的加减符号抄错了,有的小树则是在加减计算中忘记了进退位。作为啄木鸟医生,需要具体找出这些算式中的病因并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这种游戏形式,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常见的计算错误出发,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纠错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对此类计算失误多加注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四)落实游戏化教学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游戏化元素,还需要在教学评价中融入游戏化的形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评价和接受评价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评价提升评价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游戏中的竞赛机制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分组,各小组在课上的表现将会成为其评价的依据。例如,组内成员举手发言一次则为该小组加1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组,并获得教师相应的奖励。课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具体讨论本小组在本节课上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哪些地方需要继续保持。

(设计意图:这种竞赛制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减小学生对评价的抵触情绪,使学生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游戏活动与数学教学融合,能够极大地提升数学的趣味性、丰富性。尤其是小学低学段学生,本身专注度有限,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而将游戏引入其中则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程投入度,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

(二)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组织的游戏一般是合作性游戏,在合作性游戏中,学生需要密切配合才能高质量完成游戏任务,在这期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借助游戏这一载体将其与数学活动结合起来,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实践中,一般需要学生参与教学游戏,灵活应对期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与其他成员通力配合才能完成。因此,采用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将游戏教学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于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感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将数学元素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1.榆中县李家庄学校;2.榆中县朝阳学校)

编辑:曾彦慧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游戏数学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爆笑游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