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名著中探索谋略与文化的交融

2025-02-21黄超

新课程·上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谋略草船借箭周瑜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古典名著阅读课文,笔者选取这一章节作为教学案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习《三国演义》的选段,能够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并了解中国古典文学,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草船借箭》这一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优美、隽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语言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最后,该课文难度适中,叙事脉络清晰、完整,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同时许多细节描写又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一、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智取曹操十万支箭的故事。课文围绕“借箭”这一中心展开,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叙述了周瑜出难题、诸葛亮巧借箭、周瑜叹服的过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吸引力。同时,课文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周瑜足智多谋却心胸狭窄,出难题刁难诸葛亮;诸葛亮沉着应对,以小博大,充分展现了其非凡的谋略和胸襟;曹操、鲁肃作为故事的重要推手,也都有着鲜活的人物特点。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课文难度基本在其接受范围之内,不过他们对《三国演义》的整体内容还缺乏了解,对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背景知之甚少,因此,教师需要进行适当补充讲解。同时,学生虽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对权谋斗争的复杂性认识尚浅,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

三、教学目标

1.能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分析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领悟作品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描写的典型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梗概。

2.通过分析人物言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赏析课文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4.品味课文所蕴含的智慧内涵。

教学难点:

1.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领悟谋略的智慧内涵。

3.梳理课文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三国时有位贤才,曾有人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诸葛亮!

师:没错!看来同学们对诸葛亮很感兴趣啊。那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国时代,近距离认识这位神奇的军师吧!

(教师展示一幅三国地图和诸葛亮画像)

师:看,这就是三国时期的地图和诸葛亮的画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诸葛亮的一个著名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生:老师,这个题目好奇怪啊!草船怎么能借箭呢?

生:我猜是诸葛亮用了什么法宝,像哪吒的风火轮那样神奇!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不过,诸葛亮可不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的智慧和谋略,比任何法宝都要厉害呢。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三国人物关系图)

师:还记得老师布置的课前作业吗?请大家看看这张图,谁能说说自己搜集到的三国时期的资料?

生: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生:曹操是魏国的君主,刘备统治蜀国,孙权掌管吴国。

生: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而周瑜是孙权的大都督,他们是对手。

师:很好!同学们准备得真充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诸葛亮是如何用他的智慧战胜对手的。

请大家打开课本,先自由阅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用铅笔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画线。然后我们分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互相帮助解决这些疑问,如果小组讨论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老师。

(学生认真阅读,随后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教室里巡视,适时给予指导)

师:时间到!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谁来说说,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老师,“军令状”是什么意思?

师:好问题!“军令状”是接受军令后写的,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接受军法处罚。还有哪些词语不太明白吗?

生:“调度”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观察得很仔细!在这篇文章中,“调度”的意思是调用。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那么,谁能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呢?

生:周瑜嫉妒诸葛亮,就想出一个难题来刁难他。

生:但是诸葛亮想出了妙计,利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生:最后,周瑜没想到诸葛亮真的做到了,不得不对他的智慧表示惊叹。

师:总结得非常精彩!这个故事确实是围绕“草船借箭”这个奇妙的计谋展开的。接下来,我们要更深入地研读课文,一步步揭开诸葛亮智慧的奥秘。在阅读过程中,大家要特别留意每个人物的言行,从中感悟他们的性格特点,品味故事的魅力。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故事发展的简图,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师:看,我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画在了黑板上。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诸葛亮最聪明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大家先用两分钟时间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想法。

(学生热烈讨论)

师:好,时间到!看来大家都有很多精彩的想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深入探讨,看看诸葛亮的智慧到底有多么神奇。请大家准备好,我们要开始一场精彩的智慧之旅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草船借箭》这一经典故事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入三国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的整体认知框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互助学习,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故事梗概的概括与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文本分析,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达到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引导赏析,深入文本,感悟智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感受诸葛亮的魅力。请大家翻开课文,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谁愿意来试试?

(教师选出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周瑜、诸葛亮和旁白)

师:很好,我们来听听这段精彩的对话。请大家注意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学生表演对话,教师适时指导语气和表情)

师:很精彩的表演!大家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周瑜说话时语气轻蔑,带着讽刺,明显是存心刁难诸葛亮。

生:诸葛亮却显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还主动立下军令状,真是自信啊!

师:观察得很仔细!诸葛亮的从容不迫也是他计谋的一部分。

(教师播放动画,展现诸葛亮观星象的情景)

师:请大家仔细观看这段动画。

生:诸葛亮连什么时候会出现大雾都算准了,他简直是无所不知啊!

师:是的,诸葛亮确实有过人之处。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为什么说他是“神机妙算”。请大家自由阅读相关段落,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阅读,然后举手发言)

生:诸葛亮安排得太巧妙了,正是因为有大雾,曹军才看不清来船的真面目。

师:分析得很到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多个方面:他提前预测到什么时候会有大雾,巧妙利用了这个天时;他命令士兵把船泊在曹军水寨附近,用船帆遮住船体,并在船上布满草把子,利用了地理优势;他还准确预判了曹操的疑心和反应,从而达到借箭的目的。可以说,诸葛亮不仅善观天时,还通晓地理,更懂得审时度势,把人性摸得透透的。

师: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结尾,感受一下周瑜对诸葛亮策略的评价。谁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讨论)

生: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这四个字真是点睛之笔,生动刻画出诸葛亮的绝顶聪明。

师:理解得很好!周瑜的这声“长叹”,不仅是对诸葛亮的赞叹,更是对他发自内心的钦佩。现在,我想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将领,你最佩服诸葛亮的哪些品质?

生:我最佩服他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态度,以及对自己充满自信的样子。

生:我觉得他能屈能伸,不拘小节,以大局为重的品格很值得学习。

师:同学们总结得太棒了!诸葛亮不仅智谋超群,而且心胸宽广。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学会像诸葛亮一样灵活应对,保持冷静,相信自己一定能想出办法战胜困难,这就是谋略的力量。最后,我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诸葛亮的谋略、智慧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小组讨论两分钟,然后进行分享。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进行全班分享)

生:诸葛亮教会我们要有远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困难。

生:我觉得诸葛亮还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抓住机会,灵活运用身边的资源。

生:这个故事让我明白,面对挑战要保持冷静,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接受挑战。

师:太棒了!你们不仅理解了诸葛亮的策略,还能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像诸葛亮一样,用智慧和谋略去面对各种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的谋略智慧。通过角色扮演、观看动画、文本细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诸葛亮的谋略,理解其深层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关联生活,提升能力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领略了诸葛亮的风采。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我们自己,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碰到过需要动脑筋来解决的难题呢?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示意一名学生发言)

生:老师,我有个有趣的经历。昨天放学时,我发现自行车的链子掉了,当时我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找到了一根铁丝,用它把链子重新套上了,虽然不是很牢固,但总算能骑回家了。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既机智又有创意。面对突发情况,你能够冷静思考,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今天学到的智慧的体现。还有谁要分享吗?

生:我也有一个例子。我哥哥最近在准备期末考试,但他的复习计划总是完不成,我建议他把要复习的内容分成几部分,先解决最难的部分,然后再处理相对简单的内容。采用这个方法后,他的考试成绩提高了不少。

师:给哥哥制订复习计划,你真是个“小诸葛亮”啊!你的建议体现了分类处理和重点突破的策略,这与诸葛亮的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相信同学们的生活中一定还有更多类似的经历。现在,我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你和身边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故事,看看还能不能想起更多解决问题的妙招。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适时给予指导)

师:好,时间到!看来大家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要分享,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我们组讨论后,总结出了几个应对难题的好办法:换位思考、分类处理、举一反三和未雨绸缪。

师:非常好!这些方法都很实用。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组还想到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个击破。

生:我们组觉得“借力使力”也很重要,就像诸葛亮借曹操的箭一样,有时候可以利用对方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师:太棒了!同学们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啊!这些方法都非常有用。其实,诸葛亮借箭时展现的神机妙算,看似高不可攀,但他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谋略,其实就蕴含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里。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到的各种方法)

师:看,这就是我们共同总结出来的“智慧宝库”。大家平时可以经常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想出的好点子,把那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记录下来,慢慢积累,这些就会变成你们自己的智慧。老师相信你们在遇到新的难题时一定能想出更多的妙计。

师:同学们,这些智慧不仅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还是体现我们生命价值的重要方式。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这些智慧呢?请你们写一个小故事或者设计一个情境,说明如何把这些智慧用于实践。

(学生认真思考,开始书写。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好,时间到!相信大家都写好了。下课后,我会把你们的作业收集起来,做成一本“智慧锦囊”,以后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就可以翻开这本“锦囊”,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记住,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诸葛亮”!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分享生活经验,将课文中的谋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紧扣“感悟谋略”这一主题,从导入新课到拓展升华,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课堂上,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多种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文,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通过揣摩人物的语言行为,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尤其是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联系自身体验,畅谈生活中的“神机妙算”,表现出运用聪明才智的自觉和自信,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不过,本课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人物时,虽然学生能总结出诸葛亮的特点,但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得不够深入,对诸葛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担当领悟得还不够透彻。另外,学生在拓展环节谈到的一些生活经验,还缺乏鲜活生动的细节,对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不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涵,加强学生在品味人物心理方面的训练,同时会鼓励学生积极表达,生动讲述,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语言的感染力。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学生一定能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更多营养,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

编辑:张俐丽

猜你喜欢

谋略草船借箭周瑜
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草船借箭
囧版三国之偷袭周瑜特别行动
毛泽东在反“围剿”中的军事信息谋略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谋略运用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兵家谋略浅谈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